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導語

檀香山時間,1941年12月7日8時許,那是一個晴朗的星期天的早上。也是一個讓世界警醒和覺悟的早上。

遼闊而平靜的夏威夷群島珍珠港,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撩人的熱帶風光洋溢著浪漫柔情。這裡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艦隊群在暖洋洋的陽光照耀下,伴隨著和風的浪濤聲,更顯安祥寧靜。

機場上的軍用飛機排例得整整齊齊,美軍軍樂隊正奏著國歌升國旗。官兵們也都還沉浸在回味週末的歡樂時光裡。

然,飛來橫禍,日軍聯合艦隊數百架飛機在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突然向珍珠港的美軍基地飛來,並對其軍事基地進行了輪番的狂轟濫炸。而後,日軍以輕微的損失一舉獲得了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

這將永遠是一個恥辱的日子一一美利堅合眾國遭到日本帝國海、空軍突然蓄意的襲擊。

……

不管戰勝這場蓄謀已久的入侵要花費我們多長時間。……美國人民都將以其正義的力量戰鬥下去,直至取得絕對的勝利。

我們不僅要最大限度地保衛自己,還要確保今後這種背信棄義的形式永遠不再威脅我們。

這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請求國會對日宣戰時的演講。隨之,美國國會宣佈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偷襲珍珠港”對日軍而言,是一次體現日本海軍作戰思想,及作戰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的戰役。也正是因為這一轉變,航空母艦作為海軍主戰武器,登上了歷史舞臺。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因後果

眾所周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日軍偷襲了珍珠港。而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原因,又是因為美日雙方都發現太平洋太小,已經容不下美日兩艘航空母艦了。

日軍之所以偷襲珍珠港,其中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1、日本日益強大,促使其擴張野心也隨之膨脹。

2、日軍在中國的侵略及“南進政策”,嚴重損害到了美國利益,引發了美國對日的制裁。日軍為了擺脫南進的障礙,日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進行“偷襲”。

3、華盛頓方已經在日軍行動前,“魔鬼小組”就已經截獲了日軍行動計劃和作戰意圖。羅斯福故意引誘日軍向美軍打響第一槍。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一、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的騰飛,促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政治、經濟、軍事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促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這也極力地膨脹著日本在太平洋沿岸的擴張野心,日本誓將爭奪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霸權。

而華盛頓體系則在遠東地區,早就確立了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九國公約》拆散了《英日同盟》,重創了日本獨佔中國的夢想。《五國海軍條約》更是把日本海軍限制在,比美英低一等的二流海軍的地位上。日本對此自始極為不滿,亟欲衝破。

日本陷入“昭和恐慌”危機後,對中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實現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完全佔領。而這一行動破壞了華盛頓體系,排擠了其他國家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並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

繼而日本更是猖狂地發動七七事變,佔領長江流域和許多沿海港口。更使美國的在華利益遭到嚴重損害,日美關係日趨惡化。

因此,美國對日本實施的經濟制裁,也在逐步升級,使得日本軍需緊張,從而破滅了日本最初鼓吹的“對支一擊論”,和“三個月滅亡中國”,並使其深陷在中國戰場的泥淖中。

日本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使得日本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日本不願放棄稱霸亞洲的野心,維護其侵略擴張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日本又對美國的經濟制裁心有餘悸。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二、美日兩國劍拔弩張,矛盾日漸激化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偷襲珍珠港也是日美政治矛盾發展到頂點的產物。

就日本而言,一方面需要來自美國的各方面援助,特別是石油。另一方面卻和美國在大部分地區的利益分配上不能達成一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堅決反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並強烈要求美國停止對中國的一切支援,承認日本在華的利益範圍,並同意日本在印度支那駐軍。

然,美國也將太平洋地區視作實現全球霸權的重要區域,當然不可能將荷屬、法屬殖民地讓給日本,因此美國政府拒絕日本的提議。

1941年,東京召開御前會議批准《適應局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正式重申日本以武力在太平洋區域和東亞建立統治地位的方針。野村電告日本外相時稱:

我國南進對日美關係的影響正在迅速擴大,已經發展到了斷絕外交關係的也緣。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三、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

1、美國為消除國內反戰壓力,設局引誘日本打響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

美軍為引誘日軍打響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對在夏威夷附近海域頻繁出沒的日軍潛艇,故意視而不見。

美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接到總統指示:

下述任務須儘快完成,如有可能,接閱電報後兩天內完成,派三艘小船組成一支防禦性的情報巡邏隊。任務是在日本艦隊沿印支海岸南下的航線上巡邏。如果日本人對三艘船中任何一艘開火,就會抅成日方公開行動。

而船上的指揮官和海軍上將特納等都認為,這樣做,就是為了引誘日軍先開第一槍。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2、逼迫日軍開戰

日軍本意想通過外交手段,對美國做出少量的讓步,以解除美國對日本的制裁,保證日本的侵略戰略物資的需要。

美國國務卿赫爾在美日談判中提出“赫爾四原則”:

1、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2、不干涉內政。

3、通商機會均等。

4、不以非和平手段改變太平洋現狀。

這樣的條件是日本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美日戰前談判徹底破裂。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3、美國尋找開戰理由

美國的情報部門使用“魔術小組”,對日本進行監視,並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魔術小組”截獲到了日軍的作戰信息,也掌握了日軍作戰意圖。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政府似乎沒有得到情報小組的信息,並沒有做任何戰前防範措施。這種狀態唯一的解釋,只能說美國在尋找開戰的理由。

而山本五十六在新作戰思想的引導下,率6艘航空母艦對珍珠港進行了暴雨般的猛烈轟擊。

美國雖然獲得了開戰理由,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偷襲珍珠港”的根本作戰思想在“偷襲”

日軍偷襲珍珠港更重要意義在於“偷襲”。“偷襲”本身並沒有什麼新意可言,而是採用了德軍進攻波蘭的閃電戰的作戰方式:“迅速突進”、“出其不意”、“集中優勢”。

山本五十六以這種新的作戰方式,打破了日本海軍的傳統的舊式作戰方式,並做出了重大的改變。而這一改變,深深地影響了日、美海軍及軍事史。

一、和談不成,就打

解決分歧的途徑有兩條,談判及戰爭。既然和談不成,那就打!

日本御前會議決定:

不管遇到什麼阻得,都要積極向南太平洋擴張。

日本力圖把他的帝國主義竟爭對手美國、英國,及其他擁有殖民地國家,從東南亞和南洋地區趕出去。佔領太平洋區域和整個中國,奪取他們所控制的原料和糧食產地。於是,御前會議做出了對美國發動戰爭的最終決定。

日軍對珍珠港的偷襲,是一次打破日本乃至世界海戰模式的突然襲擊。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機動艦隊,從空中對珍珠港的美軍基地的艦隊,和艦載機群進行猛烈轟擊。這種先發制人的偷襲,是日本海軍作戰中屢見不鮮的伎倆。

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說法,此戰的根本意義不在於戰役本身的戰果,而在於可極大地打擊美軍士氣,令其一蹶不振。這一作戰構想則得益於山本對於雙方實力的準確分析,以及對航母戰術運用的充分研究和準備。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二、美日海軍實力對比

1、總體實力

若論實力的話,美日雙方的實力相差不遠。日本隨著擴張野心的不斷膨脹,軍事裝備也在不斷加強。

此時的美日雙方的軍事裝備實力幾乎是旗鼓相當,而日軍的士兵素質,則優於美軍,日軍的將士們是用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日軍,士兵求戰熱情則遠遠高於美軍。

並且,日軍中還有一大批指揮官們參加過“馬海戰”,因此日本軍事裝備雖低於美軍,但將武備與士兵素質相加的話,實際上的實力也就相差不大了。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2、雙方投入太平洋的軍力對比

就太平洋局部戰場而言,日軍略佔優勢。

雖然,美軍的總體兵力強於日軍兵力,但美軍兵力分散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兩處。根據《五國海軍協定》,美國喪失了在西太平洋地區修建海軍基地的權利,美國的西太平洋軍事基地還在修建中。

而且當時歐洲正處在激烈的戰爭中,美國還要把主力放在大西洋防備希特勒。如此,對日軍而言又是個極大的優勢。

日軍認為,他們可以象在日俄戰爭時那樣,先打垮俄軍的太平洋艦隊,再殲滅波羅艦隊,分開打擊,各個擊破。日軍正是基於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山本決定冒險一戰。

3、戰爭潛力

山本五十六清醒地明白,雖然日俄戰爭的經驗可以借鑑,但美俄的實際國力是無可相比的。如果美日戰爭一旦爆發,日本對於美國的這點局部優勢將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依美國的實力而言,美日兩軍如果開戰,日軍不能一舉獲勝的話。那麼美軍一旦全力反擊,日本將面臨著滅頂之災。

所以山本五十六決定,摒棄傳統的誘敵深入進行艦隊決戰的海戰模式,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畢其功一役”,一戰而力挫美軍士氣,以戰促和,讓美國坐下來和日本談判。

山本向軍令部提出了,代號為“Z作戰”的突襲珍珠港的作戰方案。山本就這一作戰構想寫道:

在日美戰爭中,我首先應遂行之要領,是在開戰之初即對敵人主力艦隊進行毀滅性猛烈襲擊,這種襲擊當達到使美國海軍,和美國國民一蹶不振的程度,使之志氣沮喪。唯其如此,方能佔據東亞之要障,立於不敗之境地,方能建設並維持東亞共榮圈。

山本的“偷襲”方案提出後,被日方正式採用。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海軍航空突襲,引發了一場海戰革命

如果說“閃電戰”引起了陸戰革命的話,那麼海軍航空突襲則引發了一場海戰革命。它宣告了重炮鉅艦時代的結束,天空戰戰勝了海洋戰,這對世界軍事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偷襲”的成功,讓世界的海軍將領們深刻地認識到,面對敵方強大的航母艦隊,沒有空中支援的戰列艦,只是敵機攻擊的靶子。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地斯特.尼米茲坦言:

用於編成快速航母突擊部隊的軍艦基本上完好無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種突擊部隊是最有效的一種海軍兵力。

第一波帶隊偷襲珍珠港的日機隊長淵田美津雄說:

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首先發覺作戰主力已從戰列艦轉移到航空兵的,倒是捱了打的美國海軍……

得到啟發的美軍,也採用了航母突襲的海戰戰術,終於在中途島海戰中報回一箭之仇,扭轉了整個戰局。

其實日軍早就料到美軍會認識到“偷襲”的要領,所以在偷襲珍珠港時,日軍的首要目標,是港內美軍的航空母艦。

然,就在日軍準備偷襲前夕,日軍獲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都不在港內,很是失望。因為在日軍看來,擊沉8艘戰列艦,不如擊沉兩艘航空母艦。

但是,日軍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認為機不可失,仍然決定按原計劃實施攻擊。雖然是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未能對美軍的航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終於為日後的中途島戰役留下了後患。而隨著日軍在中途島的慘敗,日軍開始不斷地喪失其優勢。

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成功,卻把美國拉入戰局,從而加速了自取滅亡的進程。真可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世界戰爭提供了,怎麼樣的新戰略思想?

總結

歷史上的兵器發展和作戰思想的改革,一定都是伴隨著在爭霸戰爭中的地位改變而變化。

縱觀世界近、現代軍事史,拿破崙的“炮兵”運用,英國的鐵甲鉅艦“無畏艦”,希特勒的“閃電戰”,這些兵器與戰術,都在改變著世界軍事史。

偷襲珍珠港,航母在戰爭中取代了戰列艦。無論是古巴導彈危機,還是馬島戰爭;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以航母艦載機進行突襲,一直是海軍強國在海戰中的基本作戰方式。

航母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時至今日,美國都是因為有巨型航母遊弋於各大洋,才得以號稱“世界警察”,超級大國。

在兵器、戰略、戰術不斷翻新的今天,誰擁有著先進的武器、戰略、戰術,誰就能掌握著未來戰爭的話語權。

“偷襲珍珠港”的早上,驚醒了美軍,同時也驚醒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海軍將士們。今天,眼望著中國的航空母艦,一艘一艘如下餃子般的入海,驕傲著它們為中國成為世界國際大國,奠定的堅實基礎。

有偉大祖國的保護,中國永遠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