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女性称为“阴”、男性称为“阳”?

袁聪


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二个方面构成,即“阴“与阳。阴阳有如下划分:

(1)凡是类似于:明亮的、上面的、雄性的、刚强的、动的、快的、热的、数目为单的…的属阳性。

(2)凡是类似于:黑暗的、下面的、雌性的、柔弱的、静的、慢的、冷的、数目为双旳…属阴性。

男人是雄性的,往往赞杨男人:“铁打的汉子、雄风犹在"等等,性格是刚强的,具有雄性将征,所以男人为阳。

女人是雌性的,往往称呼女人;“是水做的、柔弱无骨、水性杨花"等等,性格是温柔的,具有雌性特征,所以女人为阴。


紫易园


把女性称为阴,男性称为阳,是错误的说法,是古代儒家搞错了男女的阴阳属性。

道教性命双修理论认为,男人属阴性,女人属阳性。

按中医学常识,男人精气外泄,阳气弱,应是属阴性,女人精气不外泄,阳气旺,应是属阳性。

古代阴阳学理论认为,阳喜动,阴喜静,阳化气,阴成形。所以跳广场舞的都是女人,很少有男人,而男人喜欢休息睡觉,这些都是由于阳性喜动,阴性喜静的原因。

另外,道教的《太平经》曰: “夫天地之生凡物也, 两为一合。今是上天与是下地为合。凡阳之生, 必于阴中, 故乃取于此地上人也”, “夫生者皆反其本,阴阳相与合乃生。”这个意思是说,天地中万物都是阴阳相合,阳必生于阴。所生的都与生他的属性相反,阴阳相合,事物就生成了,即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古代阴阳学说的三大理论之一的阴阳互根理论,也是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与《太平经》的观点完全一致。如男子精气属阳性(因为其不停的运动所以属阳气),女子的卵子属阴性(因为有形质所以属阴气),精气这个阳性产生于男子这个阴性,卵子这个阴性产生于女子这个阳性。

所以正确的说法是,男子属阴性,女人属阳性。


随和高雅


男人代表阳刚,主动,热情,热量和太阳的特点很相似,女人代表阴柔,接受和月亮的特点很相似。可以理解成这是"比喻\

棉白


为什么把女性称为“阴”?

我们自细的观察天地万物,我们就会发现很普通的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一切都是自然互补形成相对。

有白天就有夜晚,人也就有男人就会有女人。男人为阳代表白天,女人为阴代表夜晚。没有白天能有夜晚吗?没有夜晚也不会有白天。

动物如此,植物也同样雌雄相结合。植物若不相互传粉,就不能开花结果。植物雄为阳,雌为阴。阴阳学又那里来的呢?

原始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阴阳起因,有了阴阳起因,自然两极分化成八卦。

其实阴阳学理也是根据自然界找出的规则。说到这里,女性称阴有了依据,一个家庭中男性高上,女人低下,这里说的自然规律,并无贬低女性。那为什么女阴在前,男人阳又在后呢?

阴阳盖念产生的最早年间,女性弱群体,受男性生存生活方面出力保护,又其女性生育繁洐后代,男性普遍尊敬女性。那就是母系社会时期,一个部落的头领由本部落女性担任。后来有文字交流,自然而然继承了古体风格,阴前阳后。






郭玺清


讨论男女阴阳属性,先要了解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生命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一定也会以人类自身比对。

阴阳是天地间赋有的二气,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对立、互化和统一。这三个特点落实在人就是:

人有男女,雌雄有别,这个是对立;

男女互通,交合方可生育,这个是互化;

男女都是相同的生物体,这个是统一。

男女两性作阴阳二元论的主体,自然就有了阴阳的比对和定义。

阴阳有别,刚柔有体,如果说阴阳学说的本源就是易,那么我们溯本求源,也许可以找到一个能为公众认可的并且极其简单的答案,原来阴阳就是“—”和“––”:

“—”是阳或代表阳;

“––”是阴或代表阴。

从古代生殖崇拜的角度,阳反应了男性特点,阴表现了女性体征。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于阴阳,作为阴阳学说,其内容当然还远不止这些,例如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等等。还有人认为,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本质上,人类发展也是男女对立统一的发展结果。


虎禅易学


女“阴”男“阳”是根据男女不同的身体特质、心理特质和社会定位,结合自然界的普遍特质,总结出来的基础原理。

所以要说这个问题,我们的眼界应该以天地为基准,且包含天地万物。

女性的身体特质,最明显的是包容(孕育)和付出(生产);心理特质趋向于抚养和守护;因而社会定位相对保守而安静。这和厚重无私的大地一样,符合“阴”的定义。

男性的身体特质相对强壮有力,因而心理上会倾向于向外攻击和施压,社会定位基本上是追逐、攻击、捕获。接近“阳”的特性。

当然,古代先哲很早就发现,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所以,阴阳理论也不能止步于此,否则就太可笑了。

往下细分,男可以分“阴男”、“阳男”,女也可以分“阴女”、“阳女”……再换个思路还可以细分,很多很多。

社会进步到今天,阴阳学说作为探究天地万物本质规律的中国古代哲学,好像日显老态,进步迟缓了。

有点惋惜,但愿后继有人!


星胜


为什么要把女性定义为阴,男性定义为阳。

谈到这个问题要先搞个明白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学说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得到的一个基本规律,即万事万物都有两个相反的方面。取名字叫做阴阳。它们的基本特点是,阴代表顺从,阳代表进取。

从社会功能和人体构造结构来看,男性在社会活动中力量强大,而女性力量偏弱。所以定义女性为阴男性为阳。

但是根据太极阴阳图来看,阴的里边是阳,阳的里边是阴。所以虽然女性社会力量什么的偏弱但是内心力量强大,适合在幕后给予支持和后勤工作。而男性虽然外表力量强大但内心却缺少支撑力量(这里是单从力量来说,实际生活中比较复杂),所以适合外部工作。

综上来看,男女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

但是不是说必须女性在家里才算是在内呢?其实不一定,古时候因为社会结构简单所以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如今因为社会结构复杂了,看问题的侧面也多了,所以并不一定是在家里就是在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是基本原理不会变化,阴阳结果关系不会变化。



中秋回家去


最早伏羲确定阴阳符号,就是根据男女的生殖器来确定的,那时候文字还不怎么发达,为了表达自然的规律就是如此。

伏羲氏他看到这一切一切之后,他就想我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宇宙自然的力量?这股力量用什么来表示,他看看老百姓我们那时候没有文字,那没有文字,一个小孩第一次打渔出去,回来之后很高兴,全家人要庆祝一下第一闪打渔,然后就做个记号,或者拿根棍子说这是你打的渔,下次再打再加一条,他说这个好,所以他就画了一个一,这个一是什么,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它的自然的一个力量,就是这个一,我们就把他叫做一画开天,那一就好了,怎么会生二呢?一生二表示一是二生出来的,还是二是一生出来的,其时两句话都对,你看一个一,拉拉拉,拉到断了就变二,一看不对接起来它又变一,一本来就是二,二本来就是一嘛,对会变错,错会变对,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对错,是事后才知道他的对错的,这当中有太多的波折了,伏羲氏他知道世界绝不是那么单纯的,所以他就感觉到说,太阳既然从这边下去,会从那边上来,它一定有两股力量,一股是把太阳拉下去的,一股把太阳拉上来,他一看果然是这样,有一股力量把水拉上来叫涨潮,就有一股力量把水退下去就叫退潮,水还是那些水,上来,这边多了那边少了,一退这边少了那边又多了,他就那么些水,树木长长长,他一定有什么东西下去,才会长出来,那就是果仁,如果连果仁都没有那就长不了了,所以孔子为什么一直讲仁,就是所有的果实里面有一个果仁,那果仁如果也烂掉的话,生命就断掉了,就靠那个仁而已,所以他就知道光靠这一条线是不够的,所以他就把同样一条直线当中一折断就变成两段了,就叫阴,最后他怎么定案的,最后他是从人的身体取得定案的,因为人那时候都没有穿衣服,他一看男人跟女人有什么不同,男人女人也一样都是人,可是一看不对啊,是有不同,男人多了一个你看就是一条线,就是生殖器官他是阳的,女人没有这条,但是她有一个正好是阴的,男阳女阴,他说太好了,所以他就用两个符号,从此没有改变过,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阴一阳的变动,就是这么简单一个道理。


吴到有先生


女为阴男为阳,应该是根据女男生理性器官的特征凹进去和凸出来而界定的吧,男女性器官接合后恰好非常啮合,以此而言吧


红梅(1)


女性称“阴”,男性称“阳”,是受阴阳学说的影响,确切的说,是托名孔子《易传》用阴阳之道解说《周易》八卦,男女分阴阳。

其实,阴阳的概念,古人指的是,照到日光的一面为阳,照不到日光的一面为阴。《诗经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陰陽,观其流泉”。

陰陽,繁体,与日月无关,与男女无关。《诗经东方之日》,日,月,都比作美丽的女性。

《易经》无阴阳。是《易传》论阴阳。

《易传》解《周易》八卦,八卦象个大家庭,男阳女阴,乾坤为父母,生六个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易传》又“阴阳之义配日月”,离为日为阳,坎为月为阴。如此这般,离为日为阳、却又为中女而女为阴,坎为月为阴、却又为中男而男为阳,阴差阳错。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易传》却托孔子之名借阴阳家之道解《周易》,手法不夠熟练,产生了阴差阳错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