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裡的娘娘和公主的服飾有區別嗎?有哪些區別?

浮舟餘生


京劇裡娘娘和公主的服裝有區別,這個情況比較複雜,但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問題。試答一下,不喜易噴。


京劇服裝的使用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穿著規制,講究的原則也是“寧穿破不穿錯”,像娘娘和公主雖然都是皇家身份,但是具體到某個戲,可以說有很多種情況,主要是根據她們在戲中的地位身份、所處的場景、性格年齡等因素來合理使用,場合不同穿著不同,相似人物同場出現還要合理區分使用服裝。

先來看娘娘,這個身份有三種情況:一是正宮娘娘,二是後宮妃子,三是老年的皇后國太。再來看公主,這個角色也有三種:一是未婚的公主,二是已婚的公主,三是番邦的公主。下面以具體劇目為例,我們看一看她們都穿什麼服裝。

《狀元媒》的柴郡主,她的地位等同於公主。第一場是在野外,跟著皇帝叔叔打野味,野外肯定是休閒裝或者運動裝之類,要求靈活利落、便於行動,這一場穿的是魚麟甲,戴七星額子插翎子,披斗篷(可以理解為風衣)。

中間的一場是在後宮,因為是未婚少女,後宮又是稍隨意的場合,所以穿宮裝戴鳳冠,宮裝袖口有七條錦緞繡帶,裙外有幾十條彩色飄帶,以示花枝招展。

最後一場是金殿,相當於皇上和文武大臣的會議大廳,這樣嚴肅的場合要穿蟒袍扎玉帶(見下圖王寶釧同款)。

《大登殿》的代戰公主和王寶釧,這是兩個娘娘同臺,代戰公主雖然叫公主,實際上主要身份是薛平貴的二皇娘。王寶釧在金殿被封正宮娘娘,自然是穿蟒袍玉帶鳳冠,代戰公主的特殊之處在於她是番邦女子,按照京劇舞臺的慣例是穿旗裝梳大頭穿花盆底。有朋友說這不是還珠格格或者晴兒的打扮嘛?沒錯,京劇裡面不管是清還是遼、金、西夏、契丹等等,只要是非正統的少數民族王朝,都是以清朝的服裝出現,而且念京白,這種約定俗成是因為舊時演出流動性強、要求服裝儘量能夠通用,減少開支和運輸方。主要就是一個象徵意義,讓人物穿著更容易有別,實際上京劇的服裝除了明朝制式居多,採用清朝制式的也有很多,如箭衣、馬褂等廣泛應用。

回到代戰公主這個角色,在大登殿前面還有一折戲是《銀空山》,因為是點將出徵,所以代戰公主是女元帥身份,內穿硬靠外罩蟒袍,此時代表她非正統王朝身份的是盔頭後面掛的狐尾(可以理解為塞外酷寒之地的保暖皮草)

再來看《打金枝》,這個是未婚公主和皇后娘娘一起的戲,主要場次一個是在後宮,一個是在金殿散朝後,所以後宮金枝穿宮裝帶改良鳳冠(與母后的相區別)、皇后穿黃帔(相當於後宮的便裝)帶大鳳冠,

金殿一場金枝穿女紅蟒戴鳳冠(因為是蟒袍玉帶所以搭配大鳳冠,也有夫妻和好喜慶之意)、皇后是穿黃蟒袍扎玉帶。


最複雜的是《銀屏公主》,也叫《金水橋》,河北梆子叫《秦英徵西》,這個戲裡有三個女性同臺,這時候是按角色的輕重、年齡相區分,正宮娘娘用老旦來扮演,穿杏黃蟒戴老旦鳳冠,小老婆詹妃娘娘是配角,穿宮裝(或者帔,地方戲也有古裝頭扮相)戴鳳冠(以示年輕貌美妖豔狐媚),地方戲也有穿黃帔的,主角銀屏公主則是蟒袍玉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