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会议上批评你“公司离开谁都照转,谁的工作干不好谁走人”,你会立马辞职吗?

职场三哥


自我边界的认知,告诉我们老板说的是对的。

刚出生的婴儿是无法分辨自我与外部的世界的。觉得我,即是世界。

一岁的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

到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自我界限已基本健全,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世界没了我们,真的照样转。

那么老板说“公司离开了谁照转”说错了吗?真的没有,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而已,只是这个客观事实的主体,被缩小成一个公司而已。



其实自我边界,是针对人际关系来说的。

对自我边界不清晰,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侵入了他人边界。

自我的人,他们会带有攻击性,侵入别人的边界,掠夺资源,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对方。

就像老板口中的,干不好,走人一样。

公司不养闲人,话糙理不糙,但总有那么些淡薄人情。对于题主会有种被冒犯的感觉,实属正常。因为他也正好戳中了要害,干不好!走人!

如果你干的好,他可能也不敢如此放肆,毕竟劳资关系,都是有利可图,你尚有利用价值,我也不好把话挑得太明,当然一时情急的例外。


2、被别人侵入边界。

另一部分人,相对柔软,所以又容易被他人侵入边界,占了便宜,心里憋屈。


但事物中究竟有两面性,一面你觉得他说得有理,一面你觉得自己憋屈(就像许多人建议题主的一样,暂时的你,还没说走即走的资本),那你何不化悲愤为动力?


为自己“设界”,明确责权利,划清与他人的界限。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才有安全感。

联想柳传志先生讲说做决策是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老板自己拍板。

而我们都清晰,柳传志先生口中的“少数人”,是我们提到的那些有核心竞争力,连老板都不敢随意冒犯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界限,明确责权利呢?


1、脱离舒适区,直面冲突。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看到问题,绕道走。

就像最近看的一段自述是这样的:

“我心里清楚,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我已经二十八岁了,却还在等着别人来帮我从生命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但事实我们都清晰,能够把自己从舒适区解救出来的只有我们自己。

而即使我们这次侥幸绕过了问题,但是你会发现,往后这个问题就像是升级版的“病毒”,再次来战。

与其如此,不如出动出击,盘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与老板、与同事的冲突。一条一行,记录下来。



2、挖掘冲突背后的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人制定计划,都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喜欢定得特别高。

好像有个故事,说是一位名人,定了个较高的目标,别人问他何故,他回,这样,即使我只完成了目标的一半,也远超别人。

这个故事的流传挺广,曾经我也视为真理。


但时间漫漫,我慢慢意识到,这个结果其实有个前提,是,你能坚持到最后,完成目标的一半。

而事实上,因为目标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我们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不久,这个计划就暂停了。

这样的结果,远不如,当初我们只是制定了一个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目标,日积月累,小目标终究汇聚成功大目标。


3、沉不住气的人,不足以与之谋也。

时间是最伟大的魔术师,它总会在意料不到的时间,给人意料不到的惊喜。

但是如果你在老板说“公司离开谁都照转,谁的工作干不好谁走人”之后,沉不住气,立马就离职了。你便失去了与你为谋的第一个机遇。

而当你的计划制定完成,而你的愤怒消散,你的三分钟热度逐渐褪去,你又慢慢变成一个丧了气的“老油条”的时候,你便将你撑起了腰板的另一个机遇给失去了。



人生即苦,只有接受,才能坦然。

心中鸿志,唯有双手,才能实现。

加油~


我是夏伊,一个有温度的职场人。

如果喜欢我的观点,可以选择【关注】我。

感恩,感谢!愿我们相互温暖,成就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