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瑜伽时一定要收腹吗?

用户5224605731819


不一定,凡事适度为佳,而且有些体式适合,有些就不适合!

”同学,保持肚子往内收紧!“

”同学,练习时让肚子放松!“

曾经在瑜伽课中听到不同老师,给予看似完全相反的口令吗?

的确,不论是在复健、运动、瑜伽···等等领域中,核心训练一直是个有趣的议题,而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陆续出炉,我们对于核心的想法也不断跟着调整。

我们应先要搞清楚做瑜伽时收腹指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多数人认为腹部的肌肉就是核心肌群,收腹就是启动了核心肌群,但严格定义的核心肌群包是在深层,摸不到的地方。包含:横隔膜、腹横肌、骨盆底肌、多裂肌。核心肌群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包裹着内脏,横膈膜就是泵,“骨盆底肌”负责承接压力形成”腹内压“。

的确良好的”腹内压“能稳定支撑身体、建立身体平稳,提高动作效率、上下肢协调。

每当你刻意收紧腹部时,是创造一种腹内压增加的类似的状况。

这里说明一点,启动核心不是简单的收腹。

想象一下,就像是挤牙膏,核心肌群就像牙膏筒,牙膏被从上往下挤压。所以当你吸气用力缩腹部时,其实就跟挤牙膏一样,只是把横膈膜往上提,盆底肌往下推,并不是启动了核心肌群。

一直收紧腹部也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在练习瑜伽时无时无刻保持腹部收紧,将会不断地将内脏器官压往横膈膜(这会限制横膈膜的活动范围)及骨盆底肌群(这可能导致骨盆底肌群无力)推压。你知道为何在大吃大喝后会让人感到呼吸困难吗?这是因为消化系统的容量膨胀,限制了吸气时横膈膜向下的运动,于是呼吸变得短促。如果你太常这么做,深呼吸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横膈膜(也是一块肌肉)将无法自然地往下降。

凡事适度为佳!在充满挑战的身体活动中,腹部收缩所增加的腹内压有助于支撑脊柱,但它不应该一直被收紧,这么做会影响呼吸的深度,以及骨盆底肌群的张力。

怎么启动核心?怎么练习?

刚开始需要单独出来练习,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学会找到骨盆的正中位置

在学会稳定之前,必须找到正确的骨盆与腰椎位置,让核心肌群能在最有效率的位置下作用。

初期可以屈膝平躺在床上,由骨盆的前后倾去找到骨盆的中间位置。

注意:腰椎的正确位置会有些微的前凸,所以不应该完全平背,腰椎与床之间应该要有些微的空间,否则多裂肌会被抑制出力。

第二步.启动核心肌群

来到了唤醒核心肌群的阶段了,这是常常被忽略掉的部分,其实核心训练在任何姿势下都能够进行,但是当你不了解核心收缩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常常会使用表层的肌肉代偿,结果,轻则练错,重则受伤。

由于核心肌群位于人体较深的地方,因此常需要靠着不同的回馈方式去重新学习收缩方式。我们使用触觉以及想像的方式,在屈膝躺姿下进行训练。

让四条肌肉共同收缩,方法是想像肚脐与肛门成一条线,你的任务是让这两个点相互拉近。一开始可以使用圆唇吐气嘴型嘟成一个小圈圈,吐气,慢且长;双手可以放在腹部两侧,腹部两侧膨胀,并感受收缩的力量由外向内曼延绕成一圈。

将小腿放在椅子或是瑜伽球上,制造骨盆稍微后倾,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较易学习,然而我们的目标当然是要在任何姿势下,不管是呼气还是吸气,这些肌肉都是自然活化状态,能帮助我们稳定腰椎,所以接下来就要介绍进阶的动态训练方式,而若是有疼痛情形的人,请注意这些动作要在疼痛范围内执行。

第三步.训练方法

1.桥式+弹力带

动作:保持腹式呼吸,吐气时搭配双手往两旁拉开弹力带,并做出抬屁股的桥式运动。

组数:每次抬5秒,重复8~10次,每日做3~5组。

注意:力气小的团员可以将弹力带抓宽一点,手腕要保持伸直。

2. 半跪姿+弹力带

动作:保持腹式呼吸,维持骨盆中正身体不歪斜,将弹力带往斜上方、斜下方拉,过程中身体保持不动,如果难度太低,则可加上身体旋转。

组数:一个方向拉到底停3秒,重复8~10次后换边,两边做完为1组,每日做3~5组。

注意:过程中不可以出现骨盆歪斜或重心不稳的动作,过程越慢越好。

3.腿部摆荡+弹力带

动作:保持腹式呼吸,双手将弹力带拉到身侧诱发深层核心肌群,站稳后将一只腿抬起,慢速摆荡。

组数:前后摆荡3次,重复8~10次后换脚,两边做完为1组,每日做3~5组。

注意:过程中上身不可晃动,站立脚膝盖对准脚尖,避免内扣。可以试着不拿弹力带做一次,这时会发现身体比较容易晃动,平衡变得比较差,这就是深层核心有没有出力的差异!

这需要付出努力去练习,但经过长时间后,在瑜伽练习中就能准确的启动核心。在瑜伽练习中收腹的主要目的是透过收腹来启动你的核心,用来稳定、并支撑你的脊椎。老师主要的针对目标,是活动度高的腰椎及腹腔。核心的收缩其实人类生来就会了,只是随着生活型态或是受伤而失能,所以训练数周通常就能看到效果,日常生活即使不用刻意收缩,核心也是能处于活化的状态的。


瑜伽徒


在做瑜伽的时候,很多时候瑜伽老师都会要求学员收紧腹部再进行下一个步骤,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很多学员认为收腹就是吸气,其实也是混淆了。腹部收紧可以在你练习的时候更有力量,并且使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更加好。

1、莲花坐姿

↑很多人做这个体式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膝盖、脚踝受伤或者会疼痛,其实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不良习惯导致的。

体式要点:坐在地上,两腿分别屈膝,小腿向内折,脚掌朝上,脚掌置于对应大腿的根部上,上半身挺直,昂头挺胸。

2、站立体前屈

↑前屈式是每个人入门级的学员必须掌握的,同时前屈还是培养谦卑、优雅和耐心的诀窍。

体式要点:站立在地上,双腿伸直,接着右腿向前迈开一步,吸气,将上半身向前向下折,直到上半身完全与右腿贴合,最后向左右两边延伸双臂,手指抓地。

3、站立后弯

↑刚练习这个体式的时候,是否觉得胸腔无法呼吸?腰椎又被挤压到,还容易摇摇晃晃?

体式要点:背对着墙面站立着,接着将双臂平行上举,并带动身体缓缓向后下弯,背部要呈现一定的曲度,双臂伸直向后直到手掌贴在墙面上,头部后仰。


那么你知道如何收紧腹部吗?就是腹肌发力,当你用手指按压腹部的时候,能感觉到硬邦邦的感觉便是。


练瑜伽体式


严格来说瑜伽是要收腹的,但是这种收腹并不是我们平常概念里的收腹——把肚子一缩就完事了,而是调整骨盆正位,启动核心之后的收腹。

怎样调整骨盆,启动核心?

髂骨的顶端往上提,卷尾骨向下,提耻骨向上。

这是我上瑜伽课常用的调整骨盆的口令词。我们来看一下髂骨、耻骨、尾骨的位置。


“卷尾骨向下,提耻骨向上”,意味着我们在做体式时,骨盆的运动方向应该是这样的:

有意识的调整骨盆的方向,我们可以触摸自己的髂骨的位置,把骨盆想象成一个盆状,这个盆的开口朝向,应该和脊柱的轴线方向是一致的。例如,站立体位时,脊柱是延展向上的,那么骨盆的开口应该也是向上的,不应该往前倾,也不应该往后倒。

当我们有意识的调整了骨盆的位置,使骨盆正位之后,很自然的,小腹就收紧了。这个过程也是腹部核心启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资深的瑜伽练习者通过“卷尾骨,提耻骨”这个口令就能做到,初学者可能需要配合手部触摸骨盆,慢慢调整骨盆的方位来熟悉这个过程。

启动腹部核心,收小腹之后,上腹部怎么办?

讲完了收小腹,那么上腹部呢?在瑜伽课上,这个时候接着会有另一个口令——将腹部往心的方向拉长——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腹部向内收的同时整个上半身和脊柱的延展,在这个延展的状态下将腹部向脊柱的方向靠拢。

此时,整个腹部乃至脊柱,都延展而有力。这才是真正的收腹。

结语

很多人提到收腹,是直接把肚子往内缩,但是整个上半身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变化,该驼背还是驼背,该含胸还是含胸,这样的收腹达不到任何锻炼的效果。所以在瑜伽的练习当中,要整体的看待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等圓


瑜伽任何体式都不应该收腹。

收腹加大了腹压,对内脏会造成压迫。收腹挺胸或许是从常识中给予人们最大的误导。

女性长期夹臀收腹还会造成月经不调紊乱等。

如果在做腹部练习时的收腹过程是:慢慢感受f腹部皮肤收向脏腑,肚脐慢慢收向脊柱的过程。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可以感受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直接收腹的压迫和一层层递进是不同的。

在做像平板支撑这样力量练习的时候也不是收腹出来的力量,而是全身均衡力量正确发力腹部的紧致。



段段瑜伽疗法私教


女性练瑜伽时不要经常刻意收腹,这样会阻碍下行气,影响生理期,腹部放松或者只是微收就行


从行


并非如此。练瑜伽一个重点是做各种体式时松弛有度,保持肌肉的舒展。况且有些体式压根没可能收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