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阿瓊”坦克是印度花費近四十年時間打造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同時它也是印度自主研製的第一款現代化坦克。儘管“阿瓊”堆砌了72項時髦技術,但是它依舊沒能逃脫印度武器研發拖延、緩慢、難堪大用的“光榮傳統”,最終它終於成為了印度軍工的“三大招牌”(另外兩個席位被LCA光輝戰鬥機和維克蘭特號航母佔據)。“阿瓊”坦克的研製耗時之長,造價之高,實乃世所罕見,最終它也終因性能不佳而被印度陸軍拒之門外,其性能由此可見一斑。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印度自主研製的阿瓊坦克

阿瓊坦克於1974年開始研製,當時印度原本計劃與西德合作,設計一款能夠對抗西方主戰坦克(如豹2和M1系列坦克等)的國產型號。為此,印度政府傾盡全力開啟了“阿瓊”坦克項目,並撥款360萬美元,這筆資金放到現在肯定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當時的印度來說這已經堪比天價。最初“阿瓊”坦克的設計戰鬥全重約為50噸,將安裝120毫米線膛炮,並配備高性能彈藥和先進的火控系統。為提高坦克機動能力,印度人打算使用大功率發動機和高效傳動系統,同時加裝複合裝甲來提高防護能力。在當時,這樣的技術指標一旦實現,“阿瓊”坦克無疑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豹2坦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人的迷之自信再次害了自己,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對研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做好準備。在英國殖民時代,印度只是英國的原料產地,所以自身工業能力被嚴重限制。全國不但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基礎,相關技術人才也嚴重短缺。在尼赫魯時代前,印度甚至都沒有一所理工科大學。工業基礎薄弱,技術人才短缺,技術能力也不足,如此現狀又談何自主研發?不過好在印度的地理位置足夠優越,地緣政治因素讓印度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世界上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既然自己造不出來,那隻能從他國引進,然後再把這些“萬國貨”安裝到“阿瓊”坦克上。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殖民時期的印度

一番千挑萬選後,“阿瓊”坦克的發動機用的是德國MTU838KA501柴油發動機,主炮選擇的是英國人的120毫米線膛炮,火控系統看中的是西班牙伊諾薩公司的產品,但是火炮控制技術和炮長主瞄準鏡卻分是德國FWM和OIP傳感器系統公司的產品,甚至連履帶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技術。既然子系統基本靠引進國外技術,那怎麼體現自主呢?沒關係,自主組裝不就可以了麼!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英國120毫米線膛炮

這種研製方式雖然省事,但是特別耗時,於是阿瓊坦克的研製進度不斷被拖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先進的技戰術指標已漸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不得已,印度人只能重新調整技術指標,最終這再次拖延了阿瓊坦克的研製進度。不同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更是大麻煩,由此引發的問題也不少。印度地處熱帶,很多設備因為無法忍受酷熱環境而故障頻繁。負重輪使用的是鋁合金材料,強度明顯不足,使用一段時間就會變形,所以定期就得進行更換。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阿瓊MK1坦克

“阿瓊”坦克項目艱難地向前推進著,直到2014年它才正式列裝,不過麻煩並沒有就此結束。“阿瓊”MK1坦克的總重量高達68噸,過重的車體直接導致它的動力嚴重不足,而且這樣的“體重”也超過了印度國內絕大部分橋樑和公路的承載上限。因為絕大部分子系統都是“舶來品”,所以它的造價也是出奇的高。現如今一輛“阿瓊”坦克的造價已經達到了800多萬美元,這樣的價格足足可以買3輛T90S坦克。而且以現在眼光看,“阿瓊”無論是火力、防護性能,還是它的機動性,都很難稱得上先進,比如立項時的120毫米線膛炮性能早已經被更先進的滑膛炮超越了。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運輸途中的阿瓊MK1坦克

儘管印度陸軍採購了200多輛阿瓊坦克,但是T90坦克才是印度陸軍的主力坦克。印度陸軍也曾數次吐槽,阿瓊坦克不但性能不及T90,造價反而更高,還不如就此結束“阿瓊”坦克項目,引進更多的T90。印度政府當然不願意就此放棄自己的大國夢和軍工自研夢,縱使困難重重,打掉牙也得往肚裡咽。如今,“阿瓊”坦克就像一個吉祥物,它代表著印度也可以研發性能先進的坦克,至於它真正的性能如何恐怕也只有印度陸軍自己最清楚。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研製40載,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性能為何如此差勁

印度陸軍的T90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