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張遷碑》兩年,目前感覺很困惑,不知道怎麼寫了,可以指導下嗎?

小小吳1209


首先感謝信任,對朋友這種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精神深表欽佩。張遷碑本人不曾臨過。但我可以談下個人初淺體會,供朋友參考。任何一個書法大家的字體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筆畫和結體章法,各有千秋。雖然書寫中同一筆畫存在變化,但總體上是有一定規律的。臨摹在於揣摩。有位老師曾經說過,生搬硬套的死練是永遠練不成書法的。那隻能叫字,稱不上法。在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鋼筆楷書訓練中,我總結了一下,漢字五萬多個,在書寫中基本筆畫不外乎十幾種,基本偏旁部首不外乎二十幾種,萬變不離其蹤。學習一種字體必須首先要掌握這種字體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康王書畫


很好了,不過結構可以了,我認為要再提升一步,成為家,還得再仔細讀原貼的基本筆畫,不足在基本筆畫上,不知我說的對否?班門弄斧了。


翰墨榮華


臨了兩年,感覺挺不錯的。值得肯定的是,你蠻有毅力的。以下是個人拙見三點:

一、看整體,字體大小比例不夠,臨本更誇張。就拿前四個字舉例,“仲”幾乎是“張”的一半而已。字小怎麼體現份量呢?你看“中”筆畫很粗。“以”的“口”筆畫也很粗。

二、看空白,筆畫之間空白留太多,注意空白的形狀。還是拿前面幾個字來說,“有”字形稍長了點,上下的筆畫靠近一些就很好了哦。“張”字左右部分,中間的空白。“仲”稍短一些會更好哦;“中”的豎把口分成的兩個空白。

三、隸書典型的捺,我感覺你寫到尾巴的時候,寫不粗,而且收得有點快。這個要找原因,是毫擰在一起沒鋪開還是筆鋒太短?它的尾巴是比較飽滿的哦。

總結:寫張遷碑建議用兼豪或羊毫,筆鋒比一般的稍長的那種。像你現階段,可以試著臨其中的某些字,精臨,對比。研究它筆畫之間上筆收筆與下筆起筆是怎樣的。還有就是,解決空白,可以用摹寫。希望對你有用。


娘娘叫你寫書法


這位書友臨了兩年的《張遷碑》,感覺到功夫不淺,但與張遷碑精神差了許多,走了彎路,現在要繞回來,首先要解決筆法問題。張遷碑的用筆我之前談過,用筆蓄力而勁硬,顯得氣短而實,不像禮器碑那樣有韌勁,這個用筆是漢隸中比較典型的,有人把張遷碑、鮮于璜碑歸為方筆代表,其實張遷碑的用筆變化比鮮于璜碑要豐富,方圓結合,尤其一撇一捺飽滿勢足,完全是圓筆之法。

你的筆法更多地在模仿,沒有掌握要領,點畫就像浸泡久了的海綿,看似粗壯,實乃無力。

結體問題也比較多,比較鬆散,時緊時鬆、是大時小,隨字而安等特點沒有抓住。要注意結體的嚴謹性,尤其張遷碑的結體看似笨拙,實乃整嚴中有奇趣,這個奇趣就是通過組成結體的筆畫組合關係以及空間佈局關係的奇妙處理體現出來的,需要臨帖時非常用心地去觀察和體會。祝你進步!


如石書藝


方法不對,一味單臨廢時日,讀帖和比對沒下功夫


大儒書堂


欲得大漢風骨,先具大漢精神。


布翁布頭哥


說實話,隸書的入門是曹全,而不是其他。不是其他不好,而是曹全標準、規範、工整、清晰,適合初學者瞭解規律。等以後再學其他!


老跨鬥


張遷碑古樸峻朗,富於金石之氣,多以方筆,所以,臨寫時一是取其拙,二是金石氣。

可以嘗試用長鋒羊毫一試,但初學者對其筆性的把控度不夠,建議用兼毫,既然臨習二年,可以用長鋒羊毫。


麟開祥趾


一、需要繼續強化筆法訓練。

二、原貼精髓仍需挖掘。

三、臨帖不是簡單的抄帖。要在原帖基礎上發微,但也不是說按自己的想法改帖。

四、找個老師當面講解。


篆刻與卜者老寬先生


談不上指導,交流一下體會。您是不是以前寫過《曹全碑》?感覺曹全的筆法很多。我也學過兩年曹全碑,曹全碑的重點是:秀美。而張遷碑的重點是:稚拙。因此,在寫張遷碑的時候,就不能或許華麗。筆法不能太快。要注重墨水和紙的摩擦感。曹全碑可以不用中鋒也寫的好,但寫張遷碑建議一定要懸肘,甚至站著寫。

——我也只不過是談談自己的體會。重點在於時間的積累反覆臨帖。量變到質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