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个税信息随便查?APP狂曝个人隐私用于网贷平台!

“直连个税政府系统,可查询全国个税!”这是一款APP的宣传语。

近期,不少打着政府名号的第三方APP在市面上大肆推广,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号称可以查询全国个税缴纳信息。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平台?

以苹果手机应用商店为例,这类号称可以全国查询个税的应用有十几个,以排名靠前的一款叫“全国个税查询”的APP为例,这款应用在功能介绍中写道“全国个税查询,线上联结全国地方税务局系统”,并号称“支持全国400城市”,“12万个税申报上传无压力”,乍一看,还让人以为是税局官方的APP。

安装APP后,在其“用户服务协议”中写着“打通了与政府相关网站的接口”。在APP中具体使用个税查询功能时,需要输入当地税务机关网站的自然人实名登陆账号信息。登录成功后,确实能够查询到个人个税缴纳数据,并且能直接下载完税证明PDF文件。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据业内软件工程师王先生介绍,当用户成功登录后,当地税务机关网站的自然人实名登陆账号信息就被APP窃取了。紧接着,这类APP根据实名登陆账号信息,利用爬虫技术伪装成自然人模拟登陆各地税局网站,然后自行爬取了自然人在网站上的各种纳税信息数据。

“本质上是窃取数据,而不是如服务协议所说的合法打通了全国政府网站的接口。”王先生说。

而仔细查询这些APP的开发商也能发现,它们既非官方税务软件开发商,也非官方税务软件服务商,而且公司注册成立的时间都是在近两年。

震惊!你的个税纳税信息等重要隐私可能被用于网贷

小到办理一张信用卡,大到贷款、买房、买车、落户等,都依赖个人提交个税完税证明信息。因此,作为重要的“涉税档案”,个税纳税信息数据是公民的重要隐私。

记者选取了这类APP排名靠前的【全国个税查询】、【个税管家】、【51个税管家】、【51查个税】、【51个税】、【北京个税查询】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表面上看,此类APP以个税查询功能为核心,零星提供了部分收入的计算功能,并无其他显性化的商业价值诉求功能,看似是公益型应用。

但深入对比会发现,多个APP背后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是相同的,且这些控制人都紧密关联了P2P金融产业,涉及P2P借贷、金融信息整合类产品服务。比如,【全国个税查询】关联了“利得行”,【51个税管家】与“优借”、【51查个税】与“51金薪贷”进行了关联。

再仔细看此类APP的用户协议,能进一步发现端倪:此类APP的用户协议中都包含了要求用户隐私数据无偿共享给其他第三方的条款,如【51个税管家】用户协议里写道:“有权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更有甚者,直接在协议中写道“提交/传输给相关主体/项目”,并列明了明确的金融类平台如51有钱、51有钱花、零点花花公司、花栗鼠、51人品等等。

全国个税信息随便查?APP狂曝个人隐私用于网贷平台!


(某个税查询APP的用户协议)

业内税务专家、注册税务师韩先生表示,刚结束不久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来共收到意见数超过13万条,足以说明社会公众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之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APP开发商趁虚而入,开发出这类披着政府官方、免费外衣的APP,依靠非法爬虫技术获取用户个税隐私数据,抓住大众关注个税改革的心理,引诱下载安装这类APP,从而进一步窃取大量的信息,再进一步引诱下载者从事金融衍生产品或服务交易。”韩先生说。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这些APP的平均下载量都在百万规模,60%~70%左右的活跃使用量,也就是说被爬走数据的,每个APP违规爬取泄露个税纳税信息在六七十万条之多。

“此类APP已扰乱正常个税征管纳服秩序”

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大幅度削减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涉税资料,有效便利了纳税人;在后续管理上做“加法”,加快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出台系列工作规范,依托金税三期系统等加大信息管税和风险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随着国地税改革的完成,纳税人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未经各地税局安全评测、应用许可的情况下,假借政府、税局官方之名,通过不透明的网络爬虫技术,诱导开展自然人查询服务已经扰乱了正常的个税征管纳服秩序。”韩先生说。

韩先生认为:首先,在个税查询过程中截取的自然人个人账户登陆信息,属于各地电子税务局非常重要的实名安全信息,给各地的网上办税业务将造成很大风险隐患,这些风险隐患既面向纳税人,也面向税务机关。

其次,一旦纳税人发现自己的信息泄露,可能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税务机关,将严重影响征纳关系。

网贷领域“丑闻”频频,警惕上当受骗

“6月以来问题网贷平台已超110家”、“7月逾200家网贷平台‘爆雷’”、“7月份网贷成交额连续4个月下降”、“网贷爆雷引发信任危机”……一系列的新闻标题,无不向人们昭示:整个网贷行业,最近都风声鹤唳。随着涉嫌自融、假标、庞氏骗局等丑闻被逐一揭露,网贷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动辄制造几十亿、上百亿的坏账,社会危害不容小觑。就是平日里,很多人也会听到街头巷尾大家议论纷纷:某同事“赔进去上千万”、某朋友“一辈子的养老全搭进去了”……

“要避免个税纳税信息泄露,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便利,随意使用税务系统登录账号和密码。如果要查询自己的个税纳税信息,可以登录官方网站和软件平台查询。”王先生说,“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地方税务机关也开通了移动端的官方查询平台。”

“平时,也不要乱点来路不明的链接。”王先生提醒道,“针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理财陷阱,要能抵抗得住诱惑。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要好好弄懂其背景,不要随意被几通电话或者几条短信就给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