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具装骑兵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看?

扬杨刘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据史学家考证,春秋时期已出现少量骑兵,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开始正式登上中国战争史的广阔舞台。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形式已经从早年的兵车战术的正面交战,转向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应运而生。

这里面率先进行骑兵变革的是赵国。由于地处北方的赵国与楼烦、胡林、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中一度十分被动。为改变这一被动挨打的现状,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胡服骑射”改革。

即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并将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改为胡人式的紧身衣装,以便于骑射。至此中原各国,逐渐开始重视骑兵,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当时的战国七雄均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尤其是赵国最早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军团,开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一个强国。

当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骑兵作战,赵国名将李牧曾用万余骑兵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换来了北方边境数十年的安宁。战国至秦代的骑兵都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出现,因此当时的作战,仍以骑射为主,很少使用青铜剑、戟等马上战术作战。

到了两汉时期,由于对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作战的需要,骑兵军团迅速壮大,中国骑兵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黄金时代。

汉朝大力发展骑兵,到汉武帝时,已经能够运用10万余继骑兵主动出击作战。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曾多次率领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尤其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5万骑兵出击,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大破敌军,歼灭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山胜利凯旋。

汉代骑兵的发展日益壮大,当时的兵种上已经出现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铠甲,武器为戟、予、铁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十六国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随着马镫的发明,骑兵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都大规模在战场上使用骑兵。从敦煌保留至今的壁画上看,当时的重骑兵(具装骑兵)人马均披厚重铠甲,防护性极强,对步兵具有极大的冲击力,成为战场上克敌制胜的生力军与核心力量。

如前秦的苻坚南下,时动用了骑兵27万;北魏太武帝攻宋时以骑兵60万渡淮,直逼长江;汉魏钟离之战中魏军80万大军中,仅骑兵就有24万,这一时期骑兵的作战规模远远超越前代。

隋唐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已不像南北朝时代过分注重于重甲骑兵,而是以轻装骑兵为主,发挥机动兵力的优势,城池等攻坚战主要靠步兵。

宋辽夏金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崛起,成为中原重文抑武“弱宋”汉王朝的致命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以骑兵为主,骑兵的发展再度转入高潮。譬如金国元帅兀术,就以铁浮屠和拐子马为先锋,曾多次击败宋军,最后一举攻占东京汴梁灭掉了北宋,俘虏了徽钦二帝。

到了蒙元时期,能骑善射的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卓越指挥带领下,堪称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也把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战术优势发挥到了极限。由于彼时的蒙古,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先后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剌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极盛时期蒙古大军征服的土地多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欧洲皇室、贵族上层心中为之胆寒的“上帝之鞭”。

明清时期,火器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威力巨大的专门火器部队和炮兵部队,导致“冷兵器时代王者”——骑兵的地位逐年下降、衰退。到了近代,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时,骑兵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和优势,完成了历史使命,无可奈何地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霍小姐的八卦炉


起源

中国的具装骑兵,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当时来自帕提亚帝国的高桥马鞍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使得骑兵在冲击时可以保持前后稳定。如此一来,先前比较珍贵的冲骑数量开始增多,而且为了增加骑兵的冲击效果,重甲的具装骑兵开始出现。


早期比较有名的就是曹操麾下的虎豹骑,从“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来看,虎豹骑极具冲击骑兵的特性。平定西凉马超时,魏军“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这种先出轻装步骑攻击、后以铁甲重骑冲击恰恰是具装骑兵常用的战术。曹操的《军令策》中,又特意提到袁绍有300副马铠,而自己只有十几具。由此推测,虎豹骑当是较早记录的中国具装骑兵。

快速发展

西晋灭亡之后,天下重归战火。北方地区军阀割据,此时来自西域的军事艺术开始大量的涌入中国,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盔甲构造。

同样的,中国的具装风格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重甲骑兵在北方横行,直接催生出了两种改变了中国骑兵史的东西,其中一种还改变了世界骑兵史——马槊和马镫。



马槊的出现,使得精锐的铁甲具骑可以保持强大的冲击力(马槊不易折断,而且十分锐利)。

不过和马镫相比,它的贡献还是要小了不少。

马镫的出现,彻底解放了骑兵的双手,真正使骑兵和马匹结合为一体。

有了马镫的保证,骑兵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相应的也就需要更厚的甲胄。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两种具装,一种是颇具拜占庭风格的一体式具装,只是数量稀少。一种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组合式具装,这在东亚地区非常普及。

而骑兵为了保护自己也在胸部添加了当胸,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明光甲。


由于骑兵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各个政权无论南北也是尽可能的把最好的甲胄装备在具装骑兵上。有了最好装备的保护,具装骑兵往往可以在战场上起到绝杀的作用。

公元402年,北魏和后秦决战于秦州,魏太祖“诏王顺以精骑冲击,获兴甲骑数百,斩首千余级。”最终使得长安大震,关中皆不敢出户。

到了隋朝,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曾出动了二十四个骑兵军团。从每一军的装备来看,皆是具装铁骑。考虑到隋代一军4000人,24军也就是96000人。仅凭一国之力便可出动96000具装铁骑,可见隋代国力之强盛,军队之强大。如此实力,是当时另外两个最强的骑兵大国拜占庭和萨珊波斯也不能及。


可以说,自东晋十六国起至隋末唐初,中国的具装骑兵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是当时各大强国中最为先进的。

进入巅峰

在以往的观点里,唐代的具装骑兵由于敌人的轻甲化而开始出现衰落的局面。这是由于古时文人对于铁甲具骑和轻骑兵的描述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多以精骑、骁骑、劲骑来概述给人的一种感觉。

不过随着这几年考古研究的进展,在盛唐和中唐的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的具装骑兵陶俑。以及唐军士兵甲胄的加重化趋势,坐实了唐军中具装骑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精英化这一现象。


比如在645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亲率甲骑万余”,大破高句丽军队。

时至中唐,安史之乱后,华夏大地重陷战火,唐军同藩镇间的战斗愈演愈烈。为了保证重骑兵的威力,重甲骑兵配置具装作战的次数越来越多。

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洗礼之后,宋代的具装骑兵进入了繁盛阶段。正是由于西北马场随着党项人的独立而丧失致使战马数量减少,再加上富裕的宋朝并不缺甲,就使得宋人的骑兵多是铁甲具骑。



不过宋军骑兵的训练科目是轻肉搏而重骑射,就使得这一个个的铁罐头在面对敌人的冲锋时往往不知所措。

可以说纵观整个宋朝,除了岳飞的背巍军中的具装骑兵和北宋西军的铁甲具骑,别的具装骑兵也就是图有个样子。


相比之下,宋朝的北方邻居们可谓是各有各的特色。像辽国有着出色的铁甲具骑“铁林军”。西夏有着“铁鹞子”,并在永乐城之战中大败了宋军的步卒。

不过最为出名的还是要数金国的铁浮屠。比起辽和西夏,金国人同时兼具了具装骑兵的冲击力和骑射技艺。所持长枪同唐军的马槊不相上下,对敌人发起冲击时,不同于西夏“铁鹞子”的一冲而竭,而是反复来回冲击,直到敌人的阵地被彻底分割成数段。颇有近代骑兵方阵的感觉,配之以60多斤的札甲和200斤左右的具装,铁浮屠可谓是那个时代最可怕的冲击力之一了。



衰落

中国具装骑兵的衰落,一方面是由于火器的兴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元明清三个大帝国所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具装骑兵无用武之地。

在元末明初,明军和蒙古人多少还都保留有一定量的具装骑兵,但是永乐以后,蒙古骑兵多是无甲或轻皮甲,明军在配备具装便是多余。

清初之际,把其中还有少量的具装骑兵,不过比起金国的老前辈们,清人的具骑可以说要轻便多了。


火器工坊


被所有人都遗忘的中国重骑兵!铁浮屠!铁鹞子!铁浮屠是欧洲十字军一样的重装骑兵

铁浮图是重装骑兵,人马穿着盔甲,采用列阵中间突破战术,也就是经典的中间凿穿战术,还会有重枪骑兵拐子马,跟三马连环弓箭拐子马。

金国在护步达岗之战,2万金国铁骑追着辽国70万大军杀。都认为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都是士气问题,而金国的重骑兵铁浮屠被忽略了。

《宋史·刘琦传》:“ 兀术 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 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吴侍郎 《朱副戎庙碑》系骈体文,其后段云:‘……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生於百战。’”

今天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东三省,内蒙,北京,天津,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小部分,整个淮河以北就是所谓的金国。

而甘肃,宁夏,内蒙古以北,就是西夏,也就是中国另外一只的重骑兵部队。铁鹞子。当时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因为人数一直不过万,还不到5000,西夏表示我也想过万啊,可是甘肃,宁夏,那么多马……铁鹞子没有图片只能抽象的大家看一看就算了

当然最后都被蒙古轻骑兵终结。蒙古轻骑兵机动,灵活,以套马杆,套马索战术,根本不跟你对向冲锋,他们两三骑直接用长长的套马杆,随着你一起并列奔跑直接套你,或者挥动套马索,两三骑一起套你脖子,拉你下马,拖着你逛街,要是套身上还行,套脖子上,你还穿着重铠,就算脖子有重铠保护,脖子隔着铠甲被2人套上拖着逛街,关键还不往一个方向跑,一会东一个,西一个的,重骑兵表示脖子很难受!重骑兵下了马,又穿的不是清八旗的轻甲,还不如步兵。最后被历史淘汰,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客观的看历史


就中国古代的具装骑兵来说:

东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装骑兵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唐宋时期则以轻装骑兵为主

元朝蒙古骑兵战术发展到了极致,骑兵和战马的批甲率都很高。

其后,明清时期火器得到发展,骑兵的地位下降,不再作为主要作战力量。而明朝同期的西欧重甲骑兵装备则发展到了极致。

列举部分中国古代具装骑兵的图,有个直观认识:

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具装骑兵

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朝重装骑兵

图为唐朝马不披甲人披甲的精骑

图为唐朝的精锐禁军骑兵

图为北宋时期的具装骑兵

图为对阵中的蒙古重骑兵和南宋骑兵

图为明朝骑兵

图为骑兵技战术巅峰时期的元朝精锐重骑兵装备


装甲苍穹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欧洲中世纪后期那种人马都披甲的骑士,很是具有视觉冲击力,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的骑兵。

骑兵在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的战场上,以其优越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特别是马镫的出现,骑兵更是如虎添翼,彻底的将战车退出战场。

而且随着冶铁的进步,不仅是人身上披上了铁甲,更是将铁甲披在了战马身上,让战马获得了良好的防御力,骑士与战马都披上了铁甲在战场上简直如一尊钢铁怪兽般无情的撕裂敌人的防线收割敌军的生命。这在我国古代称为“甲骑具装”。“甲骑”指的是身披盔甲的骑士。“具装”指的是马铠。

在我国早在春秋便有铜制的马甲,不过其作用还有待商榷,真正的“甲骑具装”在中国大规模使用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中国大地上战乱不断,马镫的普及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不管是南方政权还是北方政权都极为重视人马皆着甲的骑兵。

在后世的朝代中隋朝再次的把“甲骑具装”推上高峰,而到了唐朝,由于唐朝的战法战术的原因,虽然也有使用,但是更加喜欢使用不着马甲的骑兵。

宋辽金时期“甲骑具装”又迎来一次高峰,许多人都有耳闻的铁浮屠便是具装骑兵,人马皆着重甲。

后世朝代由于各种原因,“甲骑具装”在中国战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火器的出现,这使得费用昂贵的具装骑兵在战场上并不是无敌的。二是具装骑兵的机动性不够,太过笨重而且常常需要临时加挂马甲以保存战马体力就又失了先机。

现在的电视剧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展现过我国的具装骑兵,使得很少有人了解到我国古代也曾经有过辉煌的超重型骑兵,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剧制作越来越考究,大家肯定能经常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笑面小黑虎


胡服骑射产生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骑兵,这些骑兵的战马,大多数是蒙古马,不具备着甲的体力,大约到汉代,西域的优秀战马开始引进并流入中国,骑兵开始着甲,大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的具装骑兵才真正诞生。骑兵是军队进攻的主力,一个军队没有骑兵就很难进攻,只得防守,故此在不断的繁衍中,这种可也着甲的优秀战马在隋唐年间达到了极高的数量,骑着这些战马的具装骑兵配合轻骑兵与重步兵,成了大唐的主要威慑力量,让驻军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望而生畏。古代的骑兵的出现让战车成为了淘汰品,一辆春秋战车相当于两个具装骑兵+一个骑射手+一个长戈轻骑,而战车一但使用一种技能,其他的技能就很难发挥出来,只会白白浪费,十分耗费能源。骑兵的基本兵种加起来就相当于一辆拆开的战车,骑兵中的具装骑兵替代的就是战车的冲阵技能。具装骑兵装备厚实的铁甲与长戈巨斧,毫不逊色于战车前边那两匹身披重甲的战马,除了朴刀手与战槊,任何步兵也无法单独阻挡具装骑兵的极速冲击。在成阵型作战中,具装骑兵改变了之前骑兵无法击败同样数量成阵型步兵的尴尬局面,使得骑兵与步兵至少是五五开。再加上骑兵速度的加成,形成了骑兵打败骑兵跑,步兵打败跑不了的恐怖设定,具装骑兵因此更是成为了全歼敌军的关键部队,击败强敌的撞人利器!


南政昔风


结构完善的具装骑兵,出现在十六国时期,不过通过铠甲来保护战马和骑兵则有更早的起源。

关于我国的甲骑具装,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和西域有关,主要原因是在西亚地区,早在马镫出现之前就有了马铠。但是,这个观点仍然值得商榷,从防护的基本需要来讲,马铠和人的铠甲并无区别,这是所有利用马匹作战的人都能想到的办法。事实上,在战国时期,我国也有过马铠,只是这种马是用于牵拉战车的。以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为例,这类战国马铠用皮革制成,主要防护马的头部和身躯。

△战国时期的战车

到了两汉时期,部分马匹可能使用了简单的“当胸”,但只能保护一下马的胸部,防护效果一般。汉末三国,文献中明确记载有马铠,比如曹操跟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双方都用到了配备马铠的战马,但是这种马铠长什么样?这种战马是用在战车上还是用来骑乘?目前完全搞不清楚,因为缺乏足够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

从考古材料看,甲骑具装的成熟、普及都是在十六国时期。众所周知,西晋末发生了永嘉之乱,匈奴、鲜卑大举入侵,他们擅长使用骑兵,对骑兵的装备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加强。借着这个契机,甲骑具装流行开来。

当时的具装马长什么样,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这两匹陶马均来自于西安东郊的一座十六国时期墓葬,第一件为普通的乘骑马,有一整套完整的马具,还可以明显看到高桥马鞍和马镫。第二件就是具装马了,除了四条腿,它全身都被铠甲包裹起来,头部有“面帘”,脖子上有“鸡颈”,身上分别有身甲和“搭后”,在马屁股上能看到一枚小小的圆柱形插座,这是用来插“寄生”的,寄生竖立起来,像一个展开的扇子,可以保护骑士的后背。

△十六国陶马

当然,除了战马,人也有充分的保护,很有点像宋金时期的“铁浮屠”。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都非常流行,范围也不限于北方,东晋、南朝同样会用到。下图是河南邓县一座南朝画像砖墓里的具装马形象,可以看到跟北方的并无差别。


到了唐代,随着战术的转变,甲骑具装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在文物当中体现出来的也变少了,但是并不意味着甲骑具装彻底消失。北宋时期成书的《武经总要》中专门记载了马甲,基本结构仍然延续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样式,但是取消了“寄生”这个构件。


考古军中马前卒


很多人的理解中,中国并没有这种人马具装的超重装骑兵,在此我简单的介绍下中国具装骑兵的发展历史

1.东汉时期“突骑”这一称呼就已近频繁出现,骑兵广泛用于冲击,相适应的,马甲开始出现但这一时期(不包括三国)马甲仍然不完善,不能算完整的具装骑兵,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防具是 当胸。

2.三国 在重骑兵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人甲和马具装不断发展完善 特别是汉末三国的发展较大。曹操《军策令》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所谓的“铠”,就是铁甲。马铠,就是铁制马甲)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而随着动乱的平息,具装数量也随生产力回升,到曹操打马超韩遂,已经能一口气出5000具装了)。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就提到了「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马铠」等五种。马铠在中国的出现,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时代了。汉末三国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骑兵如虎豹骑。

3、隋朝是走超重骑路线的,参考对高句丽作战进过就可看出这点,隋朝伐高句丽的军队中甚至有一整个超重装骑兵军团。

4、唐代看似不再重视具装骑兵,但考虑到唐代骑兵数量激增的事实,具装骑兵比例下降未必意味着重视度下降(也未必是具装数量不够,我记得唐朝有个太监打了一两场仗以为具装好用结果给所有战马披上,结果大量累死)唐朝仍然有优秀到可以和东罗圣铁甲谈笑风生的超重装骑兵。


口水杂谈


中国古代的甲骑具装?

具装骑兵是中国古代对重甲骑兵的独有称呼。指的是人甲和马甲的合称,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装具.在世界上最早的甲骑具装是出现于伊朗中亚地区。中国南北朝时期标准的马铠,由六个部分组成: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面帘”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鸡颈”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当胸;马身甲;搭后,就是马匹中后的大片护甲;而寄生比较有特点,是一个放在马尾部的向上翘的扫帚一样的东西(应该是保护骑兵后背的)。此外还配备有马鞍和马镫、缰绳之类,十分精细。武士铠甲由两面铠改为明光铠,骑兵的格斗兵器也由戟改为长刃的马矛——槊。

骑兵作为古代战争中的主要机动力量,无论是千里驰援还是冲锋陷阵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熠熠生辉的重甲骑兵的存在呢,在这里笔者为大家列举几个吧!

北宋 静塞军

北宋静塞军创建于宋太宗赵炅时期。当时的北宋由于缺马,所以起初难以组建起有效的骑兵武装,后宋太宗赵光义北伐俘获马匹4万,并由宋太宗亲自督建,满员3000人,各个皆是拥有百石之力的悍将。装备配置方面,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甲,配钩连长枪。

虽然骑兵人数并不多,但是在历次的对契丹的战斗中,作战勇猛未尝败绩,屡次正面打败辽国最强的王牌军队铁林军。

西夏 铁鹞(yao)子

西夏铁鹞子,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是由西夏景宗李元昊创立的骑兵部队。其人员选拔基本上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在传给孙子,祖祖辈辈流传。其战术多采用鱼鳞战术,说白了就是一个个小队逐渐聚拢向敌人冲过去的战术。

金国 铁浮屠

铁浮屠是金国大将完颜兀术(金兀术)的手下,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

蒙古铁骑

蒙古的战斗力,早就是无可厚非的,他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将自己的武勇宣言到了欧洲的多瑙河,若不是由于内部变故,很可能蒙古帝国会一统欧亚大陆。而他们的铁骑对各个国家来说都是噩梦,当时欧洲各国为了能抵御蒙古人的进攻,组成了一支重甲兵营,由重甲骑兵,重甲步兵组成。分别是日耳曼、奥地利、匈牙利三国,组成联合军队,这几个国家是当时欧洲军事实力最强的。但是依然没能阻止蒙古铁骑的肆虐。被狠狠的教了一下怎么做一个合格的骑兵。

重甲骑兵,虽然武力强劲,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来说,多见于少数民族政权。汉人创立的国家政权里由于战马物资的缺乏,很难建立起强有力的重甲骑兵队伍。还有一点,汉族政权的农耕经济决定了他的战争体系,多是由步兵组成,所以就重甲骑兵的记载非常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