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懷疑自己會得各種病,這是心理有問題嗎?

幸福快樂223316138


的確是,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況叫“疑病症”,其特點是不斷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病,而這些病症大都是重病,危及生命、具有潛伏期、傳染性或難治難纏的病症,比如癌症、艾滋病、狂犬病、性病等。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大多與人的感受有關,比如感覺身體某部位不適。


“疑病症”是一種心理問題,其本質是怕死、怕失去,因為生命活的精彩,誰也不願不正常地離去。克服疑病症有兩個要點:一是要知道身體部位的不適感誘發了疑心,疑心又進一步將注意力鎖定在某部位而加劇不適感,其實是把正常的生理反應想壞了。


二是要看透生與死。人無法控制生死,但可以注意衛生、養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如果真的天有不測風雲,那麼在有限的生命裡,我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活出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把自己活的更有意義、更精彩、更有自己的特色,這樣的生命是充實的、飽滿的,即使面臨生死,也無怨無悔。


上述兩點,若真正做到了,也就有了佛家的達觀,疑病的憂慮也自然解除了。



飛揚心理王主任


這種現象,我個人認為不是病,是杞人憂天,這樣人疑心重,別人說什麼都信,別人說身體什麼地方不適,吃點藥,如果他聽到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病,也要吃藥。不吃就覺得難受。而現實真有這樣的人,我鄰居一個叔叔就是這樣人,你跟他在一起時,不管你說什麼,只要你說某人頭有點暈,是不是高血壓?他準去衛生所買降壓藥吃,他隨身帶著頭痛藥和消炎藥,不管誰說誰有病別讓他聽到,聽到就有同樣的病,馬上吃藥,吃上就好受,你說怪不。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他多疑的毛病,儘量不再他面前說關於病的事,也省得他懷疑自己有病。前幾天我們幾個去朋友家玩,有叔叔,小張,小李和我一行四人到王叔家去玩,小張和小李對我說你這個叔叔多疑老懷疑自己有病是真的嗎?我說一點不假,到王叔家,王叔非常熱情拿了水果,泡了最好的大紅袍給我們,王叔家有WIFI上網玩了一會,發現王叔家有杏樹,這個時期正是杏熟的時候,滿樹金黃的大黃杏十分誘人,看著就想吃,小張最小上樹就摘,我們幾個在下面接著,王叔家的杏又甜又大,太好吃了,也沒拿屋用水洗一下再吃,從地上撿起來就吃,叔叔看小張小李還有我不洗就吃,他也吃了幾個。吃夠了回屋,繼續上網看手機玩,茶水泡好了喝著茶水,看著手機,時間久了也無聊,調皮的小張叫我和小李出去,我就同他倆到了屋外問有什麼事,小張說跟你這個叔叔開個玩笑行不。我說怎麼開,小張說聽我的,我們三個到街上隨便隨便溜達一會,就回到王叔家,叔叔問你幾個幹嘛去了,沒等我說話小張搶過話頭就說,我們三個吃完杏有點頭暈,去衛生所看醫生,醫生說是輕微食物中毒,問我們吃什麼了,我們說剛吃的杏,那就對了,是農藥中毒。打一瓶點滴就沒事了,我們剛打完就回來了。發現叔叔有點坐不住了手機也不玩了,小張露出得意的笑。王叔一聽就不樂意了,淨瞎扯犢子,房後的杏我根本就沒打藥,他告訴叔叔別信沒有影兒的事兒,叔叔又坐了一會,說不行,我們回家吧?我們仨個說不,我們還在王叔家再玩會,喝喝茶水,你願意走自己走,叔叔一聽,二話沒說開門出去了。王叔叔說你們搞什麼鬼?小張說別問,用不了半小時叔叔準回來,王叔叔一臉茫然,坐下來同我們嘮家常,玩兒手機,小張說的還真對,不到半小時叔叔真的回來了,小張說你看,是不是回來了?王叔看見叔叔進來就問你幹嘛去了?我剛才頭暈,我想一定是吃你家的杏中毒了,我去衛生所打了一瓶滴流,感覺好多了,回來找他仨個一同回家,王叔一聽就全明白了,你們三個搗蛋鬼,怎開這樣的玩笑,真是個孩子。叔叔一聽,你們仨個沒中毒啊!叔叔生氣了說,你們仨個壞孩子,害老子白花了好幾拾元錢。我們大家都笑了,你笑沒?這就是疑心太重,愛懷疑的結果,如果我們仨真是壞人。那叔叔真的要上當受騙了?你別不信。現在壞人專找到歲數的老年人或是空巢老人,心裡暗示加誘導騙取他們的錢財。千萬注意。情繫廣播義蘭傳媒。


情繫廣播義蘭高歌


  生活中有一些人因為某些原因出現疑病症,總是覺得自己不舒服,老覺得有病,懷疑自己得了癌症、艾滋病、心臟病等等,經常去醫院做各種檢查,但又查不出什麼疾病,更加擔心,整日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中,出現失眠、食慾減退、胸悶氣短、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悲觀絕望等問題。


  廣州心理諮詢專家提醒,像這些已經嚴重危及到正常生活的疑病症患者,最好儘快到求助精神醫生或心理諮詢師諮詢和治療。

  疑病症不是無緣無故就出現了,它往往與當事人的性格特質和經歷的事情有關。與一般人受刺激後,通過語言、肢體動作或情感來宣洩內心壓力不同,據國外一位知名學者表示,疑病症患者受到打擊後,是用器官語言,也就是器官的病變,來表述自己的痛苦。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很多疑病症患者他們的身體確實出現了一些不適,但這些不適並沒有達到他們感覺的那些程度,也不完全符合一些疾病的診斷標準。

  他們之所以覺得自己身體出現問題,主要還是心理原因導致。因此對於疑病症的治療通常以心理治療為主,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認知治療可結合使用。

  一,應儘可能地全面瞭解其起病的背景情況,讓病人盡情地述說,在其敘述過程中找出其致病的真正原因。

  疑病症的發生多是有一些事件誘發的,比如,婚姻的改變,子女的離別,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有一部分病人系醫源性的,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醫生作出診斷不確切,反覆令病人作些檢查,則造成病人產生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軀體疾病以後,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

  二,疑病症有其性格基礎,性格完善很重要。

  敏感、多疑、固執、謹小慎微,對自己身體健康特別關注和要求十全十美的性格特徵是疑病症的性格基礎。他們還常帶有強迫性質,好反覆思索而不能拋棄不愉快的觀念。

  三、適當轉移注意力可減輕症狀

  因為擔心有病,當事人會有意無意過度關注身體不適,放大一些疼痛感,引導當事人將只關注自己身體的注意力轉向外部世界,注意力的轉移,有時可大幅減少其主觀症狀。

  

四、矯正不良認知行為模式

  疑病症患者常帶有強迫性質,好反覆思索而不能拋棄不愉快的觀念。因此,應配以認知治療,以矯正病人因不良認知行為模式而形成的疑病觀念。如認為自己曾有過肝功能異常,將來發展的結局肯定是肝硬化或肝癌,這一認知模式不斷強化,終成疑病觀念,甚至出現相應的"症狀",通過認知治療,可將其誤斷矯正。

  在疑病症治療上,藥物治療僅起輔助作用,主要是緩解不良的情緒。它的作用一般不直接針對疑病症本身,而是用於因疑病而產生的焦慮或抑鬱等症狀,常用藥物有苯二氮草類抗焦慮藥,或三環類抗抑鬱藥等。

  廣州心理諮詢提醒:疑病症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雖然不高,然而一旦發作,對人心靈的傷害卻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有疑病傾向的朋友如果經過自我調節,發現沒有顯著效果,就應儘快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


聽說吧心理諮詢


95/100的擔憂害怕都叫:杞人憂天

你沒有心理問題,只是“自我防護意識”過度“重視和緊張”導致的暫時性難以自拔!

人都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對身邊、周邊碰到的人、發生的事,不產生感覺、不發生心理活動!心理活動不是心理問題!

“總是擔心自己有病”或許是一段時間內身邊或周邊發生的“英年早亡、猝然離世、疾病纏身……”案例、信息:過於密集和震撼,自己又過於關注,激起了自己的濃厚的防衛本能和心理暗示——“我身體有沒有毛病、到底有沒有毛病?”。

這都是正常的,大多人都有這種階段性的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強烈而密集的心理暗示、心理活動!只是大家都“隱而不發”,至少不會訴之於書面,不顯示、不表達出來——顯“陰性”而已,但不代表沒有!就像在上班途中你目睹了一起慘烈的交通事故,那血腥、恐怖的場景,會讓你幾天內“歷歷在目——如臨其境——驚恐不已——噩夢連連”,有上面其一、其二或其四種反應,都是人的正常反應,不足為怪!幾天或十幾天,你開車都會怕:自己撞人或者被撞——交通事故臨門!這與總是擔心自己有病有區別嗎!

但,心理活動、心理暗示要“客觀、正向、適度、可控”,不能任期“氾濫、要挾、恐嚇、欺詐”。比如看見交通事故後,要積極的暗示自己:以後開車,更要嚴格的遵守交規、控制車速、文明禮讓;見證了因病奪命、猝然早亡,就要積極的暗示自己:戒菸限酒、作息規律、適量運動、合理飲食!而不是:持續的陷於本能的恐慌恐懼不能自拔,變得神經兮兮、杞人憂天,導致好奇害死貓!

要迅速擺脫人人具有的本能、消極反應(沒有錯:人人都會有,不止你一個),如何擺脫?

第一,目標導向!生活工作,有計劃有目標,人就不會左顧右盼、牽牽絆絆!你有自己的事要做要呀!有自己的計劃、目標有達成呀!哪有時間談、精力分配給道聽途說、轉瞬即逝、曇花一現的見聞瑣事!生活工作,要有時間規劃、目標計劃,有節奏感、緊迫感!就會正悟到:時間精力寶貴,不可隨意浪費!

第二,專注當下!“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的人聽到樓上或樓下晦暗、不明的“啪啪”聲,會充耳不聞,因為心無二志!有的人可能會今夜無眠!不是因為想象力豐富,是無所事事,無專無注!本能的“恐慌恐懼,暗示防護”人人都會有,而專注的人,已無空間和時間存儲!常言道:多疑生鬼!專注的人,無所畏懼!

第三:適當休息!精力體力不足,人就會消極懈怠,縱然你有自律、毅力!再好的手機,沒電、沒存儲也無法工作!每週有氧運動3—4次,流流漢,充充電,清清空!大腦自然會轉向積極、有意義的事!“胡思亂想、恐懼妄想、牛鬼神蛇”,會被通通甩掉,成為他日回味的笑話!





懷疑有病的念頭,比有病本身更可怕!

你沒有任何心理問題,只是把人人都有的本能放大化了!長吸一口氣,把他排掉就好,就這麼簡單!


河馬故事會


多找一些事情填充自己的生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遇事保持隨緣心態,不走極端。做到以上幾點,思想就不會被其他情緒所牽引,生活中才能保證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妙而居士


在過去的診斷標準中,叫做“疑病症”,最新出版的DSM-5中,診斷為“軀體症狀及相關障礙”,再細分的話,被稱為“疾病焦慮障礙”。具有如下特徵:

一,存在軀體症狀,可能很輕微,但檢查不到相關證據。

二,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有明顯的焦慮,容易對個人健康狀況感到警覺。具體可表現為,頭暈,肚子疼都要做全面檢查,深怕所患疾病嚴重。

三,自己對於信念堅信,別人勸說無法動搖。

最常出現在心內科門診,因為患者主訴“心臟不舒服,冒汗,跳動厲害”

幾乎大多數這類患者,最先就診的便是心臟科,因為他們確實經歷過“難受”,甚至感覺“快要死過去”,這種感受出現一次後,患者便記憶猶新,而且對這種感覺充滿了恐懼。於是,檢查心電圖,心臟彩超,多普勒,除了檢查出心動過速外,大多檢查不出其他其他問題來。於是開始檢查CT,腫瘤標誌物、血液,即使醫生反覆告知其很健康,但仍動搖不了ta得重病的想法。


其實,這種身體的難受,很多是由於存在某種心理衝突,而這種衝突潛意識裡不被他人接受,所以轉換成軀體症狀。

歸根結底,這種不適感來源自身的焦慮,它是一種內心衝突無法實現和表達。就像小孩子總是肚子疼不願去上學一樣,很多小朋友,越是快到上學的時間,越容易犯肚子疼的毛病,其實就是潛意識裡不想去上學,如果深追蹤,可能是厭學,可能是害怕老師,或者經常在學校受其他同學欺負。

如圖:人在焦慮時交感神經興奮,就會出現心率增快,個別還會出現胃腸道不適。

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社區和人群中,此類人群對於自身健康或疾病的焦慮佔10%

按照之前的診斷標準,疾病焦慮障礙只有1.3%,而根據近十幾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此數據已經增長到10%,而且男女比例相當。既往研究中,女性更多見於此種情況,而隨著人們壓力增大,同時越來越多的病情能發現,原來男性朋友同樣不少。

通常這種情況,都是由於患者本人無意中獲得“患某種重性疾病”的觀念,然後這種想法得以強化,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錯誤的想法,所以反覆檢查以確定自己的推測。


對於疾病焦慮障礙,我們能做什麼?

既然此病本質是焦慮,治療上,當然抗焦慮有效。我們都知道,苯二氮䓬類抗焦慮作用明顯,所以,對於疾病焦慮障礙的患者,應用大量的苯二氮䓬類藥物,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應給予相應的心理治療(比如正念治療),有助於消除患者顧慮,對未來疾病的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這裡要注意,雖然我多次強調電抽搐治療抑鬱效果顯著,但對於疾病焦慮障礙,電抽搐往往無效。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關注,後續內容更精彩!


汐煒醫生


這個是焦慮症,我曾經也是這樣,並不是疑心,而是真的有軀體難受,然後就去檢查,都沒毛病,因為不是器質性病變,而是器官功能性問題,檢查不出來的。折騰了很多年,後來才知道是焦慮症的軀體症狀。


曉風fz


有句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有自己患過某種病,才會擔心這個那個的,其實不用擔心。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zhujie1


如果你本身感知到自己身體有異常而懷疑自己生病那說明你有天賦。但是你啥都沒感知到只是看別人說要小心得什麼病你就被誘導過去擔心這擔心那,這就是你定力不行。


可知天邊有琦景


溼重導致的瘀阻不前。前怕虎後怕狼節奏。如果一生不祛除寒溼和溼熱你的一輩子就沒有前途!試試吧!不信有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