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後秦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小松語錄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聲明的是後秦其實是兩晉南北朝時五胡十六國時期羌族人姚萇建立的一個政權,和秦始皇的秦朝沒有半點關係。當時除了後秦,還有氐族人苻堅建立的前秦和鮮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西秦。



要回答後秦如何走向滅亡,我們先看看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羌族人姚萇的祖先世代擔任羌族首領,姚萇的父親姚弋仲為了生存,帶領數萬族人先後依附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後趙,後歸附東晉,被封為六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大單于。

公元252年,姚弋仲去世,姚萇的哥哥姚襄密不發喪,帶著姚弋仲的靈柩攻打前秦,結果兵敗被殺,靈柩也被苻堅奪走。苻堅以戳屍為要挾逼迫姚萇投降。這樣帶著仇恨的投降並不能長久,果不其然,苻堅淝水之戰大敗後,姚萇脫離前秦。公元384年,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建立大秦政權,建都長安,史稱後秦。次年,為報大仇,攻打前秦,擒殺苻堅。



公元393年12月,姚萇在征戰中病死,其子姚興繼位。姚興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注重發展生產,推崇儒學和佛教。最為著名的就是邀請龜茲名僧鳩摩羅什在長安大量翻譯佛經,並命八百僧人學習。同時不斷擴大地盤,先後攻滅前秦、西秦、後涼。公元412年2月在南征途中患病,返回長安後不治而亡。

姚興死後,其子姚泓繼位。姚泓有文采,好詩賦,但為人軟弱,無雄才偉略,很多人都不服。繼位之後,宗室不斷有人起兵叛亂,內耗導致後秦國力衰敗。與此同時,東晉劉裕率軍兵分五路,水路並進,進攻後秦,兵臨長安。姚泓率數萬大軍迎戰,結果一敗塗地。最後率眾人出城投降,被東晉軍殺死於建康,後秦滅亡。



由此可見,後秦的滅亡主要還是因為不斷的內耗和當時的兼併戰爭,再加上在當時弱肉強食的嚴峻形勢下沒有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勢必造成最終被滅。


慕容讀史


簡單的說後秦為東晉所滅。

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成後秦,後燕,北魏、胡夏等政權。其中羌人姚萇建立的後秦佔據關中,河南等地,盤踞長安洛陽兩京。東晉本有機會恢復中原,但因為內亂,無所作為,南北對峙的局面依然延續。


圖為後秦鼎盛時期

劉裕掌握東晉政權後,消滅了桓楚,西蜀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南方,開始北伐中原。

氣吞萬里如虎的大英雄劉寄奴

劉裕率先消滅了盤踞山東半島的南燕。後秦文桓帝姚興去世後,子姚泓繼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兵。劉裕親率大軍分四路北伐,克許昌,收復洛陽。後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姚泓為人孝敬友愛、寬宏和氣,但無治理國家的才能,又常常生病,後秦國力遂日益衰弱。

圖為後秦後期版圖

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東晉太尉劉裕率東晉軍攻克長安滅亡後秦。此戰,劉裕善擇戰機,部署周密,軍事政治處置得當;攻長安時以偏師入武關,派水軍溯渭水西進,配合主力,水陸夾擊,終獲勝利。

417年,後秦滅亡,後秦皇帝姚泓被劉裕所俘虜,後被押送到建康斬首,時年30歲。

圖為東晉滅後秦之戰要圖

後秦滅亡後,東晉統一了關中、河南、山東半島,恢復了中原大半河山,形勢一度大好,可惜劉裕急於取代東晉,匆匆返回南方,關中為胡夏攻取,劉裕建宋稱帝后不久病故,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


子曰愛人


秦帝國走向滅亡並非歷史課本上,暴政兩個字那麼簡單。大體以下七個原因: ①通貨緊縮;②廢除分封制;③統治階層內鬥;④戰線過長;⑤觸及知識分子利益;⑥軍國主義傳統;⑦非法政權。



一、經濟上,強行統一六國貨幣為“秦半兩”,導致貨幣供應不足,通貨緊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貨幣。“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之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秦二世繼位後,兩次頒佈“復行錢(這個命令必須執行)”令。 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政策執行不力,秦二世強行收集六國貨幣並銷燬。六國農民、小商人之前累積的財富都是舊幣,但舊幣因為政府銷燬而迅速貶值。 但是,“秦半兩”鑄幣速度相對較慢,貨幣供給不能滿足需要,不斷增值。於是,當部分人有了“秦半兩”之後,更傾向於儲存升值而不是消費。無人購買的商品價格逐漸下降,出現了“物賤錢貴”的局面。嚴重的通貨緊縮,造成短時間內的經濟大蕭條,大量民眾破產。

二、政治上,“廢分封,行郡縣”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嚴重超前,過於激進。 分封制,形成於三皇五帝,漸亡於明初。中國土地面積龐大,分封制解決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鞭長莫及,也有利於外族入侵或內部叛亂時“封國”拱衛中央。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包括二十個兒子在內的宗室,包括皇后在內的外戚“無尺寸之封”。宗室外戚因此而沒落。這就造成了中央對邊關地區無力管轄(秦始皇巡視九州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勢力來拱衛中央。也造成了扶蘇公子自殺、胡亥的其他兄弟姊妹輕易被殺。而當劉邦殺到咸陽城下的時候,秦王子嬰也成了甕中之鱉。

三、皇帝獨裁的大一統,沒有形成強大的統治階層,沒有處理好接班人問題。

宗室外戚宦官、士人官僚、軍功勳貴,這三大勢力一直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他們共享權勢和利益。 秦自統一之初,政壇上除了秦始皇以外,沒有形成三大勢力鼎足而立的局面。秦滅六國後,宗室不給封地,外戚被誅殺,士人被清洗,勳貴被滅門。統治階層被瓦解,但是新官僚階層在秦始皇死前,沒有形成足夠豐滿的羽翼支撐這個王朝。秦始皇死後,三大勢力自相殘殺,葬送了秦帝國。趙高、李斯合謀假詔殺扶蘇,而胡亥能力遠遜於秦始皇。趙高利用胡亥殺李斯,趙高逼死胡亥,秦王子嬰誅殺趙高。

四、軍事上,沒有處理好軍功勳貴利益,戰爭壓力過大,沒有及時修正戍邊制度。

秦國的根本在於秦軍,在六國中能脫穎而出,跟商鞅變法的二十一等爵制度有重大關係。統一六國前,秦國軍人通過戰爭賣命可以上升為軍功貴族。但是,秦滅六國之後,曾經的軍功勳貴蒙恬等或被滅門,或不被重用。秦人看出,通過軍功不再能獲得利益,於是再不會玩命的打仗。

另一方面,統一六國後,秦繼承了六國所有的戰爭戰線:北拒匈奴,南擊百越。但是,又不敢重用六國軍隊,仍然以秦一國之力作為主力對抗匈奴百越,疲於應對。北疆二十萬軍隊,南疆五十萬軍隊,導致關中只剩下二十萬軍隊。況且,三徵嶺南又流血數十萬,損失了包括屠睢在內的若干大將。

戰國時代,諸侯國有本國百姓自帶糧食戍邊制度。因為國土面積小,戍邊一次來回也就三五天。秦國一統天下後,疆域空前龐大,這樣的戍邊制度須耗時至少半年,農民就沒有了出路。陳勝吳廣 “會天大雨,道不通”的大澤鄉起義中,下雨只是導火索而已,在這樣反人性的制度下,起義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五、文化上,焚書坑儒,禁止私學得罪了關東士族官僚集團。

禁止私學,意味著除了少數既得利益的士人客卿,其他人再無法通過這條道路晉升。當然,順便把既得利益的士卿後代的路也給堵上了。

六、繼續軍國主義傳統,刑罰嚴酷,忽視民生。

統一六國後,帝國開啟了和平時代。但是它繼續了戰時軍國主義政策。一方面徭役沉重,刑罰嚴酷;另一方面,南開靈渠、北築長城、修直道、造秦陵、建阿房,大量工程同時上馬,國家財力吃緊,人民負擔過重。

七、政權的不合法性,六國民眾不認同秦帝國。秦,被六國認為是蠻夷之地,稱做“暴秦”,其政權合法性一直沒有得到關東知識精英的認可。秦雖然通過軍事手段消滅了六國政權,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國貴族未死心,期望六國復辟的人大有人在。秦始皇收了天下兵器,卻沒有剷除六國殘餘貴族,也沒有重用他們。

再者,胡亥作為秦始皇最小的兒子繼位不符合中國傳統嫡長子繼位的傳統。進一步導致時人反感。陳勝吳廣點燃導火索後,六國殘餘貴族紛紛起義復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藍熙雯


383年前秦君王苻堅率八十餘萬大軍攻晉,淝水之戰的失敗導致前秦政權內部勢力紛紛獨立,就在此時姚萇討伐西燕失敗畏罪潛逃,384年在渭北被族人推為盟主,姚萇遂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建立後秦。姚萇相繼擊敗了前秦秦州刺史王統、苻師奴、徐嵩等,建初九年(394)正月,姚萇病死,其子姚興繼位,廢橋一役徹底擊敗苻登勢力。

396年,姚興先後佔取成紀、上邽(兩地皆在甘肅天水市西),年底攻佔原屬西燕的河東地區,第二年九月攻擊鮮卑薛勃部,後秦的疆域向北擴展到上郡(今陝西榆林南魚河堡)一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遣使求婚後秦遭拒絕後,401年正月北魏軍攻後秦屬黜弗、素古延等諸部 。二月至八月兩軍互相攻伐,柴壁一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大發神威後秦將士一敗塗地,自此再也無力與北魏較量,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希望。弘始八年(406年)姚興決策失敗喪失河西地區,同年又將南鄉十二郡歸還東晉,極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弘始九年(407)赫連勃勃叛秦,不斷攻取後秦國土,秦主姚興籌劃兩隻部隊,一部攻取赫連勃勃,一部攻取河西地區禿髮傉檀,兩部結沒。基本動搖了後秦的統治力量。弘始十六年(414)至弘始十八年(416年)姚興病重,諸皇子內鬥,骨肉相殘,自相削弱。二月姚興病發去世,太子姚泓繼位。同年東晉劉裕北伐,進攻後秦,收復洛陽。417年三月二十四,姚泓被迫請降,後秦滅亡。歷三主,三十四年。


明熙看歷史


後秦是一個由羌人建立的政權,建立者姚萇,都長安。繼任者姚興把後秦推向了極盛。

姚興的能力,比他父親要強。他即位後一舉消滅苻登,收洛陽,把長安,洛陽兩古都收入版圖之內,這在十六國是個不錯的成就。燕王慕容超,蜀譙縱遣使稱藩。姚興本人,因父親教育,是個漢化程度較深的君主,他初當皇帝時不到而立之年,表現得很有些朝氣。他在政事上廣泛聽取意見,上書勸諫中他認為說得好、說得對的,就給予一定的禮遇,甚至可以因此得到提拔。從天竺而來的高僧鳩摩羅什還來到長安講佛經。

文治上他很重視興辦教育,開辦學校,培養儒學之士,長安一時之間成為大批文人的“聖地”,刑法上他從新合理制定,後秦一時間都沒有冤案發生;

軍事上,西涼,北涼,南涼歸附,基本統一了關西地區。

但很快,危機出現了。

姚興本來想和拓跋北魏聯姻,但拓跋珪變卦想另立皇后,姚興覺得掛不住面子,派兵攻打北魏。

由於作戰目的不明確,出師無名,軍隊士氣不振

,這次作戰大敗。同時也與北魏結下了樑子,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繼任者姚泓懦弱多病,兄弟自己內耗,相殘,眾叛親離。赫連勃勃趁火打劫,給後秦沉重打擊,而這時候的南方,劉裕已經崛起,兵精糧廣。很快,後秦就被劉裕統帥的東晉軍隊所滅。





南嶺說史


當王猛死後,苻堅在慕容鼓動下興兵滅晉。此時,身邊沒有了智能之士,而北方新統不穩。同時,苻堅又非軍事帥才!所以,超其所控範圍而強作!敗亡當在情理之中!實則剛愎敗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