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女強人是如何煉成的

當今已經不是“女人無才便是德”的舊社會了,取而代之的是“女人能頂半邊天”。社會對成功女人的定義不再只是相夫教子,女人大多也都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財務自由。所以女強人,女企業家成為了女孩子追求的目標,那麼女強人是如何煉成的,以下通過對《向前一步》這本書的分析略作一個討論。

這本書的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辦公廳主任,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Google 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副總裁,目前是 Facebook 的首席運營官。“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福布斯榜5。

這本《向前一步》是一本為職場女性而寫的書。桑德伯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分享了自己的應對經驗,以及對男女平等等問題的理解。她明確提出:女性要想發展事業,需要首先打破自己的內在障礙,追求更高遠的夢想。

第一部分

首先,作者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職業發展上為自己設置了內在障礙。在財富500強的首席執行官裡僅有4%是女性。在美國,本科畢業生中女生的比例是57%,碩士畢業生中女生的比例是63%。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高等教育人才中有很多女性,但職場中到達領導職位的,卻是大量男性。

桑德伯格認為,造成這個結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性缺乏想當領導的進取心。麥肯錫在針對財富500強企業的調查中發現,男性中有36%的人想要成為 CEO ,而女性只有18%。

其內在原因一方面是對女人社會性的刻板印象,比如女孩從出生起就被更多地注重外貌。而當一個女孩嘗試領導者角色時,她經常就會被貼上“愛使喚人”的標籤,積極進取和作風強硬違反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不被喜歡。另一方面,女性被社會施加了很大的家庭壓力,人們很少問男性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問題,而對於女性,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這裡說一下,孔明珠曾經就因為記者專訪提出類似問題感到惱怒。

所以作者認為要克服內在障礙需要突破心裡對社會性別的刻板認定。

第二部分

作者的第二個觀點:女性應該在職業發展上自信主動,勇敢爭取。女性和男性的區別還在於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低估自己。比如,當讓一個男性解釋自己為什麼取得成功時,他通常會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同樣的問題,女性通常會歸因為外部因素。相反把問題換成解釋失敗,男性通常會認這是外部因素,女性卻會認為是自身能力不足。

在應聘一個新工作時,女性總是過於擔心自己不具備該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惠普公司內部的一項報告顯示,女性只有在認為自己100%符合條件時,才會公開申請職位;而男性只要覺得自己有60%的條件符合,就會申請。這樣缺乏信心和規避風險的做法,會導致女性錯失機會。

當桑德伯格獲邀加入 Facebook 時,她覺得扎克伯格提出的報酬已經足夠公平,但她的丈夫和妹夫卻覺得一個男人不會接受這樣的報酬,他們鼓勵桑德伯格再和扎克伯格進行談判。桑德伯格不太自信,擔心這樣的“不知好歹”的態度會讓她失去這個機會,但最終她還是決定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期望,爭取應有的利益。最終扎克伯格給了她更好的條件,解決了分歧。如果沒有主動的爭取,她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在一項關於卡耐基梅隆大學碩士畢業生的研究中發現,57%的男生試圖跟僱主爭取更高的薪酬,只有7%的女性去做同樣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機會,尤其是在發展速度很快的今天,上級主管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仔細考察每一個申請職位的人,更不大會主動邀請沉默寡言、不敢向前一步的人。不要期望著工作表現良好,就會有人發現並主動送上相應的認可和獎勵,女性需要學會抓住機會甚至是創造機會,主動為自己爭取利益。

女性不願意積極爭取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社會刻板印象期待女性關愛他人,當一個女性為自己爭取利益時,她就違背了默認的性別規範,被認定為自私。男性的事業成功度往往和他的受歡迎程度成正比,而女人卻恰恰相反,事業成功的女人往往遭到人們的非議,比如強勢、像個男人。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來測試男性和女性在職場中的感受差異。他們讓學生閱讀關於一個成功商業人士的案例,所不同的是,一半的學生材料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叫海蒂;而另一半學生材料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男性,叫霍華德。除了性別不同,所有的內容都一樣。隨後詢問學生對材料中人物的印象,所有學生都認為海蒂或者霍華德很有能力,但更多的學生願意和霍華德共事,而不是海蒂,他們認為海蒂比較自私,不太令人喜歡。

怎樣才能既不被人討厭,又能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利益呢?桑德伯格提出了幾個策略。首先,女性在談判時可以使用“我們”,訴求利益的共同化,就可以避免說“我”時被貼上“自私自我”的標籤。還有,女性可以為談判提供合理的解釋,比如“我的經理建議我跟你談談我的報酬”,或者是“按照行業標準,這樣的工作性質的報酬範圍是多少”。另外一個常用的策略就是,告訴對方自己還有別的工作機會供選擇。

除了勇敢談判、積極主動為自己爭取利益之外,為了更主動地抓住機會,女性還需要在事業上更加敢於冒險。當桑德伯格加入 Facebook 時, Facebook 還比較小,不夠成熟,但是正在快速發展。她原先 Google 團隊中想要跟她一起離開的女性很少,而男性下屬卻更加敢於冒險,對新的機會充滿了興趣。當 Google 團隊中的許多女性在若干年後最終表現出對加入 Facebook 的興趣時, Facebook 那時已經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了,這樣追求穩定規避風險的代價導致錯失高速成長的機會。

桑德伯格本人的職業發展就很有借鑑意義。她在職業生涯早期時沒有接觸過科技行業,在克林頓政府執政結束時,她也結束了財政部的工作,準備去硅谷找工作,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找到了 Google 的機會,職位是“業務部總經理”,但當時Google並沒有建立業務部,具體的工作內容一點也不清晰。 Google 前 CEO 施密特對桑德伯格說,選擇一份工作時只有一個標準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讓你快速成長。當公司快速發展時,要做的事情就會多到人手不夠;而當公司發展緩慢時,就會人浮於事。如果有人邀請你上一艘火箭,不要問上去之後能去哪兒,只要坐上去就可以了。

這段話對桑德伯格影響很深,於是她加入了當時規模很小的 Google ,上了這艘火箭。幾年之後,她又加入了當時規模很小的 Facebook ,上了另一艘火箭。儘管不斷地有人問她為什麼為一個才23歲的年輕人打工,她很明白,選擇機會首先考慮的是一個公司成長的潛力,而不是工作職位的頭銜。

相對於抓住機會,溝通可以說是女性的一個優勢,桑德伯格給女性的建議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讓辦公措辭模糊了自己的意思。比如,老闆提出了一個戰略,作為下屬,一般不願意說“我不同意這個戰略”,而是會委婉地說類似這樣的話:“我認為採納這項新的戰略有很多好的理由,也相信管理團隊了做了周密的分析,不過,我不太確定我們是否充分考慮到這樣策略的影響。”這樣的措辭會讓聽眾很難搞清楚說話人心裡真實的想法。

除了清晰地表達自己,還需要擁有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他人給自己的反饋,儘管有時候批評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比如桑德伯格會公開地談論自己的缺點,她知道自己經常在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失去耐心,過於催促他人,於是她在會議上坦率地承認自己缺乏耐心,真誠地請同事們在必要的時候予以提醒。

總結一下,女性在職業發展上,應該勇往直前,積極爭取,更加自信,更加敢於冒險。低估自己的能力,過於規避風險,會導致錯失機會。當機會出現時,女性要敢於談判,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利益。在溝通方面,女性可以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

第三個觀點:在事業上,女性不要踩剎車;在生活中,女性要讓自己的丈夫成為真正的生活搭檔。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5歲的小女孩參加完課外活動後,沮喪地回到家,跟媽媽說她和她喜歡的男孩都想當宇航員,媽媽不明白為什麼這會讓她困擾。小女孩回答說,如果我們一起上太空了,誰來照顧我們的孩子呢?一個5歲的孩子,就已經認為飛上太空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照看孩子。女性確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今後要在發展事業和照顧家庭之間做出選擇,這種想法會影響到她們在事業上是否全力以赴。曾經有一個年輕女員工向桑德伯格請教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提出了很多問題。桑德伯格問她,是否已經有孩子了?她說實際上她連男朋友都沒有,但希望能提早計劃好。

女性的這種未雨綢繆常常會讓她們在職場裡踩著剎車。在結婚的時候就想到了生育的問題,在備孕時就已經退縮了,主動讓自己發展放緩,拒絕新的機會,儘管她那時還沒有面臨任何實際的困難。產假結束後,女性通常會主動選擇更少挑戰的工作,一般來說,這樣的工作成就感和吸引力也比較低。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女性選擇離開工作。在美國,三歲以下孩子的母親的就業率為54%,6到14歲孩子的母親的就業率為75%。

女性當然可以自由地抉擇是選擇事業,還是選擇家庭,但完全沒有必要在還沒到必須選擇的時候,就踩剎車,讓自己為了所謂的將來的計劃做出犧牲。實際上,一個人對自己的職位越滿意,成就感越高,越不可能輕易地辭職。而女性似乎落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為了將來照顧家庭,不敢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等到了必須選擇時,又會因為這樣的沒有吸引力的工作而輕易離開職場。還有一部分女性,由於丈夫的事業發展良好、工作繁忙,而必須遷就丈夫的發展,承擔起照顧家庭的任務,這部分女性大多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高學歷女性離開職場也是導致女性領導人較少的一個原因。

如果女性決定在成為媽媽後,繼續返回職場,她怎麼做到兼顧工作和家庭呢?桑德伯格認為女性需要幫助丈夫成為自己真正的生活搭檔。作為女人,很重要的一個人生決策就是,人生伴侶是否理解和支持她。在事業成功的女性中,絕大多數都擁有全力支持她們事業的伴侶,沒有配偶的支持,女性難以在事業上全力以赴。一項研究表明,教育背景良好的離職女性中,有60%是因為配偶原因而離開職場的,比如配偶不願意承擔家務,很少照顧孩子。

當女性和男性都突破固有的性別分工角色,婚姻會更加平等,也會提升滿意度。一方面,丈夫多做家務,妻子就不會那麼鬱悶,兩人的衝突隨之減少;另一方面,當女性在外工作,分擔家庭的經濟壓力時,夫妻關係也會更加穩固。據說,當妻子貢獻一半的家庭收入,丈夫分擔一半的家務勞動時,離婚的風險率也會降低一半。通過承擔不同的職責,夫妻雙方也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全面能力。比如,男性在家務勞動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磨鍊自己的耐心和同情心,這些素質對提升人際關係很有幫助,而女性在工作中會鍛鍊自己的決策思考能力。

這樣的生活夥伴關係,不僅使得夫妻雙方受益,對孩子的成長也很有好處。研究表明,父親參與度高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不良行為更少,同時,父母的婚姻模式對孩子的婚姻模式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男孩的父親更多地參與了家庭勞動,這個男孩長大成家後,也會比別的男性分擔更多的家務。

讓丈夫成為真正的生活搭檔,首先就要把丈夫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夥伴。很多女性控制慾過強或者太挑剔,常常指責丈夫做得不好,打擊了他們分擔家務的積極性。女性除了要抑制住自己的控制慾,還要讓對方和自己一起分擔責任。當妻子給丈夫指派家務活時,就如同老闆給下屬下命令,這會給丈夫一種暗示,家務活都是妻子的責任,他只是在幫妻子的忙。妻子應該讓丈夫感受到家中的事情,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兩個人應該共同分擔。

讓丈夫分擔更多的家務,解決了女性的實際困難,然而職場媽媽還要面對自己的心理難關。兼顧工作和家庭,有時候會因為自己不能像男性同事那樣加班而對工作感到內疚,有時候又因為自己不能像全職媽媽那樣更多地陪伴而對孩子感到內疚。這樣的雙重內疚感讓職場媽媽困惑,到底怎樣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桑德伯格認為,擁有一切是女人最大的陷阱,全能女人根本就是個神話。沒有人能做到一切,能擁有一切,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更需要分清主次,在一些事情上妥協,打破完美主義。積極心理學認為,完美主義會阻礙人們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也會影響幸福感,所以,既要發展事業又要做母親的女性,必須放下完美主義,否則很容易感到焦慮和壓力。完美主義者一旦發現自己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很可能會徹底放棄,比如說辭職離開職場。“完成,勝過完美”,是桑德伯格的座右銘,她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因為達不到完美的狀態就選擇放棄。

總結一下,女性可以同時擁有事業和家庭,但是必須打破完美主義,消除自己的內疚感,更好地安排資源,抓住重點。另外,這一切也需要伴侶的支持,女性要幫助自己的丈夫成為自己真正的人生搭檔,這對提升婚姻滿意度和孩子的成長都有好處。


婦女節,女強人是如何煉成的


(備註:文章大部分內容截取自得到蘇菲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