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瓜岛战役表现不佳,为何此战却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刘晓亮


二战大体态势是这样,1942年年中以前,轴心把同盟按地上摩擦。1942年年中后,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为标志轴心首次遭到惨败精锐损失惨重,战争进入拉锯战。1943年,以瓜岛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为标志,轴心国精锐进攻力量耗尽,被迫转入防御,1943年下半年,同盟继续暴兵,开始升级装备,同时用低烈度战斗磨砺新组建的部队。1944年开始,已经取得数量和质量双重碾压的同盟开始划线平推,而恢复速度远远不如同盟的轴心只能节节败退越来越抵挡不住,最后惨败输掉战争。

瓜岛战役就是这么一场耗干日本精锐,尤其是日本海军精锐的战役。因为美军占据机场同时又破译了日本密电,这场战役主动权几乎一直在美军手上,开始,由于日本更换密码本(定期更换密码是常规安全保证),美帝密码小组破译需要时间,加上美帝萌新比较多,让三川军一在萨沃岛海战中取得压倒性大胜,但他不知道美国航母当天正好撤了,怕天亮被空袭的他放弃了花时间摧毁至少是重创美国登陆部队的选项,见好就收麻溜跑路了。然后这些登陆部队和他们占据的机场将成为日本的恶梦。

紧接着日本陆军上岛,但严重低估了美军数量,几千人去打一万多美军驻守的阵地,惨败。后面的战斗,因为美国占据机场有飞机支援占据制空权,补给通畅增援有利。反观日本,补给舰队经常被空袭损失惨重。日本只能调集航母以及从拉包尔机场起飞飞机和美国争夺制空权,美国同样出动航母帮助机场捍卫制空权。之后又是没日航母对决,日本想以轻母龙翔号为诱饵钓鱼,两艘翔鹤级作为埋伏。结果钓鱼成功了,企业和萨拉托加上钩出现击沉了龙骧,然后双鹤航母发动攻击,重创企业,但由于美帝防空火力强大损管牛逼加上企业运气好,企业还是跑了,日本鱼钓到了,双鹤航母无伤,单方面吊打美帝航母,但没有击沉,鱼饵龙骧沉了,算鱼和饵尽失,同时因为美帝的雷达预警和炽烈的防空火力,飞行员损失不小,美国依然还有萨拉托加和大黄蜂两艘航母能战。

接着日本更新了的密码本又被美国破译了,日本上次夜袭占了大便宜,这次又来了,但丝毫不知道自己密码又被破译了,结果遭到美舰队迎战,美国萌新虽然战技还不足,但足够勇敢,在乱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也给日军重创,日本最终损失一艘战列舰,夜袭失败。

不过之后美帝也挺倒霉的,命犯潜艇,先是萨拉托加被日本潜艇攻击,被迫回美国本土维修,接着从大西洋调过来增援的胡峰号也被潜艇击沉。战场上的美国航母又只剩大黄蜂和企业。而日本带着两艘翔鹤和三艘轻母回来了,海战爆发,日本四打二(日本一艘轻母故障返航),两鹤和瑞凤被重创,大黄蜂战沉,企业被重创。此次日本海航算是惨胜,但也消耗了太多的优秀飞行员,此后无力再战。

双方航母都无力再战,美帝靠着机场还是有制空权,日本被迫回到夜袭的老路上,但因为密码被破,日本的三次夜袭两次以失败告终损失很大被迫放弃,日本舰队只能以东京特快给岛上日军输送少量补给吊命,直到瓜岛战役失败。

瓜岛战役持续大半年,多次海战陆战,陆上战场,没有机场,数量和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陆军,却要攻击美国阵地,自然是连连惨败,后面更是补给不足,饿死病死一大片。海战好一点,总的来说算两败俱伤,日本损失战舰总吨位甚至还要比美国略低。但日本海航飞行员损失太惨重,远超中途岛的损失,日本航母部队战斗力严重下滑,反观美国,瓜岛之战后独立级和埃塞克斯级开始批量下水,地狱猫和海盗等新战机也开始全面量产换装部队,此消彼长,日本再也无力翻盘了。


果汁kuk


在回答瓜岛战役为何能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时,我们不妨先简单看看瓜岛战役的过程。

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遭到了空前失利,这使日本将进攻重点重新放在了西南太平洋。与此同时,美国也把重点放在了西南太平洋。双方的意图都围绕着战略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美国都投入了重兵围绕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特别是岛上的亨德森机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搏杀。在海上美国与日本先后进行六次激战(分别为萨沃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圣克鲁斯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塔萨法隆格海战),期间,美国与日本各有胜负,但总体美国略占上风。

在陆地上,由于美军先发制人采取,在战役初始就夺取了瓜达尔卡纳尔群岛,并顺利占领了岛上的亨德森机场。日本陆军则先后派出第2师团、第38师团等各一部前来夺岛。但发起的数次进攻均遭到美军登陆部队的重创。期间还因后勤补给的短缺和岛上恶劣的环境导致出现了不少非战斗减员的士兵。日军登岛作战人员不仅未能赶走美军,反而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随着美军在瓜岛战役后期占据了海空优势并陆续增加援兵,日军败局已定,从1942年12月开始,日军对瓜岛战役不再抱有取胜的想法,遂在海军的掩护下逐步撤军。至1943年2月。瓜岛战役正式结束。役后美日攻防彻底转换。

在知道瓜岛战役的大致过程后,我们紧扣主题,瓜岛战役之所以能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原因无外乎有两个原因。

其一,瓜岛战役中日本的惨重损失让太平洋地区美、日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进而决定了双方的战略走向。

瓜岛战役期间,日本与美国发生了数次战役。在海上就有6次,前期,日本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严格的训练对经验不足的美国海军形成了明显优势,诸如1942年8月的萨沃岛海战和同年10月底的圣克鲁斯海战,使日本一度在海上掌握着主动权。但是战役期间的历次海上搏杀也在逐渐消耗着日本海军的实力。诸如1942年的东所罗门海战日军损失1艘航母和61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而在1942年10月的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美国海军打破了日本夜战无敌的神话。同时多次海上夜战也让美国海军的战力得以提升。此后的诸多海战中,日本在海上的优势开始丧失。至瓜岛战役结束,日本海军损失了24艘军舰和1200名飞行员,陆军也伤亡了上万人。

而日本海军的惨重损失进一步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态势。日本损失的大型战舰、和诸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是难以弥补的。虽然美国海军的损失也大致相当,但凭借着世界顶尖的工业实力和强大的后备人才的存储数量,美国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这些损失。日本方面因海上力量损失惨重不得不由攻转守,这让太平洋战争陷入半年低潮。美国则借此机会积蓄力量为下一步的反攻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瓜岛战役之所以能成为转折点也与之前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紧密相连。

诚然,瓜岛战役的确给日本造成了重大打击,成为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但瓜岛战役却并不是唯一转折点。正是因为之前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对日本海军的层层消耗(特别是中途岛海战,使日本损失四艘重型航母、300多架飞机、110名飞行员。而海军航空力量的严重损失让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空中优势明显下降),使日本失去了向太平洋东部的大规模进攻能力,使太平洋地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趋于平衡。

而中途岛之后,日本和美国都把重心放在了所罗门群岛方向,并在随后不久的1942年8月正式爆发了瓜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在这种情况下,瓜岛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太平洋战争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如果日本胜利,日本的战略优势将会延长半年左右,但战争结果不变;如果美国胜利,美国将正式掌握战略主动权,日本将转为被动防御。而战役的结果就是历史上所发生的那样,日本以惨败收尾。

最后

综上所述,如果在中途岛海战后至瓜岛战役前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尚有一些战略优势的话,那么在瓜岛战役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残存的军事优势和局部的战略优势也都丧失掉了。战役结束后,日本开始改变战略部署,由此前的进攻转为防御。而美国在日本的绝对防御圈内订了一颗钉子,开始威胁到日本本土至东南亚的后勤补给线。也正是以瓜岛战役为界限,成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强弱的分水岭、这些都是瓜岛战役被作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重要原因。而后世部分历史学者也将瓜岛战役的意义和二战苏德战场的库尔斯克战役进行类比。


黎塞留的野望


日军是东方军队,自古东方人就崇尚阵地攻防、死拼硬打,十分看重军队打硬战的能力。因此二战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日军非常擅长打阵地战,对堑壕战也很在行。

二战时期,日军在瓜岛上进行了严密的布防,准备十分充分。美军进攻,而日军防守。进攻方伤亡惨重,伤亡比对手多几倍,是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之所以瓜岛战役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是盟国在亚太战局上,首次转守为攻。

在此之前,无论日军胜负如何,都是日军主动进攻或前进,盟军是处于防御状况。而瓜岛战役,是盟军主动进攻,日军处于被动防御状况。并且自瓜岛战役开始,太平洋战局发生了反转,出现了质变。日军自此逐步走向失败,而盟军则逐步走向胜利。

因此瓜岛战役,的确可视为二战时,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鬼影147951010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作为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转折点,其本质是因为此战的胜败与情报、补给、兵源、联合作战有较大的关联。而这些因素均是日方的弱势。


①情报:美方有澳方海岸观察员(Coast Watcher)的情报协助,这些澳方人员与当地土著结成同盟,而日方并不具备这一优势。虽然双方的侦察机拍摄的航空摄影照片均不能客观反映瓜岛全貌,但由于土著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以及与美军的合作,美方在战斗中往往能更真实地预估和了解日方的军力部署情况。


②补给:由于亨德森机场的丢失,日方失去了昼间的制空权,这使得日方为投送物资只能采取航速更快的驱逐舰,称为东京快车(Tokyo Express)。若使用航速较慢但是装载能力更强的运输舰,那么夜间的运输时间将更为漫长,运输舰将会在白天撤离时遭到美方航空兵的威胁。因此,日方在补给能力方面逊于美方。


③兵源:中途岛的重创使得日方丢失了许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而由于日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发生的各个海战中,并没能打出战术性的重大胜利。因此,海战结束后略占优势的美方,可以确保飞行员队伍的基本整体作战能力。


④联合作战:

由于日方昼间制空权的丢失,因此美方在战役期间可以进行空地协同作战。在奔腾小马山、海马山等后期的战斗中,美方从亨德森机场上放飞了陆战队的航空兵部队。这些战机可以在地面引导(烟雾弹)的帮助下,对日方战地进行对地攻击;美方人员也具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校正,而日方如果要进行空地协同,则来自于拉包尔的陆基战机的滞空时间将大幅缩短,她们也将遭遇亨德森机场“野猫”战机的威胁。


另一方面,日方昼间制空权的丢失,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夜间突袭。而丛林地带的夜间突袭对空间定位、通信器材、战果评估的要求较高,因此日方虽然具备联合作战的意识,但并未能成功地组织过一次有效地协同进攻。


大体说来,由于中途岛海战中双方战果的悬殊差距,这些差距虽然并未组织日方进攻的步伐,但却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充分揭露出了美日双方的核心实力。虽然美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并未完全换装 M1 加兰德,而且美方在几次海战中的打法都较为保守,因此长达半年的作战消耗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考验,胜过了对武器装备、舰队规模、装备损失等作战单位的考验。因此,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尤其是后者打得很“谨慎”)还有美国海军的战果和作战效率似乎并不理想,但是美方在上述四点中均占据着巨大优势。当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已元气大伤时,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战略转折点了。


以上一点浅见,欢迎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争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