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的技術進一步提升,徹底打敗愛立信等通信公司,能否反過來技術封鎖他們?

名字a很麻煩


華為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現在已經到了收穫期,現在過你民眾對於華為公司的期望值非常高,主要在科技方面之前落後的太多了,難得有幾家公司在國際上給大家爭口氣,所以輿論的導向基本上都是正能量的支持華為公司,這點其實可以理解的,多少年了很多核心技術要不是被封鎖進不來,要不就是賣給你高高的價格,這些年下來基本上都是受到欺壓,中興事件背後引申出核心技術的差距,平時可能相安無事,真要關鍵時候卡脖子真能掐斷生命線。

國內每次核心技術的突破都會贏來巨大的讚譽,華為公司這些年堅持自我研發,終於在這幾年慢慢開始開花結果,在通訊領域,芯片技術,特別是5G技術,手機上做的一些技術創新,都在慢慢展示出華為公司實力,目前國內技術公司啃拿出大價錢做研發的還不是特別多,做核心的 研發首先業務要穩定,如果連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的時候,談何技術創新,雖然看到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總體的市值都很高,但背後未必真正的技術實力的實現,主要得益於國內巨大的市場基礎,只不過在國內這個領域佔據了市場,本質上要提升的硬實力還很多,整體差距還是非常巨大,可以簡單對比下,現在雖然拿個美國的科技公司所擁有的技術或者生態鏈,對於國內的科技公司來講就是一道巨大的鴻溝。

微軟的操作系統,谷歌的安卓,一個PC操作系統,一個手機操作系統,都夠國內很多科技公司汗顏,而且到了這種層面還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按照國內每年數十萬程序員的增長數量在技術積累上已經差不多了,關鍵生態鏈已經被這兩家公司牢牢掌握,即使做出來了未必能推廣出去,所以差距還是非常明顯,回到華為公司公司長期的鉅額投入慢慢有了回報,但距離技術封鎖別家公司,這點已經不是一家公司能做的事情了,首先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要強大,形成一個巨大的技術陣營,並且領先全球,同時只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也是達不到所謂的技術封鎖。

其實從長遠看所謂的技術封鎖都是虛架子,技術封鎖只能激起封鎖國家的強烈的對抗,會想盡一起辦法讓自己變得掌握擁有,其實國內很多技術都是在封鎖種突破出來的,這種狹隘的做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讓自己的技術打折,因為對於技術來講就是一個積累期,時間夠了力氣花的足夠了出成果只不過早晚的事情,現在整個現狀是要求平穩,然後迎頭趕上。

現在很多人對於國內公司直接拿國外的開源框架,覺得還是太落伍,首先承認自己落後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在不如別人的時候直接拿過來研究學習,掌握透徹了慢慢轉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彌補差距一個非常好的辦法,落伍階段進行山寨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先學會了再拿去創新不失為一種很不錯的做法,華為公司再厲害也取代不了一個國家科技的實力,所以要想強大,還需要整體均衡的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汗顏啊,華為的技術不要說在國際上威風8面,在國內已經是危機四伏,這次幾家設備廠比拼,華為能耗是最高!原因是3dmimo天線是主要原因,中國移動公開說要把64t64r下降到8t8r,這在業內很清楚,8t8r在很多4g已經可用,電費太貴,一個電調就300w,加上滿載計算,移動用不起啊!不過移動最近合作研發的透鏡天線,已破繭而出,該技術最大的好處是節能,覆蓋遠!而且4g5g通用!我下來發一組照片,你們可以看到,移動已經開始推廣透鏡天線了!



對沖111


僅僅靠一家華為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幾十年前西方封鎖中國都是主要科技大國全行業一起參與的,美國和整個歐洲加上日本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有些行業甚至都把俄羅斯拉進來了!可見封鎖力度有多大!

華為僅僅是一個通訊技術設備和方案解決商,加上比較給力的手機產業,跟他競爭的企業很多,不知有多少國家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樣,時時刻刻想絞殺華為。華為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驕傲,是民族的脊樑但是僅僅靠他一家還是撐不起我們這個浩大的祖國的復興的重任,如果每個行業中都有一個華為哪怕是中興這樣的存在,我泱泱大國定然毅立於世界之林不再擔心被人制裁欺負了!





安迪631


感謝您的閱讀!

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禁止美國政府使用華為、中興等企業的技術;除此之外,它也通過禁止華為在美國供給5G設備,而且明裡暗裡的讓盟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禁止華為5G技術,原因很簡單:害怕華為5G影響世界。因為在美國人的思想中——讓中國企業主導5G技術,將會對世界各國形成“無法化解的威脅”。

那麼,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華為如果真的掌握了5G技術,成為唯一一家供應5G設備的廠商,華為真的會反過來封鎖國外呢?

顯然不可能,我們知道華為任正非說過了一句話:如果西方國家同意使用的話,我們還是會提供它們華為技術的。同樣還有一句話:如果華為技術存在安全,那麼我寧願將華為賣掉或者關閉。

所以,一方面華為不可能採用技術封鎖;另外一方面,華為也不存在安全問題,否則就像任正非所說關掉華為。其實華為在目前發展中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在5G和微波中,華為目前是做得最好的企業。

30來份的5G訂單,2.5萬個基站的銷量,可以說華為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非常出色的地步。

當然,不過高估計華為,也不過低評價華為。如果,華為真的在技術領域突破,成為行業領域第一,按照華為任正非的看法,不可能去制約其他企業。


LeoGo科技


才幾兩呀,喝成這樣?反向技術封鎖都出來了?

首先,在通訊行業華為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強大,在3GPP公佈的5g標準必要專利中,華為大幅領先,但並沒有達到過半的多數,更沒有達到壟斷級別的2/3。


我相信未來的幾年內華為將在通訊領域會一直保持領先,但想象CDMA時期的高通一樣,達到事實壟斷的級別,完全沒有可能性。

其次,在大家都膩煩了高通稅之後,行業裡不會允許有第2個高通,其實不客氣的說,現在的3GPP就是一個反高通聯盟。為了反高通,他們在4GLTE標準中刻意的迴避了高通很多專利,不管專利的先進與否,反高通就行。以後對華為也一樣,大家會刻意迴避出現一家獨大的寡頭。

第三:華為的很多客戶比華為還財大氣粗,人家也是很在意供應鏈安全的,不會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託付給一家供應商。比如沃達豐,無論哪一家通訊製造企業領先時,從來沒有在沃達豐獲得過超過50%的訂單份額。每個運營商都有自己的養狼計劃,不會允許諾基亞愛立信輕易的死亡。

第四是監管風險,網絡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高,已經和水電煤氣一樣,屬於必不可少的民生基礎設施。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商業行為,必然會受到更嚴苛的監管。最近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稱有意向美國企業授權5g,就已經與技術和商業考量無關了,完全是出於監管合規的考慮。


對於米國大統領來說,你不要跟我扯什麼反向技術封鎖,你封不封鎖,我都不會用你的,我寧願用又貴又慢的網絡(我就是這麼笨,所以才當上大統領的)。


RealAlexander


先說結論:幾乎不可能。

之前有的人被中興事件嚇怕了,動不動就說封鎖這個、封鎖那個。

但是封鎖也是有前提條件的。

第一是要有可以用來封鎖的資源。打個比方,專利和技術哪個能用來封鎖?

答案是技術。所謂專利,是指首先發明瞭某項技術的企業,主動公佈自己的技術細節,獲得各國對其技術的保護。其他企業要使用相關技術,即使是自己獨立研發出來的,都必須獲得專利所有企業的授權。

於是就有一些人認為可以通過不給其他企業授權專利,對其他企業進行封鎖,但這在現代社會基本是不可能的,第一是專利本身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一項專利的保護時間不會超過20年。

第二,現代社會當中,各個企業之間普遍彼此授權大量的專利,這是建立在法制和信任之上。如果一個國家用法律保護另一個國家的企業的專利合法性,而另一個國家的企業卻反而利用這種合法性,不授權專利,進而進行封鎖。本質上就破壞了專利的初衷,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國家不再對另一個國家的企業專利進行保護。最近也有一部分企業,包括華為和聯想在美國起訴高通利用專利授權威脅其他企業。

綜上可以看出利用專利封鎖在當今社會基本是不可行的。所以可以用來封鎖的只能是技術。

問題是華為和愛立信之類的企業是競爭關係,並不是供應鏈關係,華為也不是愛立信的上游企業。即使其在技術上領先愛立信,他也只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並不能利用這種優勢來制裁愛立信。

另一個原因就是反壟斷,基於原因單靠華為自己永遠不可能壟斷通信行業。

回過頭再看看美國製裁中興的事件,首先制裁中興的是多個美國企業,並不是單一的美國企業,就是說這裡頭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構成壟斷,但它們合起來卻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市場,這是一種合法的國家壟斷。第二,這些企業制裁的方式是不為中興提供產品,同時市場上並沒有可以替代上述公司的企業,就是一種技術制裁。第三,這些企業都是中心的供應鏈上游。第四,這些企業擁有制裁中興的理由(即使我們不承認)。第五,無論中興還是中國政府,都沒有可以明確反擊的方式。

綜上所述,華為作為一家通信業最下游的企業,他基本上不太可能擁有制裁別的企業的能力,但這並不代表華為不重要,正好相反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通信巨頭,整個供應鏈的最終端,華為反而是整個通信業周最具備話語權的企業。


趙澤


華為現在是我國發展最快也是發展最好的通訊企業,我們對華為了解最多的就是華為的手機,其實華為一直都是在做通訊行業,手機只是華為的一個小小的分支。從現在的通訊行業也來看,華為也是全球頂尖的通訊企業,是全球第一的通訊設備及方案解決商。現在全球在通訊領域做的好的還有愛立信。愛立信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在通訊領域也是有著非常多的技術專利。

現在的網絡通訊結構由2G/3G/4G構成並且華為正在研發5G,在部分地區已經進入試驗階段。在以往的3G/4G時代,大部分的通訊專利技術都是在愛立信手中掌握著,我們沒有主動優勢。在未來的5G時代,最主要的還是通訊的專利技術,誰最先掌握關鍵技術誰就可以操控未來5G時代。

華為在未來建設的5G時代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有一部分專利還是掌握在國外的通訊企業手裡面。這也就造成了華為的5G通訊設備的製造和銷售都會受到一定的阻撓,如果在國內自我消化還是可以的,但是出國銷售那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果和愛立信等國外的通訊企業進行專利交叉授權還是可以做到國外銷售的。

如果我們的華為在5G的技術方面再加努力進步,成為全球領先,不向歐美等地區進行銷售5G通訊,歐美等地區的通訊行業以及與通訊行業有關的產品都會受到影響,華為才可以真正的掌握未來的通運時代,這些與華為的研發實力是有直接的關係的。


鎂客網


618 微回收福利大放送,回收手機最高加價 300 元,點擊微回收頭條主頁“手機估價”直接回收。

愛立信、諾諾基亞也沒有贏過華為呀,現在。

接下來的 5G 時代,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更慘,華為擁有 20%的5G專利。

截至 2019 年 3 月,中國廠商已申請全球主要 5G 專利的 34%、韓國 25%、美國和芬蘭各佔 14%、瑞典佔近 8%、日本佔 5%,而臺灣地區、加拿大、英國和意大利則排名前十位,佔比均低於 1%。也就是說美國佔有的 5G 核心專利非常少,不可能規避掉華為。

而且美國有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就是,美國押注的毫米波方案根本沒有辦法用,全球領域目前採用兩種方法部署數百兆赫的5G新頻譜。第一種的重心放在6GHz以下的電磁(EM)頻譜上(“低到中頻段頻譜”,也稱為“Sub-6”),主要在3GHz 和4 GHz頻段。第二種方法側重於24~300GHz之間的頻段(“高頻頻譜”或“毫米波”)

而美國因為軍事領域採用Sub-6,所以民用只能採用毫米波。

然而毫米波存在傳輸距離短,穿透和繞射能力差,容易受到氣候環境影響等缺點。自然環境中,雨水、樹葉等都會大大阻礙毫米波的穿透, 而且頻率愈高的波段,衰減就愈嚴重,因此毫米波通常應用在比較短距離的通信需求方面(2公里內),或者遮蔽障礙物不多,空間小的 場景(如家庭或辦公室等場合)中。

為了彌補衰減嚴重的缺陷,通常需要使用多天線波束成形技術去補償收發信號的增益。目前,毫米波通信在射頻器件、系統設計等方 面還面臨很多難題,比如CMOS技術的硏發、導波管設計、基板設計、 電力耗損問題、晶片內部連接線的長度,以及頻率偏差晃動等問題都需要突破。

雖然高通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但是落實到實際之中,還是會存在著許多的困難。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毫米波頻率與氣象衛星的接近(23.8千兆赫頻率),5G網絡的大範圍鋪開建設可能會干擾衛星的觀測,這會嚴重影響天氣預報,尤其對大型風暴預警能力降低以及人員死亡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目前毫米波不能提供高密度服務。

毫米波頻率的大氣吸收率(db/km)

美國宇航局(NASA)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一直在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出警告,稱之拍賣的 5G 無線網絡頻譜,可能對天氣預報系統的數據收集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從而影響颶風預測的準確性。NOAA 代理主席 Neil Jacobs 在國會山表示,正在推進的 5G 網絡建設,或將天氣預報的準確性降低 30% 。

而目前來說,華為是唯一掌握兩種 5G 方案的公司,先用 Sub 6GHz頻段搶訂單,再用提前研發完成的毫米波徹底堵了美國老路。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Sub 6GHz和毫米波兩大技術的公司,華為可以說把美國的路堵的死死的,美國甚至擔心其推出的毫米波方案沒有人跟隨,而中國的Sub 6GHz頻段則成為引領者。

美國運營商可能會繼續探索毫米波,但如果沒有追隨者,就不可能在5G領域領先。無線網絡的領導地位要求全球市場認可並遵循領導者所制定的頻譜頻段規範,因為這些5G子組件和產品最終將推動跨網絡的互通。世界其他地區與美國運營商相比,並不存在相同的Sub-6頻段限制問題,所以他們後續將在該範圍內尋求5G的發展。因此,如果美國繼續探索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的頻譜範圍,可能會發現自己沒有全球供應鏈基礎。如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未來5G生態系統是建立在Sub-6中頻頻譜之上,美國也將面臨毫米波設備通用性的挑戰和Sub-6基礎設施安全問題。隨著Sub-6成為全球標準,目前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很可能會成為這一階段的引領者。

而目前來說,雖然愛立信和諾基亞都是著力於毫米波的研發,為了滿足美國市場。然而華為也掌握成熟的 5G 毫米波技術的,諾基亞2018年 4 月還在和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日前正在測試使用極高毫米波(mmWave)頻譜的5G技術,愛立信 2018 年 9 月才通過與高通合作,愛立信利用一款智能手機外形的移動設備撥打了全球首個符合3GPP標準的5G新空口(5G NR)毫米波(mmWave)電話。

2018年 5 月份華為也與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宣佈,他們已經和華為完成5G毫米波接入回傳一體化(IAB,Integrated Access & Backhaul)技術的外場測試,該技術提高了毫米波(mmWave)頻譜的無線覆蓋範圍。

華為的而IAB技術則通過使用一種“由超材料製成的緊湊型焦距透鏡天線”和波束賦形技術集中無線電波的遠距離方向,這將能夠減少信號干擾,並且允許同步數據傳輸速率超過相同的頻段。

另外,最重要的是2019年4月15日,通信行業諮詢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發佈了《領先5G RAN供應商的能力比較和2023年5G全球市場預測》報告,對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三大設備商的設備性能、產品組合完整性、標準貢獻、研發投入和交付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評估和比較,結果顯示:華為第一,愛立信第二,諾基亞第三。

5G RAN競爭力雷達圖,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德國IPlytics GmbH發佈的數據,顯示華為在5G SEP數量、5G標準貢獻數量以及參加5G標準會議的員工數量方面均排名第一。在5G標準貢獻方面,華為以18671項標準貢獻名列首位,幾乎是排名第三的諾基亞的三倍。

簡單來說,美國雖然可以用諾基亞和愛立信完成毫米波基站,但是如果沒有華為的專利授權,諾基亞和愛立信寸步難行。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華為的電信設備能力與諾基亞愛立信相比,可以說強出太多。

華為在2019年2月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之前發佈了最新極簡站點解決方案,其支持所有RAT和頻段並集成有源和無源天線的5G刀片式AAU可充分滿足現有的站點安裝要求。此外華為的“1 + 2”微波解決方案可提供高達20 + Gbps的容量,並可節省50%的塔架空間和工程成本。愛立信也推出動態頻譜共享技術,以快速在現有4G網絡中引入和添加5G。

可以說,這是瘦專利費只是一個開始,華為會在接下來,通過龐大的專利對美國企業進行長時間的襲擾,而美國企業,幾乎沒有能力躲避開華為的 專利,尤其是5G 時代,美國的 5G 建設更加少不了華為的 5G 專利,而且缺少華為,美國的 5G 建設要投入更多。

美國自己都表示:

中國計劃部署第一個廣泛使用的5G網絡,其首批Sub-6網絡服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先發優勢可能會推動智能手機和電信設備供應商以及國內半導體和系統供應商的市場大幅增長。因此,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將為其國內市場開發基於5G速度和低延遲性能的服務和應用程序。隨著5G在全球以類似的頻段部署,中國的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應用及服務很可能佔據主導地位,即便它們被美國市場排除在外。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將重現美國在4G領域的輝煌。

微回收


反向技術封鎖,其實不是完全不能實現的,因為我們的確在一些科技領域超越了西方,比如華為的通訊、大疆的無人機。

但是,華為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在華為5G領先世界的情況下,任正非甚至表示可以把自家的5G技術賣給美國公司,幫助他們也成長起來,從而打造“東方、歐洲、美洲”的三角技術平衡,給全球消費者帶來優質的網絡服務。

我們會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當然要保留,但絕不會像如今的美國一樣,一下子禁止中興用美國芯片,一下子又禁止美企和華為合作。我們全力發展自己的科技,但也絕不搞干擾別國科技成長的事情,我們的宗旨是和平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就算多年以後咱們的科技實現了全面反超,咱們也不會實施所謂的封鎖,甚至可能幫一些落後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持,這才是大國風範。


賢哥手機測評科技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如果華為的技術進一步提升,徹底打敗愛立信等通信公司,也無法通過技術來封鎖他們。

移動通信技術一直是疊加狀態,即使是現在到了5G網絡,但是依然後使用到大量的3/4G的技術專利。

以現在的網絡結構來看,2/3/4/5G的網絡混合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而手機終端等也會兼容2/3/4/5G,雖然現在2G技術專利保護期已經過期,還有部分3G專利也開始過期,但是現在的4G專利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內才會過期。

而4G時代,愛立信等企業還有大量的專利被掌握,而即使是在目前我國佔優的5G之中,也是有著大量的國外公司的專利,而且被寫入了3GPP的5GNR標準,標準必要專利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也就是說,不管什麼時候,華為都需要和愛立信等公司進行專利的交叉授權,這樣才可以生產製造和銷售4/5G設備。而如果不進行專利交叉授權的話,可能在國內還勉強可以,但是出國銷售就不可能了。

即使是在未來真的有一天,華為的專利可以完全的壓制其他企業的話,也無法封鎖別的公司。

在3G時代,高通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的掌握了CDMA的核心專利,而以CDMA為核心的3G時代,高通可以說是橫行無忌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高通的霸道,才催生了LTE。而LTE的最根本的核心思想則是"去高通化"。

實際在整個4G時代,高通在通信業中的地位是斷崖式的下降的,到了5G時代,才開始慢慢回升。

通信業就是這個樣子,過分強大的公司,其他的公司會聯合起來,繞開你,踢開你,不可能被你完全的掌控,更不要說是封鎖了。

即使是別的公司踢不開你,繞不開你,別忘了還有反壟斷的存在。

反壟斷相關的法律就是針對這種非常極端的情況的。即使你的專利的確的吊炸天,但是反壟斷就讓你不能做到完全無視一切,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市場,不可能被一家公司完全霸佔。

總而言之,即使是真的有一天,華為的技術發展到非常強大的階段,也不可能完全封鎖其他公司的發展,而是會採用收取合理的專利費的方式,從通信業獲得最大的利潤,而不是說封鎖其他的廠家,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是無法實現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