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亞歷山大大帝所進行的東征,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征服的疆域之廣大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了同時期人類的想象,無數文明古國在他的力量下臣服。他從馬其頓出發一直打到了印度,而且與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征服運動不一樣的是,他是憑藉著士兵們的腳步與馬匹的運輸從陸地一直從希臘走到了印度。有時我們會想如果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在印度被阻擋停下,而是一路繼續向前,是否能夠進入中國?進入中國後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動呢?在這裡我們從已有的史料和考古發現進行一個簡單的假設,當然這種假設並不能作為歷史的真實存在,只是一種從客觀條件出發的一種推斷,還望各位看官能夠理性看待。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亞歷山大劇照

簡單說一說馬其頓方陣

亞歷山大大帝最著名的戰術就是由他父親改進的,甚至我們可以認為是一種完全的發明創新的戰術——馬其頓方陣,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希臘也大量的使用由重步兵組成的方陣戰術,但是馬其頓方陣的戰術創新之處在於它是將傳統的方陣與騎兵相結合。我們通常對於馬其頓方陣的印象是許多身披重甲的步兵手持盾牌與長矛肩並肩排成數行,這實際上只是馬其頓方陣的一個部分而已,真正的馬其頓方陣是由重步兵組成的方陣與騎兵尤其是重裝衝擊騎兵相結合的一種戰術,說的更為通俗易懂一點,就是鐵錘與鐵砧的關係。

馬其頓方陣的戰術意圖在於希望敵軍的主力部隊進攻鐵砧也就是方陣的重步兵部分,由於重步兵本身就身披重甲再加上排列密集,因此很難被沖垮陣型,可以有效地長時間保持防禦狀態,在這個時候由部隊中的重騎兵對敵人較為脆弱的兩翼或者陣型的脆弱部位發起攻擊,可以有效的打亂敵人的陣型並造成大量的殺傷,重騎兵在整個戰鬥中擔任的地位就是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的鐵錘,由於這兩種部隊的互相配合才使得馬其頓方陣所向無敵。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亞歷山大劇照

此時的戰國是一個什麼狀態

就在亞歷山大大帝在中亞不斷進行征服的時候,中國則處於戰國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原各國的戰鬥烈度到達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規模,許多新的戰術戰略以及軍事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國對於民眾的動員能力也可以說是到達了一個巔峰。儘管中原各國的戰鬥力屬於一個巔峰時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中國在政治上仍舊處於一種大分裂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由百戰老兵組成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軍卻是有一個明確指揮的統一整體,從這個角度來說,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勝算更高。

我們可以看到波斯帝國雖然在大流士三世的統治下仍舊是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政府,但是各轄地總督對於中央政府的忠誠以及向心力卻有待商榷,最後大流士三世本人是被一些波斯貴族出賣,最後身死國滅。而且我們需要注意中亞地區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波斯帝國是一個很明顯的多民族共存的帝國,由於帝國的統治主要依靠各地總督來維繫,因此各地民眾對於帝國的忠誠與支持度也很難保證。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斯泰基、色薩利等僱傭兵,亞歷山大大帝通過使用這些僱傭兵有效地減少了自己軍隊的傷亡。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亞歷山大劇照

但是這些問題在中國卻幾乎不存在,儘管當時中國處於一種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狀態,但是華夷之辯也就是中國最傳統的民族觀念,可以很有效地將在政治上分裂的各國在文化上統一起來共同應對來犯之敵。而且由於中原各國普遍採取的是義務兵制,所有人在農閒的時候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在戰爭的時候要接受國家徵召,因此亞歷山大大帝很難在中國地區就地補充部隊或者是使用僱傭兵減少自己的傷亡,他必須要通過自己的部隊流血來逐漸向前推進,而根據西方史學界的觀點普遍性的認為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在不依靠僱傭軍的情況下,可以糾集5萬人左右的大軍。

通過推演看一看結果

我們權且假設這支軍隊從馬其頓出發沒有經過任何非戰鬥減員一直抵達了中國,再加上通過僱傭兵的形式再補充5萬名士兵,合計亞歷山大大帝擁有10萬左右的士兵,這種數量的軍隊對於中原各國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但並不是一個無法處理的問題。

那麼從武器裝備和戰術角度來說又如何呢?由於當時的希臘地區並沒有馬鞍與馬鐙技術,所以往往依賴於重騎兵本人的武藝保證自己不會在激烈的戰鬥中從馬上掉下來。但是當時的中國也沒有馬鐙技術,從這一點來說中國並沒有佔有優勢。但是我們從兵馬俑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已經有初步使用了“馬鞍”的情況,在這時我們給馬鞍打引號,是因為它並不算是具體意義上的馬鞍,而是一種擁有著與馬鞍作用類似的一種原始形態的工具,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騎兵會比亞歷山大大帝的騎兵在馬上穩當那麼一點。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出土青銅武器

從武器裝備角度來說,擔任“鐵錘”一職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夥伴騎兵所使用的武器是長杆的騎槍,而中國根據考古我們可以明確騎兵使用的是劍,在戰國中晚期劍的主要材質仍舊是青銅,秦國的青銅劍長度達80至90cm,這些劍質地堅韌不易折斷,是騎兵的主戰武器。而長柄武器如戈、矛、戟等,雖然我們有考古發現,但是缺乏證據證明是騎兵使用還是戰車兵使用,由於在戰國晚期仍舊存在戰車,而且騎兵和戰車兵的墓葬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很難斷定這些長柄武器究竟是騎兵使用還是戰車兵使用,在此中原各國使用長柄騎兵武器可能性存疑。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亞歷山大劇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騎兵戰鬥中,由於亞歷山大大帝軍隊武器更為多樣化,我們很有可能處於劣勢,但是由於我們豐富的人力資源和主場優勢,我們可以通過人海戰術來壓垮對方少量的精銳騎兵。

我們現有考古資料來看,亞歷山大大帝步兵主要使用的武器主要材料仍然是青銅而不是鐵器。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原各國的軍隊和亞歷山大大帝的部隊並沒有直接性的技術代差,雙方都是青銅時代。而馬其頓方陣士兵是否著甲是一個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重步兵方陣不一定著甲。現在西方史學界部分觀點認為馬其頓方陣與敵軍接觸,最早的第一排和第二排士兵是著甲的,而後面的士兵屬於無甲狀態。而同一時期的中國軍隊往往會給士兵進行最低限度的防護,從這個角度來說,就士兵的生存率來說中國軍隊會略高於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出土青銅武器

因此綜上所述,由於亞歷山大大帝以及麾下將領傑出的個人才能,在戰場上可能會取得優勢,並獲得戰術性勝利,但是很難獲得決定性的戰略性的成功。一旦戰爭進入僵持狀態,以個人利益為優先的遠征軍很有可能出現內訌或者兵變,我們可以看到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以後,他的帝國立刻四分五裂。即便是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也發生過兵變。

亞歷山大大帝的宏偉戰果主要是建立在他刷腐朽沒落的波斯帝國戰績基礎上的,實際上在他“征服”波斯帝國的時候,大批的波斯帝國行省與總督並沒有選擇頑抗到底,而是望風而降。而最直接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績在於他擊敗了當時佔據兵力優勢的波斯帝國,雖然當時波斯帝國儘管佔據人力優勢,但是波斯帝國軍隊士氣低下,裝備落後,士兵缺乏訓練,實際上就是病夫。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打到中國能否勝利?不能只聽外國網友的理論

馬其頓方陣

他在面對較為團結的印度的時候則立刻折戟,可見他的大征服實際上水分很大,我們既不要過於盲目的誇大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運動,也不要過於“相信”中國古代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有多麼的強大,應當從更多的考古資料等實物材料出發小心的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