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引言

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傳奇,它的傳奇與唐太宗的治理有很大的關係。

它的歷史地位很高而且十分的特殊,那是一個各種思想勃發的時代,是個多民族融合交流的時代。唐朝的出現與後來的繁榮昌盛,與唐太宗對唐朝的的初期統治有很大的關係。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很高,他就是唐朝戰無不勝的戰神,在唐初的威望很高,後來經過軍事政變獲得了唐朝的統治權。之所以是通過軍事政變,是因為他的功績與勢力太過於龐大被自己的父親與兄弟們忌憚。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李世民在位期間任用各種人才,勵精圖治,天下太平,國家蒸蒸日上,使唐王朝在較短的時間從戰亂之中走了出來,出現了經濟繁榮的貞觀之治。唐朝的開局可以說是極為完美,為以後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唐太宗的個人魅力也讓很多的歷史學家為之折服。

唐太宗時期輝煌的出現是難以複製的,它包括推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政策和措施,但唐太宗的御下的手段卻是最引人注目的因素之一。貞觀一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少有,著名的賢臣有魏徵、蕭璃、長孫無忌、杜如晦等,可以說是唐朝最聰明的人都集中到了一起。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唐朝疆域圖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的奠基者

作為開明君主,唐太宗深知君臣關係的重要性,他從隋煬帝被自己的衛隊刺死的事蹟上認識到了,任賢與選人的重要性。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唐太宗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修建凌煙閣。

凌煙閣是君王對臣子最大的獎勵與肯定。

其實除了唐朝的凌煙閣以外,中國的封建歷史上還有很多的類似的建築。最早是西漢的麒麟閣,其次是東漢的雲臺閣。除此之外,在宋朝與清朝也相繼出現過類似的建築,但是唐朝的凌煙閣"含金量"最大。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凌煙閣

《舊唐書》記載:"自古皇王,褒崇勳德,既勒銘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臺紀其跡。司徒、趙國公無忌徐州都督、胡國公秦叔寶等或材推棟樑,謀猷經遠,綢繆帷帳。"

唐朝的凌煙閣裡一個有二十四位大臣,他們能夠進去接受帝國的供奉都是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殊榮。瞭解李世民的人們都知道,李世民是一個真性情重感情的人,李世民在年輕時期一直在外征戰與很多的武將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在成為大唐的最高統治者之後,他將那些與他一同奮戰過的很多武將加入了凌煙閣中。

秦瓊、程咬金等人都在凌煙閣之內,這些都是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大功的人,可以說沒有他們的血和汗,就沒有大唐也成就不了李世民。而李世民在對待自己的臣子上面是出了名的和善與寬容。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裡的功臣畫像十分的精緻,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二十四人站在畫裡好像是站在人的面前一樣。二十四位功臣都有實打實的功績,他們中間有親戚,有文臣武將,有李世民的軍事政變的參與者,甚至還有後來加入的敗軍之將。

文臣之中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唐功臣,而降臣就是魏徵,魏徵這樣的降將也能加入到凌煙閣當中,足可見李世民的胸襟的廣大。事實證明,魏徵不同於其他文臣的直柬的性格使得李世民避免了很多得政治上的錯誤,也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于與排序,排序靠前地位高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卸磨殺驢,明初的政治慘劇

縱觀歷史,唐朝時期的君臣和睦是十分難得的政治事件。除此之外,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的殘殺功臣。這些都是君臣相處的殘酷與慘劇。

明初的很多功臣都是被以很小的理由賜死的,其中德慶侯廖永忠被賜死的原因是因為他使用的生活器具是皇帝的規格,之後又將小侯爺賜死了。

朱元璋起自民間而得天下,他從一個草根的身份變成一國之君,他對元政"縱馳"而失天下的弊病有深刻的認識,尤其對元末政治腐敗、官吏貪贓枉法、法紀蕩然而招致農民大起義的教訓記憶猶新。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朱元璋畫像

《大明律》記載:"受財枉法者,一貫以下杖七十,每五貫加一等,至八十貫絞;受財不枉法者,每五貫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貫杖一百,流三千里;監守自盜倉庫錢糧、物,不分首從,並贓論罪。"

為了整飭封建秩序,鞏固專制統治,他十分重視法律的制定。朱元璋試圖通過封建法律的框架對官吏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和管理,對功臣宿將進行有效的約束。但是在洪武十年左右他的疑心病與暴戾與日俱增,有的史學家認為,那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有精神分裂的趨勢。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朱元璋與他的隊伍進城時的景象

明朝初期,朱元璋極其嗜殺。幾乎是臣子做事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就會殺之,這與他的年齡的增長,戾氣逐漸變重,與馬皇后的去世有很大的關係。在他統治的第十三個年頭,永嘉侯朱亮祖和他的兒子因為鎮守邊疆不利被朱元璋下令鞭撻而亡,手段極其殘忍。

朱元璋的另一位兄弟,當初打天下時候的拜把子兄弟豫章侯胡美。被朱元璋以亂入宮禁的原因賜死,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他隨便進入了皇宮,其實這只是秋後算賬罷了。這樣的理由就可以將一個開國元勳殺死,可以說臣子待在朱元璋的身邊真可謂是伴君如伴虎。除了胡美之外還有周德興等人外,朱元璋的另一位分疆大吏也是被這樣的理由殺死,朱元璋的暴戾性情與李世民的寬厚仁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貞觀之治下,李世民的用人理念

治國理政,治亂所繫,尤須得人。靠什麼人來協助他一起治理這個大國,這是李世民一直考慮的大事。唐太宗自始至終重視人才,早在他青年時代,李世民便開始組建自己的班底,他的佈局從當時就開始了,當時跟在他身邊的最出名還是就是謀士裴寂。

《貞觀政要》記載:"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但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

攻取長安、李淵稱帝后,又依靠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程知節、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一大批文武賢才,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即位後,他理所當然地把網羅天下人才作為安定天下、治理國家的前提條件。武德九年八月登位,九月設置弘文館,表明他對為政得人是何等的重視。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清朝時期冊封功臣的場景與建築

唐太宗把得人視為致安之本,向宰相和大臣們下達的有關求賢的指示,表明了他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恩賢如渴的急切心情。唐太宗對任何人不求全責備,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盡善盡美的完人奇才,關鍵在於發揮每個人才的長處,從而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唐太宗對房玄齡、杜如晦、蕭璃等人的任用就是如此。

唐太宗以房玄齡、杜如晦為相,二人太宗揚長避短,很注意充分發揮二人各自的長處。又如戴胄,其短處是不通經史、學問不高,但他忠誠正直、秉公辦事,被任為大理寺少卿,掌管刑獄案件審理。唐太宗的御人的手段極其的高明。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房玄齡像

信任賢才,洞然不疑,注重納諫。明察秋毫的唐太宗體察臣下的處境,有容人之量。他深知為君不易、為臣極難。認為要使臣下無所顧忌,能盡肺腑之言,就應任賢無疑,相信他們,並推心待士,從諫如流。同時,太宗鑑於隋文帝用人多疑,主張用人不疑。唐太宗還鼓勵臣下犯顏直諫,尊重諫官,並對敢於進諫的人士多作鼓勵,從諫如流。因此,貞觀一代,諫臣濟濟。

完善制度,賞罰分明,重視教育。唐太宗注意加強對官史的管理,並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多次對中央機構進行裁減合併。在用人上,唐太宗賞罰分明,在賞賜上是文賞諫、武賞戰。魏徵直言正諫最多,所以得到的賞賜也多。武將打了勝仗,也同樣有賞,大將李靖打敗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太宗拜為尚書右僕射。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群臣面見太宗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評價

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作為一個領導者,不管是大帝國還是小公司,其中的人事任免都十分的重要。作為領導者,除了要確定大的發展方向之外,就要考慮如何充分發揮屬下的能力。

在唐太宗時期,出現了人才井噴的現象,為唐初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可以說在人才貯備方面,唐太宗時期的唐朝做到了巔峰。反觀朱元璋統治時期的明朝,他們的人才貯備十分的匱乏,甚至有人知道朝廷要自己為官時會自盡。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唐太宗時期出現貞觀之治並非偶然

唐太宗冊封臣子

《貞觀政要》記載:"知人之事,自古為難,故考績黜陟,察其善惡。 今欲求人,必須審訪其行,但亂世惟求其才,不顧其行太平之時必須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畢竟一個是善待與自己同生共死,一起打下江山的臣子們,甚至還給他們建凌煙閣。另一個是,殘殺手足,不念舊情,而且還忽喜忽惡。這樣倆位統治者站在一起,高低立見。

如何駕馭自己的屬下,一直是每個領導者深思的問題。有的人處理的很好,充分利用了屬下的價值,實現了雙贏。有的領導者甚至連自己與屬下的關係都處理不好,即讓自己蒙受了損失,也浪費了屬下的才華與職業生涯。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勤于思考,你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感悟。

參考文獻:《舊唐書》、《大明律》、《貞觀政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