浙大開了門化學實驗課,學生輕鬆應對,但課後還要學炒菜,學生:我太難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陳蕾伊 邱伊娜 柯溢能

“熱鍋,加入少許油,開小火,加入姜慢慢將起煸出香味後,開大火,加入牛肉快速翻炒,待牛肉變色後,加入醬油……”

你敢相信嗎?這些看似美食製作過程的文字,竟寫進了浙大《普通化學實驗(乙)》課程的實驗報告裡!

《普通化學實驗(乙)》是一門基礎實驗課,也是必修課,每年上這門課的學生超過了2000人。課程佔1.5學分,持續16周。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現場製備全透明工藝皂,還可以親手合成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

因為受限於居家線上上課,不能去實驗室實踐,負責上這門課的一位化學系老師蔣銀土用這樣的方式來鍛鍊大家的動手能力。

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

蔣銀土在上實驗課

線上教學,實驗課有了新變化

如果在學校,上《普通化學實驗(乙)》的老師會安排學生實驗課前預習,上課時老師先講解或者演示實驗內容,之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實驗完成之後需要上交一份實驗報告。

現在延期返校,以網課形式上課,這對於需要動手操作的實驗課是一大挑戰。在家上網課,學生無法立刻進行實驗操作,要等返校之後才能開展。

蔣銀土介紹,《普通化學實驗(乙)》這門課在直播的時候,只能講解實驗要點、應注意的問題,拓展毎個實驗關聯的知識,並瞭解這些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所以前面在家線上教授的課程只能當做理論課來上,原本的實驗環節不能進行,實驗之後作為作業的“實驗報告”也無法上交。

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

浙大實驗報告模板

怎樣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呢?蔣銀土想到一個妙招。

除了必須完成的預習考試和預習報告之外,他給班上的160多位同學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不計分的家庭作業:每天都要在家做一頓飯,燒幾個菜,並按照實驗報告的格式寫下步驟與“實驗結果”,從色、鮮、味等方面進行闡述。

他笑著告訴記者:“化學系的老師做菜肯定不會差。”雖然自己不算“吃貨”,但家裡的飯菜都由他來做。

“我們的化學實驗要按照步驟來做,那燒菜也是一步步來的。”之所以選擇做飯下廚作為同學們的家庭作業,蔣銀土有自己的考量:“寫出製作過程和結果可以提高表達描述的水平,跟寫實驗報告是有一定關聯性的。”

“化學實驗是在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能瞭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平時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我們總覺得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薄弱,燒幾個菜雖然是一個物理過程,不是化學變化過程,但這也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蔣銀土拿自己舉例:“我家孩子今年大四了,週六週日都是自己做飯。我認為這個作業也有助於孩子體驗一下為爸爸媽媽做飯的感覺,更理解父母,讓家庭氛圍更加溫暖和諧。”

因為這是長學期的課程,等到疫情結束返校,實驗室的實驗也會立刻安排上,蔣銀土說。

灶臺變成實驗臺,收穫還真不少

對於同學們對這項作業的反饋,蔣銀土很是欣慰:“我已經收到了好幾份作業:比如煎蛋面、蒜香孜然牛肉、醃製酸蘿蔔……一個醫學系學生在我佈置作業那天下午就寫了製作過程,寫的很好很詳細,寫實驗報告也應該這樣。”

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
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

同學們上傳的作業

老師提到的醫學系學生便是來自竺可楨學院2019級巴德年醫學實驗班的本科生溫雅嵐,她為完成這個家庭作業製作了一碗煎蛋面。

“雖然燒菜過程比較順利,但我花了將近四十分鐘來吃麵和寫出製作步驟及結果,品嚐這碗麵的時候格外慎重,力求全面感受它的色鮮味。”溫雅嵐說。

“在寫‘實驗報告’的時候,我苦苦糾結最後的結果描述,究竟應該偏文學性還是學術性,花了一點時間,最後還是更偏文學性:‘端上餐桌,熱騰騰的蒸汽中有著食物最原始的鮮香……入口,豌豆尖乾淨而鮮脆,麵條揉入,鹹味適當。’”

她在進行現象描述時,有意識地按照固液氣的順序進行描述;而且因為化學實驗不可能達到完美,她特意在最後補充了“雞蛋稍有點老,吃起來略顯乾硬”的問題。

當溫雅嵐再回顧一遍自己之前的“實驗描述”後,認為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她說:“如果重新寫的話,因為在實驗報告裡面,清洗儀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要在實驗步驟裡面加上“洗碗”!然後對色香味的描述也要更全面更系統化一些。”

浙大开了门化学实验课,学生轻松应对,但课后还要学炒菜,学生:我太难了

溫同學的“實驗報告”

“炒菜看似是一個物理過程,但其實調味品之間是會發生化學反應的。”溫雅嵐舉例:“料酒裡的乙醇和食醋裡的乙酸會生成有特殊香氣的酯類物質,所以炒菜的時候加入料酒和食醋會讓菜更加味香可口。

同樣來自竺可楨學院2019級巴德年醫學實驗班的本科生柴逸涵一開始並不太喜歡這個家庭作業,還覺得有些浪費時間。

但在親自下廚之後,他才發現做飯做菜不僅可以鍛鍊動手能力與協調能力,還能溝通和家人的感情,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

“做實驗和做菜分別對應了我在理性和感性的兩方面吧。”柴逸涵解釋說:“做實驗前我需要準備好器材和定量的化學藥品,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容不得一絲差錯;而做菜相對而言就更自如一些,不必拿天平,只需要估計一下原料的重量,而後一道美味佳餚就上桌了,這是一種模糊中帶有精確的美。”

柴逸涵感慨:“老師的這一提倡看似與化學關聯不大,但其實從另一個維度實現了教學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