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

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劉俊喜


向來崇尚“國粹”,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國度,綿延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蓮”,以一種獨特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審美存在,名揚海內外。連魯迅先生留學仙台醫專時,還被藤野先生垂詢“裹法”,並慨嘆不能“親見”。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 裹腳的婦女。本文圖片主要來源於網絡

一、裹腳


裹腳又名纏足,或始於南唐後主李煜,這位“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千古詞帝李後主有愛妾窅(yǎo)娘,窅娘本採蓮女,善舞,李煜為她築了六尺高的金蓮花臺,飾以寶物細帶。窅娘用錦帛纏足,使腳纖小如彎月,著束身素襪,迴旋凌雲,若舞雲中,婀娜婉轉,異域風情,博得後主春心蕩漾,“龍心”大悅。

裹腳佳話傳出,一些名媛閨秀起而效仿。一些文人墨客妙筆生花,什麼“金蓮”、“三寸金蓮”、“香鉤”,伶妓應聲唱和,使裹腳漸成風尚。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宋朝女子幼小就開始纏足,元明只容許流行於上層。

滿清入關,粗暴男子“剃髮”,嚴禁女子纏足。這多次被鐵蹄蹂躪的民族,男子漢屈服了,弱女子卻固守氣節,誓死反抗,居然抗住了。

後來,連滿族女子也有效仿,成就了纏足鼎盛。

於是乎,這又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不可被征服,反而能同化融合蠻夷異族的一明證。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裹腳裹纏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裹尖、裹瘦、裹彎。

一般女孩四、五歲的秋季擇日開始,裹尖就是將外側四個腳趾蜷握於腳掌下。裹瘦就是將腳橫弓向下拗屈。裹彎的時候將腳的縱弓拗屈,使腳趾和腳根靠攏。

這個過程持續三、四年,才基本定型。之後還須一直裹纏,保持。真是“裹腳一雙,眼淚一缸”。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纏足過程,實是對女子身心一種極為殘酷的摧殘。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往往還要用石頭壓、竹板夾、碎瓷割、棒錘槌,簡直比酷刑還要慘毒。

二、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


1875年,英國傳教士麥高溫創立“廈門戒纏足會”,號召廣大女性不要纏足。1896年,康有為在廣州創立不纏足會,並上書光緒《請禁婦女纏足折》,認為“中國女子纏足遭到洋人恥笑,讓大清國丟了臉面。”

民國肇建,鹹與維新,新國家尚處於割據局面,卻已經企圖改造其公民的身體,孫中山就任大總統沒幾天便公告禁止纏足,聲勢不小,受到立志保存國粹的紳士們的頑強抵抗,奈何任期過短,這道命令並未落實。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 清末民初的纏足婦女。圖片來源於網絡


辛亥革命後,閻錫山執掌山西,在加強軍政、民政的同時,大力興辦學校,決心革除陋習,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腳。

四川省當局也曾鼓吹放腳多年,實際以勸說為主。閻錫山覺得光靠說教勸導,不頂事。便賦予職權,委任同鄉康佩珩(注1)實施,首先從家鄉始。

閻錫山的老家是五臺縣河邊村(現屬定襄),河邊村在五臺縣西邊沿,處於五臺、崞縣、定襄三縣交界。河邊村東為文山,西是滹沱河,與有名的東冶鎮和宏道鎮毗鄰。在這一帶,廢除裹腳的提法,習慣叫放腳。

民國初年五臺縣設六個區,四區區公所在東冶,河邊屬四區。

東冶相傳為古代冶煉銅鐵之地,位於五臺縣西南,為縣境門戶、交通樞紐、貨物集散之地。

在東冶一帶,由東冶保安社實施新政,推行放腳。

康佩珩五臺縣五級村人,曾留學日本,推行新政的積極人物,雷厲風行。自剪辮子,剃了發,人稱康禿子。

康佩珩實施放腳也首先從自己家做起。

回到家就要妻子放腳,妻子不聽,便掏出槍,威脅道:“不摻(解開)腳板子,斃了你!”

在他逼迫下,妻子、弟媳們都放了腳。這樣東冶、建安、河邊一帶放腳運動,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

當時,東冶宋柺子的老婆帶頭放腳,還受到閻錫山的誇獎,宋柺子的老婆到各村督促女人放腳,還利用初二、五、八趕集人多,現身說法,很是賣勁。

然而纏足的陋習根深蒂固,康佩珩這一放腳運動,遭到周邊強烈反對。

河邊村一帶素來尚武崇文,眾標頭(武術師傅)推舉豪紳曲汝霖和屠夫宋周全為首,振臂一呼,聚集千餘人,手持刀槍棍棒,包圍閻府,聲稱閻錫山管得太寬,不收回成命,就殺人、燒房。

這時村裡的老者鄉紳極力勸阻,悻悻作罷。

事後得知康佩珩在東冶,便挾持了閻錫山父親閻書堂,湧向東冶,撞上一騎馬公差從東冶出來,以為是為保安社通風報信突圍搬兵的,便殺了(實際是縣府郵差,倒黴),遂把保安社團團圍住,揚言砸爛保安社,殺死康佩珩全家。

那時,保安社人不多,見他們來勢洶洶,康佩珩、趙三成(注2)站在保安社房頂,向鬧事的人講話,勸他們解散回家。有人竟向房頂扔石頭砸人,還有些人抱來柴禾準備火燒保安社。保安社朝天嗚槍警告,有人竟說,沒幾顆槍子,不怕。

當天正趕集,人越聚越多,情緒激烈,氣焰囂張,進而械鬥,竟然打死保安社兩人。張家莊村民康復又乘亂奪得一支步槍,向保安社隊員射擊。康佩珩一看失控,不下狠手雙方會有大量傷亡,下令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數人,鬧事的人大驚,動了真槍實彈,四處逃散。保安社隊員追至林崗村,把康復擊斃。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過了幾天,省裡派人把曲汝霖和宋周全押解到太原,路上問他們,你們還有什麼事不放心?曲汝霖到也乾脆,說,沒啥事,就想見見老婆!宋周全說,家裡有七十多歲的老母,沒人養活。到太原後,曲汝霖砍了頭,宋周全陪樁,被劊子手在臉上篦了一刀,嚇得癱倒在地,屎尿拉了一褲子。後來宋周全在河邊乖乖宰豬賣肉,再不敢大言滋事。

出了這件事,也是28歲就出任省督的閻錫山始料未及的,嗣後,鄉親們見到閻錫山總是緩步進村,見鄉鄰噓寒問暖,毫無架子。接著開慈幼院、建武術館、辦學校、興實業、設醫院、救濟孤寡、開渠灌溉、修橋修路、植樹種棉、整修街道,一項項惠民設施的出現,閻錫山逐漸得到人們理解、認可。由此而逐步惠及全省,成為響噹噹的模範省。

從這件事後,再沒人敢公開抵制放腳了,局面終於打開。隨著全省鋪開和後來“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天足、剪髮。三事:種棉、造林、牧畜。)的實施,放腳和廢除裹腳這項工作就有組織有步驟的進行了。

在東冶四區公所,每次出外挨門挨戶檢查,至少三個人,一個查腳的女人,就是東冶宋柺子的老婆,是骨幹成員;一人記賬,登記放腳女人的名字;一人背錢,在登記後按名冊發給小洋二角,當時12個小洋頂一塊銀元。還讓小學生胸前戴布條,上寫:“不娶纏腳的女人”,走上街頭宣傳。

領錢都高興,讓放腳還是牴觸不小,查腳半月二十天來一回,村邊有人看見後,就趕快回村吆喝:"宋柺子老婆又來了”!沒放腳的女人,有的上房,有的鑽了地窖。放了腳又纏上的趕快解開。查腳的進了門,他們就以出門子走親戚來搪塞,但是二回來查,不放腳或還不在家,就要罰一塊銀元,對有錢的人家還要多罰。

廢除裹腳幾十年持之以恆(原平收藏家溫峰著,收藏有民國二十二年不放腳罰款單),不斷完善,成效顯現,但也著實不易,1937年日本侵華,時局動盪,裹腳女人,日本兵追來跑不了,這一點對母親也有說服力,她們不敢裹住女兒的腳了。還沒放腳的女人,有的自動放開了。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 神池縣纏足罰金聯單


三、為什麼要裹腳的探究


現在小腳老人一般都上百歲了,城市裡基本見不到了。

在1970年,我10歲,在離河邊村不遠的宏道鎮,姨嬸姑妗這一輩多是放腳的,稱二大腳或解放腳,姥娘娘娘(奶奶)這一輩還有少數小腳的,我母親也是二大腳。受婦女撐起半邊天的鼓舞,她們除了忙乎家務外一樣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二大腳下地勞動還馬虎,可苦了那些小腳婦女。張年大娘是小腳,走不了遠路,照顧在大場(村邊生產隊打糧場)裡勞動,那也站不穩,膝蓋上縫兩塊墊子,跪在扇車上往下倒。

小腳婦女,走路一扭一扭的,有的似乎不能穩穩站著,與人圍圈聊天,不停原地移動。有點象二人臺老旦角的步法,也有點象踩高蹺,原地站不住,總的挪動。就是著急,也邁不了大步,只能小步緊走,別有一番韻味,或許就是鯉趨吧。七十年代,春節期間宏道鎮西社表演的幾位老年人跑早船,若衝浪翻飛,是把小步快走練到爐火純青。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裹成小腳,用於緩衝衝撞力量的腳弓消失了,走路時得用膝關節和踝關節做緩衝。因為腳掌裹瘦到僅剩大拇趾,走路時腳掌向前推的力量很小,多以腳跟著地,所以迫使運用大腿的力量運步。而運用大腿力量運步,正是現代舞華爾茲和倫巴的訣竅。

小腳與地面的接觸面減小,接觸面小了,約束就小,有利於自由旋轉,如耐打虎(陀螺)。芭蕾舞飛速旋轉,豈不是把腳練成錐尖似的。晉劇名旦"水上漂”,五臺人王玉山,風靡晉京蒙陝,腳下踩的蹺鞋也就“三寸金蓮”那麼大,演到那裡,萬人空巷。至今人們還津津樂道:“五臺出了兩件寶,閻錫山和水上漂。寧叫閻錫山不坐了,也不叫水上漂不唱了!”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無論華爾茲、倫巴、芭蕾舞還是其它表演藝術,能大成者鳳毛麟角,能悟通者也很少,南唐窅娘跳的什麼舞?已無法知曉,應該是大成者,否則豈能迷住詞帝李後主、又傳出宮外,以致於令那麼多人陶醉痴迷。

楊麗萍說,舞蹈是一門殘酷的藝術。

仿效窅娘纏足束腿,能舞者自然大放異彩,自然大多舞不了,男人們卻發現足小不盈握,惹人憐愛,走姿娉娉婷婷足怡人,可以“晝間欣賞,夜間把玩”,故紛紛東施效顰,再糅合進“三從四德”,逐步演變,以致於使腳永久變形成“三寸金蓮”。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 纏足後的女性。本圖轉載自豆豆的博客


病態心田奇葩多,這顯而易見的人身摧殘,卻演繹成社會追崇的風尚和文化,大加欣賞、吹捧、讚美。明清之際,甚至還制定出了女性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尖、 彎、 香、 軟、 正,大同等地每年還舉行隆重的“賽腳會”。這等事,都能玩出了極致,真是神秘的國度。

女子的小腳應是性感帶,對此有人從生理角度做過一些研究,發現女子裹腳後,為了正常站立行走,兩腿及骨盆肌肉需要經常繃緊,腿內側肌肉緊緻,臀部豐腴微翹,其實這與大同婆娘坐甕(注3)和現代女子穿高跟鞋裹束身衣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以說現在沒人裹腳了,儘管費了牛鼻子勁。高跟鞋、束身衣、束腳襪又成為新的時尚,常態,甘心受束縛,由此而引發的腱鞘炎、過敏、婦科病,還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求婷婷玉立,挺胸凸臀,扭擺柳腰,婀娜多姿,管它“傷筋動骨”。


閻錫山在家鄉系列之一閻錫山老家廢除裹腳記

█ 假如現代女性也裹腳,大概這是上圖PS的樣子吧


我國曆來崇尚寬衣博帶,束身衣本來是舞臺裝,不是生活裝。可是現在到市場上看,襪子都是束腳的,一樣大,不分號,幾乎買不到寬鬆的襪子。

自宮當太監的真不少,魏忠賢、小德張都是,現在太監也沒有了,自閹思想者或更眾。

透過紛呈的世相,若觸碰到內在本源時,總是難以名狀。

更難堪的是近些年有的國學女德班,竟又開始學習裹腳,三跪九叩,無怪乎當年閻錫山感慨:嗨吆,難鬧。


注1:康佩珩(1878~1922),字子韓,五臺縣五級村人,少舉秀才,1905年留日,參加同盟會,次年回國,帶頭剪辮剃髮,人稱康禿子。在宏道鎮川路學堂任校長,教習兵法,謀劃起義。康秉性耿介,不畏權貴,人甚敬畏。1911年太原起義後,閻錫山囑康負責維持五臺地方治安,康即由宏道鎮返回五級村,召集鄉里士紳林銘山、朱應龍、趙三成等,成立了東冶鎮保安社,收繳武器,籌借經費,組建民團。竭力推行新政,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腳,推倒神象辦學堂,傳播新文化。率民團闖入五臺縣衙,活捉清廷知事丁葆忱,奪得政權。1916年閻錫山任命康為長治縣長,剿匪除痞,秩序恢復,商旅稱便,閻亦嘉勉。康熱心公益,東冶至豆村,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康即出資與募資修築,蘑菇嶺上立碑頌其德。後因病早逝,年僅45歲。

注2:趙三成(1877—1938),字公庵,五臺縣槐蔭村人,父早逝,約二十歲中秀才。1904年清廷選派赴日留學,翌年加入同盟會。歸國後,任東冶鎮沱陽學堂校長,鼓吹革命,立志反清。與續西峰往來頻繁,辛亥革命後,協助續西峰開築廣濟渠,出任廣濟水利公司經理,使崞縣數十村得以灌溉。趙為人急公好義,深受群眾擁戴。後袁世凱稱帝,趙堅決反對,被迫回鄉,在宏道鎮川路學堂、東冶沱陽學堂任教。1938年因病逝世,終年62歲。

(配圖來源於網絡,旨在傳播本土歷史文化。版權歸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