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外國朋友瘋狂囤積廁紙的行為,用產業的視角如何解釋?

在中國的新冠疫情逐步控制之際,國外疫情的爆發也是牽動著不少人的神經。不過,在國人們呼籲他國抄作業的時候,外國朋友們一系列的迷惑行為卻讓人大跌眼鏡。

日本超市貨架上的廁紙一掃而空,就連廚房用紙也沒幸免於難。

而澳洲,繼香港和日本之後,也爆發了“廁紙危機”。一包廁紙,澳大利亞的個別人民大打出手。

疫情之下,外國朋友瘋狂囤積廁紙的行為,用產業的視角如何解釋?

無論官方再怎麼呼籲不用囤積廁紙,可他們什麼都聽不進去。

羊群效應,在國外蔓延。

這類現象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於疫情的擔心,但說實在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疫情控制的悲觀。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次外國爆發的廁紙危機,與中國不無關係,雖然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這樣的說法就真的符合實際嗎?

2017年全球生活用紙消費量增長率在4.1%達到了3750萬噸。2017年全球生活用紙規模826.5億美元。而2017年,中國生活用紙的產量為960萬噸,銷售量為890萬噸,如若除去對國內的供應,中國廠家生產的生活用紙,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加之人們消費升級,廁用衛生紙的比重雖然還是在60%以上,但已經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態勢。

疫情之下,外國朋友瘋狂囤積廁紙的行為,用產業的視角如何解釋?

除了這點之外,可以明確告訴大家的是,像日本國內的廁紙供應基本上都是依靠當地企業,日本廁紙98%的生產都在國內,中國所佔有的份額大概為2%,完全就是可以忽略的數字。

而想美國等發達國家,他們則更傾向與當地的品牌,中國廁紙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得不說十分的有限。

當然,廁紙的需求量暴漲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畢竟緊俏的時光對於日常消費品來說,還是蠻罕見的。

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紙都會受益,在包裝紙和文化紙方面,受疫情的影響,處境十分的艱難。需求延後,很多包裝紙和文化紙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現金流斷裂的危險。

雖然生活用紙方面,其需求和銷量較好;並且受益於漿價持續在底部震盪,相關企業的盈利水平較高。

但在廢紙進口限制措施加強的背景下,國內紙企為了補充原料來源加大了對廢紙漿的進口;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廢紙漿累計進口量92.11萬噸,同比增長213.00%。

這也反映了現階段龍頭紙企面對原材料短缺是的窘境,即使通過佈局廢紙漿及其他替代纖維、直接在海外利用外廢生產成品紙等措施應對。短期來看,效果應該十分的不錯。

但長期,行業會不會又深陷漩渦,也是不得而知。

疫情之下,外國朋友瘋狂囤積廁紙的行為,用產業的視角如何解釋?

​紙這東西,不可缺但發展瓶頸也十分的明顯。什麼時候能看到更加實用更加環保的紙產品出現,想必那時就可以自信說一句,這個行業還是有看點,足以吸引人們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