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道德经内外直解》袭明章第二十七


《太上道德经内外直解》袭明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此章承上章,老子希望世人根据上篇第二十六章的“根”与“君”来实行“五善”。纯外讲。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以下是明道之人五项善行:

(一)善行无辙迹:君子行事接物,向来都是无为而行,出自真诚,不表露痕迹的,只知默默实践,从不大肆张扬,事过即舍,不恃己功,不留痕迹的。

(二)善言无瑕谪:君子说话不轻出,知必行,言必信,不巧言令色,一言一语皆可为天下人之法则,其言语是没有缺点的。

《太上道德经内外直解》袭明章第二十七

(三)善计不用筹策:明道的人智慧圆明豁通,动念皆为利益大众而用,发挥上不用利害得失之筹策,反观世人用事总把自己之利益经过再三之筹划才决定行动,只求一己之慾望而不顾别人,甚至损人利己来筹谋自己的利益。

(四)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明道知人之心境,不论处于任何环境,一切奸贪外诱绝不动其心,一切妄念亦无隙可乘,虽不用一切守心之勉强功夫亦不为外诱所摇动也。

孟子之四十不动心,和如来佛之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不入等,这都是善闭不开的意思。善闭的功夫是实践道德之第一要谛也,假若心之门不能自闭,妄念物欲便要丛生,心神息然不安,不知所止了。

故三教圣人教人善闭之方法:儒之养心课目;佛之禅定功夫;道之静坐养气。

(五)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明道的人以天下为一家,不是独善其身,孤高自赏的,不分界限畛域与隔阂,但望人人明道,天下大同,其思想与世人一体不分,虽无绳系约束为之结合,但其内在的通化思想,任何人也是离不开的。圣人之德泽普及万物,这种博爱思想如能扩大起来,那么国族之纷争可以完全打消,纷乱的社会变成相亲之社会。

《太上道德经内外直解》袭明章第二十七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具备上言之五善,故不分彼此来救济化度世人,有教无类,故无弃人,仁爱万物,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圣人施五善,冀望人人相继,先圣之袭明,后圣亦必袭明,大道方能宏展,传递不息,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明道实践五善的人,理所当然是尚未实践五善(即不善)的人的老师和模范。那些不明道体的不善人,须依托善人真诚的善与人同,有教无类的大无畏精神来感动他们觉醒而见贤思齐,即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

虽智大迷。

若世人不尊重善人为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为依托,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

是谓要妙。

人能通晓以上道理,是谓知微妙之要道也。

本章旨:

圣人善人尘劳,用五善之道来济世救物,希望“大道”能一代一代的承传下去。

《太上道德经内外直解》袭明章第二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