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读书笔记 挫折的意义

写人物传很难,人的一生何其复杂,写在一本书里,抛开和考据相关的内容,单是选择哪些写,哪些不写,用什么方式来写,就不容易。按时间来写,一不小心就枯燥乏味又琐碎,按故事来写又容易写的不真实,人生不是一个个的事件穿起来的,而是多个事件交叉在一起。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写,角度都很重要,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事件就会有不同的解读。

读人物传记很有意思,就算是在曾国藩这样的,和我们身处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的“伟人”的故事里,我们每个人也都从一个,或者多个片段中看到自己,获得启发。

如果说单是依靠“巴蛮”的性格特征,曾国藩成就了上半生的伟业。我是绝对不相信的,执拗、敢闯敢拼的人多了,为什么只有他能脱颖而出。只能说,他成功了,而“巴蛮”正好是他的性格之一。

罢官又复用,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一前一后,曾国藩“巴蛮”的性格或许没有变,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变了,他的处事方式和道德观,随之改变,而因为这次改变,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曾国藩。

对于这次改变的原因,各人解读不同,书中作者理解是,被罢官后,曾国藩通过读书“提升了思想境界”,我不认可这个观点,读书很可能是失意后的无奈之举。闲暇时谁都会读书,没看到有几个能读成“曾国藩”。

还有人解读为,是这次罢官打击太大了,再次复用后,曾国藩知道怕了,明白自己只能变,只能改,否则就连留在官场的机会都会再次失去。

我的理解是,罢官改变了曾国藩的处事观和价值观。他的处事观从原来的,“天下就得是有才能的人说的算”,变成了,”天下人的事,天下人说的算“,尊重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尽量去成全和拉拢,当然,这和被罢官后,曾国藩被很多人“插过刀”有关。山不转水转,谁知道以后谁会助我(扯我后腿)呢?

重回官场以后,很明显,曾国藩的整个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他挣脱了中国文人的道德枷锁,只要能为我所用,哪有这么多黑白对错,就此对官场上的人和事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这不是同流合污,曾国藩政治抱负远大,需要运用一切资源,达成目标,对自己不含糊就好了,别人的是非曲直与他无关。

打击和挫败的意义就在于,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读书笔记 挫折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