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ETF“超發”亂象

槓桿ETF“超發”亂象

文|凱爾、嚯嚯


MXC抹茶推出槓桿ETF後,BiKi和LBank等交易所也跑步進場。槓桿ETF成了幣圈交易所追逐的新賽道。


3個多月時間,上述三家槓桿ETF的主要交易平臺已發行76只槓桿ETF。相比之下,港股市場在引入槓桿ETF兩年後,不過上線了18只槓桿ETF產品。


快速引入傳統金融圈的衍生品並“超速”壯大,已成為幣圈衍生品市場的一大特色。在無監管審核的背景下,交易所自研、自審、自發的金融衍生品和資產標的,形成了“幣圈速度”,也存在相應的風險。


金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永不爆倉”的槓桿ETF,因其再平衡機制存在較大損耗風險,只適合專業、成熟的投資者進行短線操作。此外,幣圈的槓桿ETF市場各自獨立,不盡透明公開,也存在市場操縱空間。


對幣圈投資者而言,需要更審慎地對待槓桿ETF等金融衍生品。合理評估風險和自身的專業能力是投資前的必修課。


交易所3個月發行近80只槓桿ETF


2020年,槓桿ETF成了數字資產交易所追逐的新賽道。自MXC抹茶將這一傳統的金融衍生品引進幣圈後,BiKi和LBank等平臺快速跑步入場。


截至3月6日,MXC抹茶推出50只槓桿ETF交易產品,BiKi推出22只,LBank有4只槓桿ETF可供交易。槓桿ETF的主要交易平臺們在短短3個多月裡,“狂發”76只槓桿ETF。


去年12月10日,MXC抹茶率先“試水”槓桿ETF,上線了BTC、ETH、EOS三個資產對應的3倍看多/看空ETF產品。從MXC抹茶對外公佈的數據看,槓桿ETF交易人數逐步上漲,這一新進幣圈的金融衍生品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槓桿ETF“超發”亂象

交易所BTC3L(比特幣三倍看多)K線圖


幣圈投資者一般對ETF多有耳聞,此前多家金融機構曾多次向美國SEC申請推出比特幣ETF,但迄今為止所有涉幣的ETF申請全部被否決。


雖然加密貨幣的相關金融衍生品,遲遲未能得到監管的認可,但在幣圈,交易所成了數字貨幣衍生品自由創新成長的樂土。


OKEx Research高級研究員William觀察到,在最近的一兩年裡,加密衍生品市場已經出現了永續合約、期權、掉期、槓桿ETF等產品。他認為,傳統資本市場用了幾十年,上百年才逐漸完善的金融工具,在加密衍生品市場短短几年就開始出現,這反映出交易所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一旦平臺不能推出受市場歡迎的創新產品,很有可能被市場淘汰。”


當前來看,槓桿ETF在幣圈還只是在小範圍的交易所中流行。三大頭部交易所,尤其是一直靠合約產品打天下的OKEx,尚未推出槓桿ETF。William透露,OKEx會根據用戶需求和反映,按市場情況在適當時候決定是否會上架槓桿ETF。


目前,幣圈最受歡迎的金融衍生品還是合約交易,高風險博高收益的模式讓追求刺激的投資者趨之若鶩。不過,每次幣圈出現新的衍生品,都會引發市場關注。去年,包括OKEx在內的多家交易平臺推出了比特幣期權,有待市場檢驗。槓桿ETF在初期展現出的勢頭,較期權迅猛了許多,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槓桿ETF要想達到普及的程度,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


“永不爆倉”不意味低風險


已站上槓杆ETF“跑道”的交易所們,用新的產品在激烈競爭中攪動風雲。


市場宣傳中,這些交易所把“永不爆倉”作為槓桿ETF一大亮點,似乎有意與頭部平臺更佔優勢的合約產品作比,突出低風險。那麼,“永不爆倉”的槓桿ETF風險性究竟幾何?


在金融市場中,ETF更為投資者所熟知。作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往往代表一攬子股票的投資組合,通常由專業的公募基金髮行,風險偏低,適合投資者長線持有。


槓桿ETF則完全不同,由於其追蹤的是日收益率,每24小時或會採用再平衡機制進行“結算”,因此槓桿ETF的單位淨值每天都會波動,計算收益率的方式也因此變得不固定。金融人士表示,由於這種“日結”的機制,槓桿ETF存在“複利效應”。


William強調,槓桿ETF存在損耗風險。因為槓桿ETF在再平衡機制作用下每天都要調倉,這個過程即“追漲殺跌”,當盈利的時候會增加頭寸,擴大投資規模;但虧損的時候縮小頭寸,減少損失,這本質上是利用市場的“肥尾效應”和複利效應,當出現單邊行情時,基金的收入會更高。但震盪行情下,槓桿ETF可能會虧損嚴重。


槓桿ETF“超發”亂象

MXC抹茶解釋再平衡機制


舉例來說,假設投資者A和B在BTC 10000美元時分別買入BTC現貨和BTC3L(比特幣三倍做多),在交易的第一天,BTC暴跌20%,那麼A將虧損20%,B則虧損60%,再平衡機制會將其倉位調至4000美元。如果第二天BTC反彈20%,收於9600美元,那麼A僅虧損4%;B通過放大反彈倍數,實現60%的上漲收益,但只能將其倉位從4000美元上調至6400美元,兩天累計跌幅達到36%。所以儘管槓桿ETF“永不爆倉”,但在極端震盪行情下,長期持有槓桿ETF,會存在價格趨近於歸零的風險。


業內人士提醒,由於再平衡機制帶來的損耗,槓桿ETF不能長期持有,只適合專業投資者用來做短期對沖或投機。


MXC集團副總裁Henry則認為,“永不爆倉”不是噱頭,而是產品邏輯,“目前看3倍槓桿ETF的波動性比較適中。”


有習慣合約交易的投資者覺得,相比可季度交割的合約產品,按日調倉的槓桿ETF沒有優勢。“合約只要不爆倉,震盪之後價格回到開倉價就能保證不虧損,但槓桿ETF會虧很多。這樣看合約的風險反而比槓桿ETF要小。”


對此,William認為,槓桿ETF由於採用逐日計算收益,在單邊行情下,如果交易方向正確收益會比同等倍數的合約高,但如果到震盪行情就會產生鉅額損耗。這就是其利弊所在。“衍生品工具從來不分優劣,只在於投資者能否正確應用它們。”


較證券市場缺准入門檻和審查


相較期貨、ETF等衍生品,槓桿ETF在傳統金融市場也算是個“後來者”。


槓桿ETF起源於歐洲,2005年2月瑞典發行其首隻反向ETF,在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所上市,槓桿倍數為1.5倍。2006年6月,美國的ProFunds公司引進了槓桿ETF,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此後,槓桿ETF開始風靡,不僅在歐美國家流行,韓國槓桿ETF的成交量佔到整個韓國市場ETF交易量的50%左右。


但國內金融市場對槓桿ETF的態度較為謹慎。據傳統金融人士介紹,目前A股還未上線槓桿ETF產品,港股市場則於2016年2月才准許基金髮行槓桿ETF,但僅限於跟蹤香港和內地市場以外的產品,且槓桿倍數控制在2倍以內。


目前,幣圈的槓桿ETF,大多都是加3倍槓桿,風險性較港股槓桿ETF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市場的槓桿ETF倍數最高可達3倍,但對投資者的資質提出要求,只有獲得許可的投資者才可投資這類產品。


槓桿ETF“超發”亂象

幣圈槓桿ETF多為3倍槓桿


傳統金融市場對槓桿ETF的審批也更嚴謹。港股槓桿ETF面世兩年後,不過上市了18只槓桿ETF產品,與幣圈3個月發行76只槓桿ETF反差巨大。


在現階段的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無論是合約、期權還是槓桿ETF,上線和發行方都是由交易所來擔當,缺乏外部的第三方審核。由於尚未有交易所設立投資者准入門檻,任何投資者幾乎都可參與到上述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


有金融行業人士認為,相比規範、透明的傳統金融市場,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發展速度雖快,但卻亂象叢生,很多時候交易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存在道德風險。在這樣的衍生品亂局下,投資者面臨的風險被放大。


由於各家交易所推出的槓桿ETF,在選取數字資產標的上不盡統一,規則也存在差異。各自為戰的平臺上,提供的是一個個封閉的衍生品交易市場,這與一體化、公開化的股市存在很大區別,數據的可信程度打了折扣。


比特時代創始人黃天威表示,交易所推出的槓桿ETF還存在系統性風險,極端情況下,平臺的槓桿ETF可能損失掉全部本金,無法償付給用戶。當然,他認為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發展,只是要注意規避雷區。


William提示,缺乏監管的背景下,當前幣圈的槓桿ETF存在市場操縱空間,假設存在高度控盤的小幣種槓桿ETF,市場操縱者可以通過操縱現貨價格,在槓桿ETF市場獲取更高的收益。他認為,發展壯大槓桿ETF市場,需要培育和引入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顯然,投資者需要以更審慎的態度對待槓桿ETF等金融衍生品。合理評估風險和自身的專業能力是參與投資前的必修課。


互動時間


你認為槓桿會和合約一樣“流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