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鞍钢点赞,继航母甲板钢之后,鞍钢又攻克一关键钢材

鞍钢集团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其中,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钢铁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2019年,鞍钢集团第六次进入世界500强。

其实,对于广大军迷朋友来说,鞍钢可是顶呱呱的,要知道,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航母用钢就出自鞍钢。

这里得重点提一下,航母所用特种钢,尤其是飞行甲板用钢,不但要承受重达二三十吨的舰载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产生的强烈冲击和高摩擦力,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焰的灼烧。因性能要求极高,全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真正用于航母建造的甲板用钢。

大家知道,印度无法实现航母特种钢制造,其首艘国产航母的钢材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但中国不能这么做,必须研制出自己的航母特种钢,尤其是甲板用钢。这个重任,落到了鞍钢集团的肩上。最终,鞍钢集团花费三年时间研发成功了,而且性能位居全球领先水平。

据“山东”号航母甲板用钢研发负责人赵刚介绍,航母用甲板钢的力学性能要求特别特别严,它的头和尾强度偏差,不会超过10兆帕,它所有的-84度冲击韧性,都是在250焦以上。2013年8月,鞍钢完成了建造“山东”号航母所需的甲板钢、球扁钢等关键型号钢材的生产,为“山东”号航母建造提供了70%的航母专用钢材。

言归正传。本文所要介绍的,是鞍钢集团的又一大成果。

日前,鞍钢成功实现四代核电600MW示范快堆项目316H奥氏体不锈钢产品开发,并完成首批合同供货,解决了该产品从无到有的“卡脖子”难题。鞍钢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全部依靠自身装备生产该产品的企业。

这里提到的四代核电600MW示范快堆项目中使用的316H奥氏体不锈钢,在综合性能与组织方面,与常规316H奥氏体不锈钢有着极大的区别,尤其在钢中铁素体、晶粒度、晶间腐蚀及钢板头、尾性能均匀性要求方面,几乎近于苛刻,以至于在材料招标期间,国外老牌核电用不锈钢生产企业望而却步,认为材料设计不合理,拒绝投标。

上图为2月19日,鞍钢核电用钢项目团队成员与鞍钢股份中厚板厂厚板线操作人员共同研讨轧制316H奥氏体不锈钢工艺流程。

这么重要的“卡脖子”材料,又一次落到了鞍钢集团的头上。而鞍钢集团也是对此格外重视,将316H奥氏体不锈钢开发确定为鞍钢“一号工程”。

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克服不锈钢研发、生产经验少,产品涉及单位众多、工序繁杂及技术指标要求严格等诸多不利因素情况下,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优势,依靠鞍钢联众、鞍钢铸钢公司、鞍钢股份,建立了该钢种适宜的生产工艺路线并成功实现产品开发和首批合同供货。

下一步,鞍钢核电用钢项目团队还将继续深入开展该产品研发,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制造周期,全力支撑我国四代核电600MW示范快堆项目的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