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對奶奶發脾氣,現在發現我自己也有錯該怎麼辦?


王陽明在《傳習錄》 中說,當一個人看見小孩子掉進井裡,必然會動側隱之心,倘若順者這種側隱之心自然發展,他必定會奔走呼救。王陽明意在強調內心反省,現在人很少跟著自己的內心走了,而是會進入大腦的世界去權衡利弊。

馬雲曾說,一家企業最重要的選擇,決定公司生死的決策往往都跟錢無關,阿里巴巴創立20年,他得出一個結論,是非即成敗。這件事是對的我就做,這件事是錯的我就不做,真的問一問自己的內心,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對錯。

跟奶奶發脾氣,不管自己有沒有錯,都是錯!錯了就跟奶奶道歉,這不是很簡單的嘛!


青少年心智領域創作者


和奶奶道歉,奶奶並不會怪你的。

分享一個我的故事。

上高三的時候,因為家裡來自農村,上學的時候我和哥哥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以前是父母陪讀給我們做飯,因為父母要外出打工,奶奶放心不下我們,就提出要給我們做飯。

當時奶奶68歲,身體還算硬朗。

奶奶來給我們做飯時,已經是做出了犧牲,因為爺爺需要在農村自己做飯吃了。

而我和哥哥對奶奶的到來並沒有感覺到歡喜,覺得奶奶來了限制我們的自由,因為如果奶奶不來,我們可以自己買的吃飯,想吃啥就可以買到。所以對奶奶的態度並不好。

記得有一天冬天,還下著雪,那天是週六日,學校放假,我和哥哥在家,和奶奶發生了矛盾,一氣之下說出了讓奶奶出去的話。

我以為奶奶並不會放在心裡,但是過了一會,奶奶真的不見了。我和哥哥開始慌了。外面下這麼大的雪,奶奶能去哪裡,我和哥哥便開始找奶奶,找了好久也沒找到。

最後回了家,看見了奶奶已經回了家,眼睛紅紅的。

我知道,奶奶一定很傷心。明明奶奶已經付出了很多,那麼大的歲數給我們做飯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卻那樣對待奶奶。

之後,我儘量聽奶奶的話,不讓奶奶傷心。

所以,和老人發脾氣之前,要剋制自己。先想老人對你的愛。他們可能老了,傻了,但對我們的愛從來不會變少。



杜旋旋


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奶奶發脾氣首先肯定是不對的,有句老話說的很有道理,“他們吃的鹽,比我們吃的米還多”,作為年輕人意氣風發、火氣大是肯定的,但是我們的社會經驗和生活閱歷肯定是不如長輩的,這點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不成熟。再從感情方面來講,哪有自家長輩會害孩子的?所有的家長都會和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包括我在內,以前很少去仔細想這句話,直到我為人父母才體會到其中的感情,但可惜的是,我的奶奶已不在了,“子欲孝而親不在”才追悔莫及。相信題主也是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才會提出這一問題,所以在這裡勸誡的話我就不過多的贅述了!主要說一說如何化解。

首先,誠懇的道歉是必不可少的,說些好話、撒撒嬌,作為家長當然不會同孩子斤斤計較。但不要以為是親人就可以省去這一過程,認為都是一家人,“時間可以抹平一切”的思想往往會對你最親近的人帶來傷害,其實大多數的人並不是不肯低頭認錯或是不知錯,而是好面子、不好意思,或是習慣於別人的原諒,但你可知你一時的省事兒會給親人帶去多大的傷害?

其次,要認真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避免同類問題再次出現,吃一線長一智。如果確實是長輩的問題,那麼應該想好,再次出現類似事情,要如何解決,既不傷感情又能妥善化解問題。

其實長輩對晚輩的感情很簡單,你好他們就開心,甚至把孩子的幸福健康,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所以不要辜負他們的良苦用心,珍惜幸福生活,陪伴他們渡過幸福的晚年生活!

人與人相處的方式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但最根本的親情是一樣的,相信題主如果想通了我之前說的一席話,自己心中肯定就已經有了答案,別人教來的東西並不一定適用於你,只有有所感悟後,由衷付出的行動才是最能打動人、得到別人原諒的,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都同樣適用。

最後,祝福題主生活幸福,祝願奶奶身體安康![祈禱]





手捧初夢的皓


你好,我是你的心理輔導員竹子老師,非常感謝頭條的推薦,如果我下面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幫助,將是我的榮幸。祝福你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圓滿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你能意識到自己有錯誤,想要進行改正,說明你有較好的自我覺察和反思能力,你在頭條提出問題這個問題,說明你開始有了修復關係的動力,已經跨出了第一步,這將有助於你接下來找到合適的方法後付出行動。在這裡給你點個贊


你和奶奶發脾氣,一定是和奶奶之間在溝通的時候發生了不愉快的情況。你沒有忍住,發脾氣,也是你真實的感受表現。就像你現在發現的一樣,往往我們看見的和奶奶看見的都可能是事實,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我們都會堅持自己認為的是對的。當然我相信你也不是無緣無故就向奶奶發脾氣,一定也是奶奶有哪裡做的或者說的讓你“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怎麼讓自己真實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想法,讓奶奶知道,減少以後的誤會。同時安撫奶奶的心情,修復你們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給你一個處理的小建議,你可以試試用你自己話看看能否講出來,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說出來,也可以在腦子裡過一下這個思路,也許會讓你的心情和想法不同。


1)感謝奶奶(安撫她的情緒),謝謝她在這件事中為你做的一些事情,她也需要你看見她的好心的地方。可以用類似這樣的句子:“奶奶,謝謝你。我看見你在。。。。事情中為我做了。。。。。。”這比僅僅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更走心


2)說一下你當時的感受和想法 (解除誤會,增進你們之間的瞭解。你發脾氣可能也有她做的不好的地方,你覺得生氣委屈的地方)可以用類似這樣的句子:“當。。。。時候,我感覺。。。。。因為我這樣想。。。。” 看看你這樣說出來奶奶可以不可以理解


3)說一下你可以改進的地方,思考一下在這件事情當中你可以改進的是什麼?比如管理好情緒,比如耐心聽她說完。。等等。你改進的行動可以幫助你以後和奶奶之間減少這樣的不愉快的發生。


4)說一下你希望奶奶可以改進的地方,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發脾氣了?比如奶奶的一句話,奶奶說的話中用的一個詞。讓奶奶也意識到什麼會讓你不舒服。比如我媽媽說”你好不了了“,我感覺這個表達方式是在鄙視我,讓我很生氣,我會和媽媽在進行溝通的時候說,”媽媽,建議你下次說的時候不要用”你好不了“這樣的用詞,讓我覺得你是在鄙視我,你可以用”你要再怎麼做“,這樣我更聽得進去。“


5)表達一下你對奶奶的愛。。。任意的話都可以,比如這裡你可以說:"奶奶對不起,我很愛你。我不想向你發脾氣。。"什麼


以上就是我的輔導思路,你看看我有沒有說清楚。如果有任何問題,你可以私信諮詢我。祝福你們可以修復關係,增進了解,化解誤會


心理培訓師竹子


誰都有對長輩發脾氣的時候,因為是兩代人,代溝確實有,有時候會吵起來,甚至年輕氣盛頂撞長輩。過後很後悔,我想說的是,知道錯了要及時的跟長輩認錯,以後跟長輩溝通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言辭。長輩高興了,自己不也跟著高興嗎,孝順的意思不光是孝敬,還要順著長輩,讓長輩高興。其實跟長輩經常溝通,聊天,你會得到很多的見識,很鍛鍊自己的耐心跟心境。


鬱玉雨


首先在如何跟親人尤其是老人溝通方面要有個再認知。在事情方面不管老人對與錯都要有一個端正的態度:

老人不是晚輩的出氣筒;

老人不是晚輩的練習素材;

老人不是晚輩招手即來揮之即去的傭人;

老人不是晚輩愛理不理的陌生人;

老人才是內心最脆弱的,為了孩子一輩子含辛茹苦。由於跟不上生活的節奏感覺在孩子跟前總是礙事。怕做錯事所以在孩子面前總是唯唯諾諾的。

老人才是需要我們去花點心思照顧、陪伴、理解、愛護的群體。

去跟奶奶撒個嬌這是親人之間承認錯誤及道歉的方式。


瓷磚佛山


去和奶奶致以最真誠的歉意!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傳承的精華之一就是百善孝為先,孝順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奶奶是父母的長輩,更是你的長輩,撫養子女孫兒長大,辛苦操持一輩子,晚輩卻對奶奶吵起來了,換位思考自己的做法對不對!

哪怕自己沒錯,是老人思想固執產生的矛盾,也應該慢慢調和,不能對長輩不敬,更便況你自己還有錯!

奶奶的心肯定在疼,趕緊撫慰吧。


江若璃


首先,不管誰對誰錯,一定要去跟奶奶好好道個歉,想辦法讓奶奶忘記剛才的傷害,想辦法讓奶奶開心起來。奶奶年紀大了,很多時候就像個老小孩,我們要呵護她像小時候她呵護我們一樣,好好疼她愛她。

其次,從尊老敬賢的角度,作為晚輩,對奶奶要有包容度,凡事多順著她的心意,讓她安然地過個晚年。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奶奶就是家裡的寶貝,給她多一點關心,她就多一點開心,給她多一些包容,她就多一些溫暖,給她多一分體貼,她就多一分幸福。

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不要跟自己的親人斤斤計較,特別是疼愛你的親人,因為親人的傷害比外人的傷害要來得更痛。

做人不能太自私,更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要學會體諒體貼長輩,也許和奶奶有代溝,但我們要想方設法去消除隔閡,沒有過不去的坎,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我們保持無時無刻的關懷和愛護。

做人不能太任性,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能本事不大脾氣大,如果對親人都沒辦法保持耐性,那遲早會在工作上、社會上吃虧。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跟長輩大吵大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理智。

都說親人的一次傷害,十倍的安慰都難以補償,請不要把遺憾帶進生活裡。


相遇三一七


我們作為小輩,對長輩發脾氣本身我們就是錯的,和爺爺奶奶相處,我們應該學會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和他們說話就像和小孩說話一樣,用比較緩和的語氣說,那麼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也不容易發脾氣,搞的不開心,說的對的我們可以聽,說的不對的,我們也要聽,但我們可以選擇不照樣子做就好了,沒必要掙個對錯

對奶奶發脾氣了,我覺得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己平靜下來,和奶奶聊聊天,把事情說開了就好了,奶奶他不會真的生氣的,但我們做小輩的也不能經常對奶奶發脾氣,


創業夫妻的生活


不管什麼原因,對奶奶發脾氣就是不對。

首先,奶奶作為長輩,就是有錯,也應耐心聽奶奶說完。奶奶說的對,虛心接受;不對的,就一笑而過,沒有必要發脾氣來頂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