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今年的春节来得有些早,除了张罗好吃的、新衣服之外就是送礼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讲究个礼尚往来,虽然不会等价交换,但是每个人心里还是有个无形的准绳,什么人送什么样的礼物,多深的交情送多钱的礼物,都要一一考虑周全。尤其是给家人送,说道就更多了,面子是形式,要包装、看价格,不能太廉价,里子则是心意,要有心、要别致,不能太马虎,看似简单、学问颇深。送得好皆大欢喜、增进感情;弄不好鸡飞狗跳,甚至一拍两散。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送给父母:送面子更送惦念 送里子更送保障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

每逢年节,首要的送礼对象就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如何挑选一份合适的礼物也是最烧脑的问题。

一份礼物,不仅体现心意,还要经济实用,确实挺难的。有时候,精挑细选的礼物,换来的却是“你又乱花钱……这个用不上……我们不喜欢……”这样的三连击差评,失望沮丧自然是难免的。

面对选择困难好多人缴械投降,干脆直接给钱了事。

这么做虽然很有面子,省去了左右为难的烦恼,却多少沾染了一丝“俗气”,让心意变得简单粗暴,生硬势利,父母往往因为心疼儿女赚钱不易直接拒绝。

那么,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

是心意更是祝福,是健康更是保障,是呵护更是担当。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刘秀丽老家在东莞,父母特别注重养生,各种滋补汤汁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补品,去年中秋节,她带个养生壶回去,没想到,没几天就火遍了亲戚的朋友圈,家族里凡是上了年纪的几乎人手一个了。

至于价格嘛,比起某些哗众取宠的鞋垫、床垫子、净水机,简直是天地良心。

苏治橙的妈妈患有小脑萎缩,而且越来越糊涂,一人在外打拼,最害怕的就是半夜里,从家中打来的电话。虽然在媒体工作多年,但平时逛朋友圈还是最怕看到老人在街上突然摔倒的新闻。

今年元旦,他给家里安了监控,时不时看下,心里踏实不少,还给妈妈佩戴了一块智能定位手表,不论是遛弯还是突发意外,都可以第一时间接到报警消息,当然,祈祷报警声永远不要响起。

为健忘的父母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为腿脚不好的爸爸买个电动洗脚盆、为总喊着腰疼的妈妈买个按摩椅,再来个扫地机器人,一切就圆满了……

这份送礼攻略,看完后你是不是也灵感爆发呢!过节给父母送礼啊!一定要面子过得去,更重要的是里子的惦记、牵挂、保障,以实用、贴心、性价比高为原则,才能送到父母心坎里。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双方家庭:一视同仁还是厚此薄彼 切忌没了面子伤了里子

有句老话叫礼尚往来,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双方的原生家庭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家庭成员有贫有富,过年走亲串友,总不能两手空空,这时候送多送少,事情就来了,分歧也就来了,

在大学教书的赵老师与在商场工作的妻子是前年国庆节结婚的,去年春节是新婚后第一个大年节,拜见双方父母自然要准备一些礼物,赵老师当时正忙,加之一向不喜欢逛商场,就将采购礼品的重任交给了妻子。

回门那天,妻子表现得落落大方,准备的礼物也是颇费心思,除了老两口一人一套新内衣,还给婆婆买了床上用品,给公公买了两条黄鹤楼,父亲直念叨,从没抽过这么贵的烟,赵老师听了父亲的话,也觉得妻子考虑周全,自己在家人前很有面子。

可是高兴劲儿没过,他的心情就急转直下,次日,小两口一起回娘家,鲜明的对比让赵老师目瞪口呆:除了燕窝、阿胶、冬虫夏草等名贵补品,岳母还有一床两千多元的蚕丝被,岳父的两条熊猫烟也远远超过了黄鹤楼……

回到家,赵老师实在忍不住,没好气地质问妻子,得到的回答让他接不下话茬:你爸妈都在农村,要那面子干啥?给他们好东西也不知道价格,选些家常货就够了,言辞间透着不屑与看轻。

就因为这些,小两口闹了好几天。今年春节,赵老师已经做好了打算,如果妻子不能一碗水端平,那么以后的日子里要么AA制,要么偷摸攒私房钱。

其实,送礼就是为了表情达意,虽然用金钱来量化衡量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通过钱还是能掂量出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夫妻实际上也是“合作”和“共同体”,无论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给双方的家人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都要互相尊重,有商有量,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克己复礼”。否则,厚此薄彼的结果不仅伤了别人的面子而且也伤了里子,隔阂和分歧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句话,里外要兼顾,做人要厚道,将心来比心。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亲友之间:自家人不用客气? 自家人更要讲究!

有句话叫做:我们总是把好脾气留给了陌生人,坏脾气留给了最亲的人。

为什么?

因为家人不会和你计较,不会因此记仇,所以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事实上,家人之间更要注意分寸,更要讲究心意,尤其是送礼这件事,有人送出了温情收获了好评,有人送出了矛盾收获了差评,甚至被直接拉黑。

在过去,送礼很简单,走亲访友,带点儿特产,人到心意到就行了。但是现在,年代不一样了,送礼是个大难题!

春节是人情消费的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动辄成千上万的支出早已司空见惯,甚至能让很多工薪阶层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惨的是,有人花了很多钱,却没了面子。刘先生是个大家族,数老三混得最好也最好。每年初三,二十几号人都聚在一起,每次回家,别人都是大包小包的,看着热热闹闹,他却嘟嘟囔囔:“大哥,你这个不行,胆固醇太高,爸妈吃不了;二哥,你这个也不行,满大街都是,都吃够了;哎呀,二姐,出息了呀,还整点海参,这玩意得在酒店吃,一般人不会做……”

挨个数落了一遍,抬手掏出一堆大红包,“咱啥也没买,还是拿钱最实惠,我公司还有事,就不陪你们了……”

说完扬长而去。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每次都是钱给的最多,但是给人的感觉最差,是敷衍更像是炫耀、施舍,为了显摆自己,丝毫不给别人面子,到了后来,家人聚会再也不找他了。

这是有钱的,还有普通的工薪阶层,到了年节就成了年关,好好的一个年,本该阖家团圆大吉大利,但是一番折腾下来,省吃俭用积攒的存款成了负数,还得不到休息,比上班还累。

面子心理,成了很多人春节不敢回家的主要原因。

人情消费,家人礼尚往来,何必非得用出手大方来营造自己混得不错的假象呢?

这方面,我的朋友陈士存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标准参照:每年中秋节,月饼总要好多份,岳母有糖尿病吃不得甜的,那就买上两盒木糖醇的无糖月饼,姨妹夫是回族,就特意去清真寺预定两盒;给位高权重的,买的是精美礼盒装的;至爱亲朋就是手工制作私人订制的。看重面子的得到了满足,注重口味的也觉得有个性。

到了元旦春节,北方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一不送酒、二不送烟,红包礼金也不送,而是一家一大箱子有机蔬菜,如今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里面的野菜、南方菜让人耳目一新,可谓面子里子都齐全了。

因为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滴水不漏,所以陈士存在家里的人缘很好。

从过年花钱的方式就可以管窥一豹,收入低的人,好的是面子,过年就是里里外外装扮家和自己,买新衣服,换新行头,送礼也是生怕被人看不起。

收入高的人,过年就是亲戚朋友聚会团圆,趁着年假看书、旅行、好好休息、充实自己。即便送礼,送的也是别具一格,不送贵的只送对的,体检卡、家用血糖仪、健身器材等实用性强的,对于提高家庭生活品质会有很大的作用。

美国作家丹·格林伯格说:“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生活的话,就去跟人比较吧。”

过年送礼给家人也是如此,送的东西不实用,别人会觉得你没诚意;送的东西没内涵,别人会觉得你过于肤浅;送的东西太贵,也不好,别人会尴尬,会觉得欠你的,回礼成了大难题……

还是那句老话:送礼送的是面子,留下来的是里子。要想送得巧妙、实用、暖人心,关键还得用心呀。

送家人礼物,“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