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二、作戰篇(白話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作戰的一般規律是,動用輕車千輛,輜重車千輛,徵召將士十萬,同時還要千里遠道送送糧草、至於付出國內國外的費用,諸如招待賓使節,補充修飾器械的膠漆之材,供給各種車輛和盔甲等,每天有能力付出千金之巨的耗費,然後,十萬大軍方可起動。

以十萬大軍出征作戰,貴在速勝,戰爭曠日持久,就會導致士兵疲憊,銳氣受挫。攻打城池要耗盡兵力、軍隊長期在外作戰會使得國家財力難以為繼。士卒疲憊,銳氣挫傷,兵力耗盡,財力枯竭,就會招致其他諸候國乘機入侵,到那時,即使有足智多謀的人,也不能處理好用兵以後的事了。

所以,在用兵上,只聽說有指揮笨拙但卻要求戰爭速決的,從未見有指揮靈巧而要求戰事曠日持久的。因為長久地對外用兵而能對國家有利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說,不完全瞭解用兵之害的人,也就不可能完全瞭解用兵之利。

善於用兵的人,他們不再次徵兵,也不多次從國內徵收軍根。在戰爭中他們只從本國取用軍用物資,而依靠從敵國籌集糧食,這樣,軍隊的糧食才夠用。

出師需要遠道運輸,遠道運輸因消耗人力、財力太多就會造成國家貧困。在靠近大軍集結的地方,必定會物價上漲,物價貴就會造成國家財力枯竭,國家財力枯竭便要加緊向百姓徵收賦役。這樣,人力耗盡,財力枯竭,就會使國內十室九空。對百姓來說,他們的負擔,將要耗去其全部收的十分之七;對公家來說,它的消耗,諸如車輛的損壞,馬匹的疲憊,盔甲、箭弩、戟盾、大櫓的補充、以及大牛大車的徵調,也要耗去國家財力的十分之六。

所以,聰明的將帥總是務求在敵國境內籌集糧草。因為消耗敵國一鍾糧食,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鍾糧食;消耗敵國一石草料,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石草料。

要使將士們英勇殺敵,便要激發他們同仇敵愷的士氣;要使士卒勇於奪取敵軍的物資,便需藉助於物質獎勵。在車戰中,凡奪得敵方戰車十輛以上的、應獎賞首先奪取戰車的人,並且更換戰車上的旗幟,混合編入本軍戰車的行列。同時還要善待俘虜,保證他們的生活供給。這樣做,才能既戰勝敵人,又增強自己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用兵作戰貴在速戰速決,而不可曠日持久。所以懂得用兵的將領,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也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