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六、虛實篇

孫子說:用兵打仗的一般規律是,先進入戰地等待敵人,就會顯得安逃從容,後進入戰地倉促應戰,就會非常疲勞。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表現出的特點之一,便是能“調動”敵人而不致被敵人所“調動”。他們之所以能使敵軍自己到來,是因為誘之以利;之所以能使敵軍不敢到來,是因為威之以害。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安逸的敵人可以使他們變得很疲勞;飽食的敵人可能是他變得很飢餓;安守不動的敵軍可以使他轉而出戰。

我軍出擊之處應是敵軍無法救援的地方,我軍發起奔襲應能出於敵方意料之外。行軍千里而不致勞累,是因為行進在敵軍沒有設防的地區;我軍進攻必能成功,是因為攻打的是敵軍防守空虛的區域;我軍防守必能堅國、是因為守的是敵軍無力攻取的地方。所以,善於進攻的人,能做到使敵軍不知道該從哪裡加強防守;善於防守的人,能做到使敵軍不知道應從哪裡組織進攻。微妙呀,微妙呀,微妙到以致於敵人看不到一點形跡;神奇呀,神奇呀,神奇到以致於敵軍聽不到一點聲音,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敵軍命運的主宰。

我軍發起進攻,之所以不可抗禦,是因為攻的是敵軍防守空虛的地萬;我軍撤退之所以不會被追擊,是因為行動迅速,敵軍無法追趕到。所以說我軍想出戰,敵軍主力即便修築了高壘深溝,也會不得不出來與我軍交鋒,這是因為我軍進攻的是敵軍必須救援的地方;相反地,如果我軍不想戰,怕是畫了一塊地方在那裡防守,敵軍也不會來進攻,這是因為我軍誘使敵軍搞錯了進攻的方向。

所以,盡力設法使敵軍暴露形跡而使我軍的行跡隱蔽得無影無蹤,這樣,我軍便可以集中兵力而使敵軍分散兵力。我軍兵力集中為一處,敵軍兵力分散為十處,是以十攻其一,從而形成我眾敵寡的優勢。既然是以眾擊寡,那麼,我軍正面攻擊的敵軍數量就是很少的了。

要做到使敵軍不知道我軍會在哪裡同他們作戰,這樣,敵軍就會因多處設防而分散兵力,因而我軍進攻所面臨的敵軍兵力便會減少。所以說,敵軍使用兵力防禦了前面,後面的兵カ便會減少;使用兵力防禦了後面,前面的兵力便會減少;使用兵力防禦了左面,右面的兵力便會減少;使用兵力防禦了右面,左面的兵力便會減少;無處不設防,便會無處兵力不減少。兵カ少,是因為處處要被動地防備別人;兵力多,是因為主動地設法使得敵軍處處要防備自己。所以說,只要能夠知道應該在什麼地方作戰,什麼時候作戰,哪怕是千里奔襲也無所畏懼;相反,如果既不知應該在什麼地方作戰,又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作戰,就會陷入左軍不能救援右軍,右軍無法救援左軍,前軍不能教援後軍,後軍無法教援前軍的被動局面;更何況遠隔數十里,近隔數里,又怎能主動自如地運用兵力呢?

依我的分析,越國軍隊數量雖然多,但對於作戰取勝又能起什麼幫助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努力爭取的。敵軍雖然很多,卻可以使得他們沒有機會與我軍主力交鋒。

所以,用兵打仗要通過認真的策度籌算來了解敵方計謀的得與失;要通過詐術挑動來了解敵軍活動的規律;要通過示形於敵來了解敵軍所處的優勢及其致命的薄弱環節;要通過試探性的較量來了解敵軍戰鬥力的強弱。

所以,我軍偽裝示形要達到不顯露一點形跡的最佳狀態,以致於深藏在我軍內部的間課也無法窺見底細,使得最精明的軍將領也會束手無策。我軍根據敵情,靈活地採取對敵措施取得了成功,即便是把勝利擺在眾人面前,人們也看不出所以然來。人們只知道我軍克敵制勝的作戰方法,卻不能知道我軍所以能取得勝利的奧妙。因為每一次作戰取勝所採用的戰法都不是簡単的重複,而是適應不同的敵情靈活運用,變化無窮的。

用兵打仗的規律就像水流的規律一樣,水流的規律是避開高處流向低處;用兵的規律則是避開敵軍的堅實之處,攻擊其空虛之處。水因地勢的高低而決定其流向,用兵打仗則是要根據敵情來決定取勝的方法。所以說,用兵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水流也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採取措施奪取勝利,就是所謂的“神”。所以說,五行相生相剋,沒有哪“行”永遠佔優勢;四季迭相更替,沒有哪一個季節是永駐不動的。一年之中的白天,有的長,有的短;一月之內,月亮也會有盈有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