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能得天下?

用户8077476868598


根本上是从文皇帝向士族妥协导致的,所谓耗死曹家三代,无非是让司马家夺权,让司马懿夺权变成了一种偶然,但士族夺权是一种必然。文皇帝的政治妥协已经宣告了武皇帝与寒族地主的政治理想的破产。我觉得还是曹爽身边那群小人的鼓动。其实人家曹睿当时设计俩人辅政还是可以的,曹爽也挺尊重司马懿。后来曹爽虽然慢慢地膨胀了,但是也没有想过杀了司马懿,否则司马懿劝他回来投降的时候,他肯定会想:我想杀他,他为什么不想杀我?历史上许多建立王朝能当上皇帝的人物,往往是形势所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为之。若说是一开始就蓄心积虑,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中变量太多,根本就不是人所能预知的。但是司马懿怕啊,谁知道那帮小人什么时候说动曹爽干掉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吧。

干掉了曹爽,权力发生倾斜了,下面就是想做曹操儿孙篡位,还是做霍光自己死了全家被斩尽诛绝了。这种必然是后世总结而不是具体到群体与某项决策,虽说汉承秦制,但汉朝中枢朝廷真的能完全控制所有基层吗。即使没有士族,也会有割据,这是必然。曹爽人品不行。曹爽是否无能不重要,他是否排挤司马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骄奢淫逸”,这就会导致太后皇帝对他不满,朝中大臣对他不满,以致于司马懿对他下手时,得到了朝野的一致支持。

曹家近端宗室没有实权也是一大败笔,特别是曹魏立国不稳,更需要宗室支持。刘邦这么厉害人,看出侄子野心很大也捏着鼻子封了吴王,曹丕还是气量太小。司马代魏后疯狂封王也是吸取教训,不过太过了。司马封王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继承人是个弱智还身体倍儿棒,要是司马衷早点死让智商正常的太子继位顶多跟贾后争权出点乱子,八王出师无名只能干看着,但是等太子被贾南风派人打死之后大家都名不正言不顺的还都以祖宗的发家史为榜样谁都觉得自己能把那个弱智取而代之。

感觉曹真后宗族真是没有能人了,曹爽夏侯玄如果征蜀能取得一点战功的话可能高平陵的时候曹爽还会有点底气和司马懿硬肛一下,可征蜀惨败估计他也认为自己和司马懿比对军队的号召力可能大大不如,有实力的地方将领不会站在他这边,完全没有胜算只能寻求做个富家翁了。还是曹老板那时候,宗族里面人才济济,完全不逊于五子良将。

司马师第一任老婆是夏侯玄妹妹,死因是听见三马密谋造反被司马师弄死,这说明司马懿早就策划谋反了。还有诸葛亮多次北伐确实有增加魏国边将军权进而分裂魏国加重其内耗,帮刘禅多争取时间的目的也实现了。曹家人死那么早,不知道是曹操杀人太多还是沉湎酒色导致的。最后问下,易中天说的士族不满意仅仅一个九品中正制而支持一个彻底符合士族利益的统治士族是不是司马夺权的最重要原因。

祸根很可能也是曹操埋下的,如果他那时候不搞两个儿子争斗,曹丕就不会抱司马懿抱那么紧,以至于后来过分信任。毕竟太子四友对于曹丕最终上台的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要不然后来曹丕那么信任陈群和司马懿呢?诸葛亮的屡次北伐成就了司马懿,否则曹睿也不会把雍凉二州的军权给司马懿,六出祁山时司马懿还兼着南阳都督,兖州和司隶党羽众多。曹睿死时司马懿的党羽已经遍布除徐州淮南以外的八州,这得益于蜀国不断进犯。

位极人臣,最终怀有不臣之心,也是无奈之举。司马懿开始也许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家族,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已经是三国第一人了,魏主也应心知肚明。毕竟篡位在当时绝非光彩之事。司马师也不想做,小儿子心狠手辣,但最后还是舔着脸要做周文王,到他孙子竟然以为汉家报仇逼宫。他和诸葛亮也是互相成全,他后期已经判断出来结果,那就等待孔明西去。时间来解决一切。

越是研究历史,你会发现这个天命越来越玄乎,刘邦赴鸿门宴,没人救他,但有人告知张良让他别去,然后张良告诉刘邦好好准备……朱元璋在南方打拼不容易,没遇刘基之前有点运气成分,北方元帝国忙于收拾北方红巾军起义,收拾地差不多时,朱元璋遇到了刘基,差不多稳定北方,然后直接北伐,是谁给了朱元璋崛起的时间?又是谁让他遇到刘伯温?(刘伯温在元朝当官五十年,因腐败不当,然后直接遇朱重八)……再有司马懿,熬死那么多人,是他真的命大?那他命大为什么曹氏的都夭折,两种极端同时出现,出现在同一个地点,为不可能创造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