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願慶祝的“婦女節”,是無數女性來之不易的權利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屬於所有女生的節日。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身邊的女性都不願意承認“婦女”這個名稱,更有甚者,不願過“婦女節”。

我能理解女生對年齡的敏感。沒有人想變老,女孩子都想漂漂亮亮永遠年輕,這很正常。不管這個節日叫“女神節”,“女王節”還是“婦女節”,其本質都是屬於全體女性的節日,它來之不易。

首先,婦女的定義是什麼?法律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婦女的年齡,14歲以下稱作幼女,7歲以下稱作兒童,大體上所有女性都可統稱為婦女。“婦女”一詞,來自《禮記·曲禮下》:“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在古代,女性是上不得檯面的,因此,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典籍裡對女性的描寫都十分的卑微且低下。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和底薪。之後,各國或早或晚地爆發了女性平權運動,在戰爭時期,女性們走出家門,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呼籲和平。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中國於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眾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當時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女士在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抗戰時期,女性功不可沒。

她們在男權社會下覺醒,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為男女平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紀念她們,1975年聯合國設立了國際勞動婦女節。

以上是婦女節的由來,其巨大意義可見一斑。哪怕過去了這麼多年,生活中的性別歧視還是處處可見。很多人到現在都有刻板印象,“女生沒有男生聰明,學不好理科”,“你是女生,被騷擾是自己的原因,活該”,“女生就該下廚,幹家務”,“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還不是要嫁人的。”這些思想,根深蒂固。

這並不是最讓人難過的,最讓人難過的是,女孩子們自己信了。信自己就是比不上男生聰明,信自己就該賢惠,信自己讀書多不如嫁的好。在最好的年紀,把時間花在刷抖音看微博上,羨慕著別人的生活,不好好提升自己,反而幻想未來的另一半能養活自己,不知道該說她們天真還是愚蠢。

女孩子們,好好注重學業,考一個好的大學,有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在這個社會能站穩腳跟,不用依靠任何人生活,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祝所有女孩節日快樂,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過好這一生。

  • 上文關於婦女節由來資料參考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