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說說孫權與江東四傑的故事

憲之知人善任,是一個從事事業者、一個領導者的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三國時代,曹操、孫權和劉備之所以能戰勝他們的對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比他們的對手高明。如何知人善任,他們都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這裡說一說孫權和江東四傑。

知人善任:說說孫權與江東四傑的故事

孫權與曹操、劉備有所不同,曹操和劉備是自身開創基業,角逐群雄,南征北戰,他們自己都是直接統兵作戰的軍事統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所打的勝仗似乎都是諸葛亮這位軍師的貢獻,其實這是有背於史實的,在劉備生前的軍事活動中主角是他自己扮演的,劉備身後孔明才直接統兵作戰,成為最高統帥。而孫權不同,他繼承父兄之業,鞏固開拓,首先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其軍事工作,他主要依靠著一些傑出的統帥人才辦理,這就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因為他任用得當,所以他同樣圓滿地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周瑜是孫策選拔出來而留給孫權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是江東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孫郎伯符臨終留下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仲謀不負乃兄之託,全心全意依靠周公瑾,取得了赤壁大戰的輝煌勝利,為三國分立,稱帝江東,奠定了基矗周瑜生前,江東在軍事上,一直取進攻開拓之勢。

知人善任:說說孫權與江東四傑的故事

魯肅是孫權自己選拔的人才。其人雄才大略,文武雙全,小說把他寫成了爛忠厚,成了周瑜和諸葛亮鬥智的陪襯,可能是出於藝術需要,那是不大合乎歷史實際的。戲曲中的魯士夫紗帽補服,是個文官。其實魯肅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吳書》說他“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後來他率領族人數百避亂江東,州郡派兵追逼,他讓老弱先行,親自斷後,先對追兵曉以利害,然後置盾道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貫,追兵乃退。魯肅“思度弘遠”,是個戰略家。他初見孫權,即給孫權規劃出正確的戰略目標,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勸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一規劃與諸葛亮給劉備作的“隆中決策”具有同樣價值。其後曹操南下,江東一片恐慌,魯肅力排眾議,主張抵抗,而且促成了孫劉聯盟,終於大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矗之後,他積極主張鞏固孫劉聯盟,並與曹操抗衡。周瑜死後,他去世之前,孫劉的聯盟處於最佳狀態。魯肅一到江東,張昭即認為他“年少粗疏,不可用”,孫權則獨具慧眼,“不以介意,益貴重之”。決策抗曹,他和周瑜是少數派,孫權盛讚他是“天以卿賜我也”。周瑜臨終上疏,建議魯肅代領己任,孫權即毫不猶豫地予以採納。

知人善任:說說孫權與江東四傑的故事

接任魯肅的是呂蒙。呂蒙開始時是一員武將。孫權勸他好好讀書,於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魯肅再見他時,已經“非復吳下阿蒙”。呂蒙的最大貢獻,是他一手策劃、指揮了“白衣渡江”,從關羽手中佔領了荊州全境,襲殺了關羽父子,大大為孫權開拓了疆土,使劉備的版圖減少了一半。呂蒙病重,孫權將他“迎置殿內,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孫權想時時看望他,君臣禮節,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__,夜不能寐”。江東四傑中的陸遜,二十一歲才入孫權的幕府,論資歷是最嫩的。他代任呂蒙襲取荊州時初露鋒芒。關羽死後劉備傾國東下報仇,孫權節節敗退,求和劉備又不許,他臨危受命總督軍兵禦敵。因為手下帶兵的都是些三世老將和親戚貴重,十分難於指揮,所以孫權學習漢高祖任用韓信的辦法,鄭重其事地登壇拜將,大會百官,宣佈:“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賜給他自己佩帶的寶劍,賦予他先斬後奏的權力。這一在劉備和孫吳諸將心目中的“白面書生”,終於不負孫權重託,以寡勝多,力挽狂瀾,火燒連營七百里,幾乎使劉備全軍覆沒。陸遜不僅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他還是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幹比前三傑更為突出。孫權稱帝后,他曾繼顧雍為丞相。他董督軍國,進賢斥佞,扶正祛邪,很得大體,有社謖大臣之風。孫權渡海開拓惠州(臺灣)、親伐遼東、以及立嗣舉措方面的失誤,他都能犯顏直諫給以匡正。

知人善任:說說孫權與江東四傑的故事

劉備死後,孫劉兩國恢復聯盟,孫權刻了自己的印信,放置陸遜處,允許陸遜代表自己與蜀漢交換必要的意見。孫權給諸葛亮或阿斗寫信,經過陸遜處,也徵求他的意見,不妥之處要他改定,然後用印信封行。孫仲謀能夠坐領江東幾十年,使他的對手不敢正視,與他對四傑的知用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