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很难吗?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掌握此项技术?

东义义


难!而且掌握的只有我们,美苏早已自废武功。弹道导弹再入段飞行速度极快,非常利于突防敌方防空系统的利器。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都进行过相关研究。特别是美国,▼这是美国当年名噪一时的中程弹道导弹潘兴-2。外界认为,这款导弹层多次参与美国的反舰弹道导弹项目试验,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只不过,当时前苏联和美国虽然冷战正酣,但却相互忌惮对方的中程弹道导弹,最终签订《中导条约》。美苏双方所有中程弹道导弹都开始停止研究,销毁,潘兴-2导弹也随之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先来说说弹道导弹。何为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是一种沿着固定弹道飞行,无法对飞行轨迹作出大幅度改变的导弹。虽然现代的弹道导弹大多在惯性导航的基础上增加了比如无线电指令修正等修正弹道的制导技术,但是自然无法改变弹道导弹沿着固定弹道飞行的特征。如此一来,再加上制导设备的误差,射程越远,误差积累越大,弹道导弹就成了一款只能够打击大型固定目标的导弹。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圆周误差达到几百米,只能搭载核弹头对敌人的城市进行核打击。

所以说,单纯使用弹道导弹打击可以快速移动的海上目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掌握目标的移动轨迹数据,再装载核弹头,利用核弹头的巨大破坏半径来弥补误差。不过使用核武器打击航母,战略武器攻击战术目标,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所以现代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弹道导弹,而是一种采用特殊导弹飞行,拥有再入段制导能力的特殊弹道导弹。

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飞航式导弹采用的制导模式是中段惯性导航+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利用弹头搭载的雷达不断发射雷达波,搜索军舰位置坐标,并实时刷新,得到目标的移动参数。然后传输给计算机,结算出最佳攻击路径,控制导弹舵面,朝着目标飞去。

弹道导弹不一样,弹道导弹末端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非常快,很难制导。所以要用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弹道导弹弹头返回大气层时的弹道和制导。


早在40年代,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曾经提出过一种特殊的弹道,前半段采用和弹道导弹一样的固定弹道飞行,当弹头再入大气层之后,采用类似于飞航式导弹的巡航飞行。这种弹道也称之为钱学森弹道,或者助推-滑翔弹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做桑格尔的德国人提出了一种类似于打水漂的高抛弹道,和钱学森弹道非常相似,末端都是巡航飞行,既具备弹道导弹末端高速突防的特点,也有巡航导弹模式出色的机动性。不过末端钱学森弹道是滑翔,而桑格尔弹道是类似打水漂的运动轨迹。

这两种弹道的提出,让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成为可能。不过,弹道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导弹末端的制导依然是弹道导弹实现反舰的最大障碍。

众所周知,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时,速度非常快,快到和空气摩擦起火燃烧,甚至将空气电离,形成固液气之外的第四种形态,也就是等离子态。等离子体有一个导弹制导工程师们痛恨的特性,它可以挡住电磁波。这么一来,弹头在大气层中飞行时表面被等离子裹住,通信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进不去,弹头内设备的电磁波也发射不出来。电磁波传播受阻,除了惯性导航,几乎所有的制导和通信都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的看着弹头继续自由落体,错过目标。



这个过程的学名叫做黑障期,黑障期的制导问题不解决,弹道导弹很难实现打击海上移动目标。那怎么办呢?

办法有两个。第一,让弹头在再入段滑翔飞行的时候减速,避开黑障期,实现末端制导。这个办法有个弊端,就是减速之后导弹突防能力会打折扣,但是速度依然非常快,比寻常飞航式反舰导弹快上一倍有余。


第二种办法,实现黑障期制导。只要实现了黑障期制导,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目前世界上的两款反舰弹道导弹都在我国,分别是东风-21D和东风-26。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导弹用的是哪种办法呢?看我国在高超音速制导武器上的成绩就可以知道了,东风-17再入段那个疯狂的高超音速飞行都可以轻松实现制导,这说明黑障期的制导障碍早已经被我国突破,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不需要减速,避开黑障期!


赤焰哒哒哒


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目标其实说的就是反舰弹道导弹,它是一种利用弹道导弹攻击敌方大型水面舰艇的利器,迫使敌方大型水面舰艇远离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从而获得几千公里的防御范围。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反介入武器,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具备比较成熟的作战能力,即便是美俄这样的世界强国也没有这种武器。

反舰弹道导弹技术不是简单地用弹道导弹攻击军舰,它是一整套完善的侦查、探测和打击体系。这其中涉及了诸多技术难点,需要一套完整体系的配合。传统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通常只有几百公里,最大速度也不过5-6马赫,而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却可以达到几千公里,末端突防速度甚至达到了10-20马赫。面对这样的突防能力,水面舰艇几乎无法组织有效拦截。话虽如此,但是有个基本前提必须得满足,那就是己方弹道导弹技术必须要过硬,不但要技术先进,还要做到近程、中程种类齐全,否则一切都“免谈”。

(反舰导弹)

(弹道导弹)

反舰弹道导弹打击水面舰艇还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信息探测和情报收集系统。弹道导弹通常用于打击固定目标,因为目标位置固定,所以弹道参数也可以预先设定。水面舰艇则不同,它们会不断地改变位置,因此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的这期间,需要不断修正弹道才能成功击中目标。显然,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远程探测系统,那根本不能实时探测军舰的位置,并把它发送给导弹。不仅如此,导弹再入大气层时还会出现黑障现象(所有的通讯和雷达探测都会暂时失灵),如何让导弹在黑障期结束后快速发现目标,也是反舰弹道导弹发展的核心难点之一。

为提高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和突防能力,弹道的选择也有技术难点。是选择抛物线式打击,还是采取“水漂弹”式的攻击弹道,这背后都要有强大的导弹技术作为支撑。不同弹道,导弹弹头的要求也不同,所以除了弹道理论深厚外,还得具备极高的气动设计能力。

反舰弹道导弹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的难度非常大,不但要有过硬的导弹技术和气动设计能力,还要具备一套先进的远程探测系统。总而言之,这一技术需要一整套极为尖端技术的支撑,才能真正研发出反舰弹道导弹,这也是为何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一技术的原因。


战情解码


航空母舰使用其搭载的舰载飞机来进行作战,因此其作战半径在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以上常规的导弹武器,很难在远距离对其构成威胁。而射程超过上千公里,有着较高的速度更加容易突防的弹道导弹,就被寄予了攻击航母的厚望。一些言论甚至认为,在弹道导弹技术越发先进的现在,只需要几枚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就能击沉航母,其实这种说法太过乐观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具备使用弹道导弹打击航母或是海上移动目标的国家都屈指可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打保票说自己具备百分百击沉航母的弹道导弹技术。

首先弹道导弹俱乐部本来就不容易加入,研究弹道导弹对国家的材料技术、火箭发动机以及制导技术等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当今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研发弹道导弹的仅有联合国五常、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东亚半岛两国,再加上一个伊朗,除去这些国家以外,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自己研发弹道导弹。所以仅仅是拥有弹道导弹这一条,就已经把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排除在外。

至于使用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的移动目标,这就更加困难了。弹道导弹是用于打击固定陆地目标的武器,其主要制导方式是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制导以及GPS制导的复合制导。即使如此,圆周率误差能够缩减在150米以内的导弹型号,仍然是屈指可数的。伊朗,东亚半岛,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因为导弹精度不够被排除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原本用于打击固定目标的弹道导弹,要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这就需要末制导技术,这更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简单制导,只不过是稍微调整一下弹道导弹的姿态,使其不按原本的弹道行驶。但是在末端一个轻微的调整误差就会达到几公里。全世界范围内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这点意义上说,就只剩下世界三大军事强国有使用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目标的可能性了。弹道导弹打击航空母舰,必须使用具有末制导能力的战斗部。

这还没完,弹道导弹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打击水面目标,只能打击大型军舰如航空母舰。而要打击航母,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发现并为导弹提供制导。前苏联拥有大量的远程反舰导弹,但是却无法发挥出足够的威力,因为他们缺乏在远距离发现航母,以及为导弹提供远程制导的能力。航空母舰其实是海上最能隐身的军舰,因为其距离攻击目标在数百上千公里之外,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不可能通过部署在地面或海面的雷达进行探测和发现,只能依靠天上的侦察机和卫星,海洋中的军舰和潜艇联合起来进行搜索。

如何发现航母,且如何为远程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提供制导是体系作战的问题,不是依靠一两件武器能够解决的事。而要建立完善的反航母体系,只有世界超级大国才有可能完成。


科罗廖夫


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是比较难的,因为导弹在快速飞行中,而海上的舰艇也在以较快的速度不断的移动中,这需要准确确定海上移动目标的位置,而空中侦察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侦察机完全有被舰防导弹击落的可能,只有天上的侦察卫星适时跟踪定位消上移动目标的位置,侦鹫卫星把数据输入导弹的指挥控制糸统,让导弹自行寻找目标,最后将其击沉。

中国的东风21D就完全有能力打击海上快速移动的目标。.


手机用户55672264960


首先说弹道导弹,这是二战期间德国发明的武器,战后,弹道导弹技术被美、苏掌握,进而在全世界扩散开来。

既使是几十年以后的今天,弹道导弹技术也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掌握的。

至于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第一个问题是航空母舰的定位,无非就是四种:卫星、飞机、潜水艇和军舰,当然,远程预警雷达也可以,但精度太低。

好了,不管怎么说,你完成了航空母舰的定位。

航空母舰是机动的,你怎么打?这是第二个问题。弹道导弹再入段是高超音速的,这存在一个“热障”的问题,外面固然雷达看不见你,你也看不见外面,减速么,你能够“看见”外面了,你也成为“标准”的靶子了。特别是日益注重防空的今天。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且弹头的变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发动次数也是有限的。

所以,对弹道导弹打航空母舰,心存疑虑。


大卫思想


主要是再入大气层速度高,几十马赫,弹载计算机来不及处理数据,还有与空气摩擦产生黒障(电离层),使得导弹上的寻的雷达无法搜索海上移动目标。


山石嶙嶙


理论上实现的国家都极少,实际能不能打我严重怀疑,特别是打航空母舰,弹道导弹打航母很难实现饱和攻击,虽然末端突防速度快,极难拦截,不是绝对无法拦截,干扰加拦截的情况很难击中目标


用户7111731391165


不是很难。类似于把一个乒乓球丢进全速运行时复兴号背上的一个纸杯里。


发飙浅见


首先你得看到它,要看到它要有卫星星座,看到了要卫星跟踪计算轨道,计算轨道要超算,超算军用用途的不卖给你,所以你得自己造超算,小国玩不起,太贵。


黑猫大队长442


弹道的速度太快了,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只要计算的够快,可以打到,不然,你飞到了,人家早没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