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刺刀術遠超蘇聯,為何不和蘇聯拼刺刀?

秦皇見漢武


談及二戰時期的日軍,人們普遍對其有以下印象,第一,刺殺技術極高;第二,打槍打得賊準;第三,武士道精神洗腦嚴重,動不動就是萬歲衝鋒,或者失敗後來一個剖腹自盡。拋開射擊技術和武士道不談,二戰期間的日本兵非常“重視”自己的拼刺技術,說白了,日本人似乎把拼刺刀視為一種絕技。當然了,這也與日軍當時的作戰環境有關。

大家都知道,二戰初期,日本的主要戰場在遠東,而我國又是日本的重點侵略對象。即使是日本後來挑起太平洋戰爭,意圖染指東南亞,我國也仍然是日軍的重點針對目標。這種情況下,日軍的戰術戰法也大都有針對中國士兵的意味。再說了,日本人個子普遍較矮,他們的基本戰術與二戰時期我軍的訓練方式也大體相當。

筆者認為,日軍之所以苦練拼刺技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日軍深受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荼毒,基於此,他們往往把憑刺刀看成是作戰英勇的表現。別的不說,日軍發起萬歲衝鋒後,哪一個日本兵槍上沒有明晃晃的刺刀?衝鋒前,日軍軍官也往往會喊一聲上刺刀。

第二,二戰期間,我軍裝備極其落後,關鍵時刻只能向日軍發起衝鋒,刺刀、大刀成為最有效的近戰武器,為了適應作戰環境,日軍士兵當然也需要訓練拼刺技術了。

話雖如此,日軍拼刺技術再好,他們卻始終對蘇聯人無可奈何,從當時的作戰環境看,不是日軍不想與蘇軍拼刺刀,而是後者根本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尤其是二戰中後期,蘇軍的所有武器裝備全都領先日軍一大截,前者動不動就能生產上百萬支波波沙衝鋒槍,基層連隊都能保證人手一把。發起衝鋒時,蘇軍士兵又總是在坦克的掩護下交相前進,這種情況下,日軍根本沒有與蘇軍士兵近身拼刺刀的機會。

不過,如果真的拼起刺刀來,人高馬大的蘇聯人還真不是日軍的對手,或許是因為西方人高大卻不太靈活,也或許是因為蘇軍從來不練習拼刺技術,在僅有的拼刺對戰中,日軍完爆蘇軍。1938年,蘇日兩國軍隊在張鼓峰開戰,期間,兩國士兵展開了白刃戰,最終蘇軍陣亡110多名士兵,而日軍則只有4人喪命。諾門坎戰役中,日軍也曾利用地形因素,等待蘇軍靠近,並向其發起肉搏戰,結果依舊是蘇軍不敵。可是這又能怎樣呢?人家蘇聯人大多數情況下根本不與日軍接觸,八月風暴行動開始後,蘇軍僅耗時不到一週就切割消滅了60萬關東軍士兵,日軍拼刺技術再好也是枉然。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戰甲裝研菌,歡迎關注


戰甲裝研菌


因為蘇軍沒給日本近戰的機會,坦克前方開路,後方步兵補槍。

我們八路軍是彈藥不足不得已才打白刃戰,既然說到白刃戰,講一點,那時日本人都身材矮小,力量不足,大都1.5米—1.6米,上1.7米的都少。以我爺爺的親身經歷來說,他老人家1.8米,雖然很瘦,但是力氣大,日本人跟他拼刺刀一般要二對一,他曾經說過一刺刀捅去,日本人根本擋不住,直接捅死。有刀法的日本人比較難對付,會卸力。


玉面二郎


二戰日本倒不是不想和蘇軍拼刺刀,事實上日軍受武士道精神影響,雖然個頭小但拼刺刀能力遠強於蘇軍,也很願意和蘇軍肉搏戰來減小裝備上的差距,只不過在蘇聯機械化大兵團作戰以及猛如虎的波波沙衝鋒槍火力下,根本沒有近身拼刺刀的機會!

二戰日本戰場在東亞,陸地上主要面對的是中國這個打不死的小強這樣的對手,裝備比日軍何止差了一個檔次,在加上日軍貫徹的武士道精神下的、不怕死的萬歲衝鋒,與中國軍隊進行的肉搏戰經常發生,而且不得不說日軍近身肉搏也更厲害,屢屢得手。但是不得不說日本的陸軍裝備,相比同時期的西方主流如蘇聯、英國、德國、美國等整整落後一個時代,肉搏戰自然是更加落後的戰術思想了,雖然蘇軍和德國也會發生肉搏戰,但也是迫不得已,並非像日本那樣成為一種主流戰術!

日本人崇尚武士道,認為肉搏是士兵勇敢的體現,不拼刺刀的士兵不是合格的士兵。在中國戰場上,我軍彈藥和火器極度缺乏,甚至往往一次戰鬥一名士兵只能分發到5發子彈,部分軍隊連一人一支槍都無法滿足,所以不得已只能經常採用拼刺刀的肉搏戰。

客觀來說,二戰日軍士兵戰鬥素質是高於我軍的,而且日軍在訓練中非常注重三點:精確射擊、拼刺刀、精神洗腦(不怕死)。因此對於日本老鬼~子來說,400米射擊非常精準,在被偷襲後往往能第一時間組織有效反擊並造成我方較大傷亡;近戰拼刺刀也都是高手;至於不怕死的萬歲衝鋒更是衝散了很多的部隊,特別是一些二線部隊,武士道洗腦思想的加成下這種萬歲衝鋒讓日軍士兵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有些人可能會說,既然日軍裝備這麼差,為何在東南亞和美軍、英軍一樣取得如此大的戰果呢?東南亞地區是一個特殊地形,要麼是眾多的島嶼作戰,要麼是叢林作戰,機械化兵團根本就不大適合這些地區,再加上日本的空軍和海軍實力非常強大,作戰更加頑強的日本陸軍在前期反而更有優勢!

但士兵的素質,挽救不了戰術思想的落後和裝備的落後,這樣的劣勢慢慢的被顯現了出來。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的戰術素養參差不齊,裝備上更可謂“亂七八糟”,火力不足,糧食都不足,再加上兵員素質差距,導致中日之間拼刺刀往往都是我方吃虧較大,戰爭平均傷亡率更是達到了1:4。

但相比於蘇聯人來說,拼刺刀更本就不是訓練科目,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蘇聯人的烏拉衝鋒往往都是坦克部隊,伴隨著攜帶波波沙的步兵一起衝鋒,即使近距離作戰也是衝鋒槍的掃射,依靠波波沙強大且充足的火力讓德軍吃虧不小,蘇聯對日軍作戰也是依靠大兵團作戰,高效的組織模式讓無論中國軍隊都看呆了,波波沙更是讓近戰肉搏幾乎不可能!

而且早在1938年蘇日的張鼓峰戰鬥中,蘇聯就吃過日軍肉搏的虧。雖然蘇聯士兵個子更大,更威武,日軍基本都是矮子軍,但發生的肉搏拼刺刀的記錄卻是蘇聯陣亡110人,日本士兵陣亡只有僅僅4人,驚人的肉搏差距!

到1939年的諾門罕事件,日本坦克在蘇軍看來就像薄皮餡,火力上更是無法同蘇聯相比,但日軍躲藏在草叢中,依靠突然襲擊與蘇軍近距離搏鬥,肉搏狀態的蘇軍完全不是日軍對手,這也是諾門罕事件蘇軍陸軍在大優勢情況下,傷亡卻反而比日軍略高的原因所在!

諾門坎之戰後,日軍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協議》,一直到1945年蘇聯進攻東北的“八月風暴”行動,這時候的蘇聯裝備從火炮、坦克,到步兵的衝鋒槍應有盡有,日本空軍也都損失殆盡無力抵抗,而且在短短6天后日軍就宣佈投降,雖然投降後仍有部分繼續抵抗,但這場百萬人的大戰役,卻沒有任何日軍與蘇聯的拼刺刀記錄了,這時候的關東軍也非諾門罕時戰力彪悍的關東軍了,像靠近蘇聯近身搏鬥,那得問問蘇聯步兵手裡的波波沙同不同意了!

其實在整個二戰日本陸軍雖然裝備比中國軍隊強,但是世界同時期發達國家來說還是落後與一個時代,日軍陸軍裝備還處在一戰水平略高一點而已。而相反蘇聯在經過德國的閃電戰洗禮後,作戰能力也非二戰前的水平了,特別是波波沙衝鋒槍蘇聯一口氣生產了幾百萬支,甚至達到了整個連隊都裝備這樣的衝鋒槍。

拼刺刀肉搏的前提是能夠近身,但是波波沙這樣的衝鋒槍一旦近身一掃一大片,而日本嚴重缺乏這樣的衝鋒槍,一旦近戰步槍的作用就會大大縮水,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而在中國戰場,以及二戰前與蘇聯的交鋒中,全自動武器還沒有發明出來,各國步槍都還採用拉大栓的方式,上一次膛打一槍,雖然遠距離精度較高,但火力差,近距離爭分奪秒的時候更是連瞄準的機會都沒有,基本談不上火力持續性,因此如果兩個人面對面交手的話,對方拿刀,你拿步槍,第一發打不中的話,就沒有機會再開第二槍了,這也為近身肉搏創造了條件。

但是當蘇聯進軍東北時候,波波沙已經是蘇軍的基本配置了,71發大彈鼓火力,近距離根本就不存在打不中的問題。即使是一群日本並端著刺刀衝過來,一梭子彈鼓的子彈打出去倒下就是一大片,所以近身拼刺刀就不存在了!

在太平洋戰場,美國的奪島戰鬥中,日本的萬歲衝鋒遇到了美軍的大八粒,火力持續性也比較猛。到了後來美國更是面對日軍這種缺心眼的萬歲衝鋒,直接採用了火焰噴射器,這樣衝鋒過來再多也沒用了!

所以,隨著自動火器的誕生,大規模拼刺刀這種戰術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士兵裝備的刺刀更多用於訓練士兵的膽量,以及野外“求生”時使用了!


狼煙火燎


關於這個問題,日本的刺刀戰術遠超是肯定的,但後一句就問錯了,不是日本不和蘇聯拼刺刀,而是蘇聯不和日本拼刺刀。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的“豬突戰術”可以說震驚了沙俄士兵,一群有一群日本士兵,冒著沙俄重機槍火力的封鎖,不要命一樣往上衝。衝入陣地之後,便於沙俄軍隊短兵相接,拼起了刺刀。日本人雖然身材矮小,但是身體精壯,在白刃戰中所展現出來的強大殺傷力,擊潰了沙俄軍隊。日本從此之後,也就非常迷信白刃戰,並在裝備和訓練上都重點對士兵的刺刀術進行訓練。

日本為何如此重視白刃戰呢?一個字“窮”。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自動式火力對於日本來說可以說是消耗不起的,所以日本倡導單兵精準射擊和白刃戰。抗戰時期我們的部隊更窮,槍裡沒子彈,也就不得不和日本拼刺刀,而單兵素質和訓練卻又都不如日本,日本在白刃戰又往往能取得大戰果,不僅讓日本人自己,就是連我們也覺得日本人黨的白刃戰太厲害了。

白刃戰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氣勢如虹,遇見氣勢弱的對手,往往都不用真正的短兵相接,嚇就把敵人嚇跑了。比如《血戰鋼鋸嶺》裡面日本發動萬歲衝鋒的場面,如果是一些新兵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嚇得連路都走不了了。但《血戰鋼鋸嶺》的畫面同時也展示了,美軍同樣邊還擊邊撤退,同樣不真正的和日本人拼刺刀。這其實也就表明了,日本的白刃戰,在面對優勢對手時,對手根本不給日本人拼刺刀的機會。

那麼真正和蘇聯交鋒的日本,只有諾門罕戰役和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軍東北兩次。第一次諾門罕戰役,日本的武器裝備處於劣勢,但是士氣是絕對強於蘇聯的,具體有沒進行白刃戰不得而知,但是日本最後取得的近乎1:1的戰果就證明的了日本關東軍的實力。

那麼當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的時候呢?此時的日本關東軍,訓練不如人,武器不如人,連後勤保障也不如人。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有的師團甚至新組建不到兩個月,這時的關東軍,很難說刺刀術會強於經過慘烈的蘇德戰爭磨練的蘇聯紅軍。

還有當時的蘇聯紅軍,在於德國的作戰中,大集團坦克戰術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了。剛剛說士兵發動白刃衝鋒,是為了增加氣勢,嚇倒敵人。可當日軍的白刃衝鋒遇見了蘇聯的坦克洪流,是誰嚇破誰的膽子?尤其是東北的平原地形,坦克馳騁起來,根本勢不可擋啊!日本人難道要和坦克拼刺刀嗎?

再一點,提起蘇聯的代表性輕武器,你會想到什麼?當然是波波沙了,在配上五十發子彈的彈鼓,面對日本的“豬突戰術”,日本連衝到近前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能在五十米開外消滅你,為什麼要等你衝到近前呢?也就是說日本想拼刺刀,可是蘇聯人根本不給機會啊。

還有就是,蘇聯出兵之後,僅僅十天,日本關東軍就全部投降了,也許時間拉得長一點,還有可能發生幾次白刃戰。但是即使發生日本關東軍也是今非昔比了,論單兵素質,不如蘇聯紅軍,論士氣也不如蘇聯紅軍,怎麼比較都是敗。

所以說嘛,根本就是蘇聯紅軍不給日軍機會,蘇軍:“我處處都比你強,為什麼和你拼刺刀?”


狼君歷史


日本人咋不想和毛子拼刺刀啊,巴不得呢。

不吹不黑,要說拼刺刀的技術,日本士兵的拼刺技術在二戰時期的軍隊裡是數一數二的。日本隊士兵的訓練尤為注重單兵作戰能力的訓練,像射擊、格鬥等等,日本人信仰武士道精神,所以拼刺刀的訓練更是重中之重。日本編纂的《步兵典籍》中認為一場戰鬥的勝利應該是由拼刺刀決定的。日本軍隊完全將拼刺刀訓練滲透到行軍打仗的方方面面,不光在入伍時接收拼刺訓練,每個班組中還有拼刺教官,在休息的時候組織士兵進行拼刺訓練。所以別看日本人又矮又挫,可是拼起刺刀來可一點都不含糊。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軍隊為何熱衷於拼刺刀,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的武器和人員素養都不如日本軍隊的士兵,拼起刺刀來也不佔便宜甚至完全處於弱勢,中日士兵的戰損率達到驚人的4:1。



如果說日本士兵和中國士兵拼刺刀是找樂子,那麼和蘇聯士兵、美國士兵拼刺刀就是純屬無奈了,戰爭中後期蘇美兩國都裝備了半自動步槍和全自動射擊的衝鋒槍,並且動不動就坦克火炮覆蓋轟炸,日本士兵還在使用三八式步槍和九二式機槍。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的火力優勢蕩然無存,為了不讓自己在對方的火力優勢下捱打。日本人也只能去和對方拼刺刀。可是對方也不傻,我有優勢幹嘛還要用自己的劣勢去和你的優勢對拼呢?所以到了二戰後期,日本的萬歲衝鋒,只是白白去送人頭而已。



量子聊軍武


他倒是想啊。奈何人家蘇聯不幹。

人家有坦克,有大炮,工業能力強大,為什麼非要和你拼刺刀呢。

你日軍使用三八大蓋的時候,人家蘇軍已經使用波波沙了。

你說人家幹嘛要和你刺刀呢。


木子君的小屋


W君還是按照思路來給大家分析。

先說是不是,再說為什麼。

日軍的刺刀技術是否遠超蘇聯?

並不是,日本人在拼刺刀方面還真沒什麼把握能打得過蘇聯軍隊。

為啥這麼說呢?

俄國蘇沃洛夫元帥就曾認為“子彈是一個瘋狂的東西,只有刺刀是可靠的”

這話雖然有點不靠譜,但是還是能看出蘇聯當時的作戰思想的。

在二戰爆發前,蘇聯就已經在著手準備刺刀的訓練了。

在1938年頒佈的肉搏戰要領手冊當中,就記載有許多刺刀拼殺技巧。

這些技巧都是在一戰中對法國的作戰和內戰中留存下來的。

到了1940年的時候,紅軍軍官在40年版的肉搏戰要領正式將刺刀拼殺列為一項重要的基礎科目,所有紅軍新兵都必須對其加以學習。

再加上體格的差異,日本軍隊普遍比較矮,而蘇聯人高大威猛,所以但從拼刺刀上說,日本人還未必拼得過蘇聯人。

那麼,日本真的沒有和蘇聯拼刺刀嗎?


日本有沒有和蘇聯拼刺刀?


一開始,日本當然向蘇聯拼刺刀了,但是因為這個東西,日本再也不敢和蘇聯拼刺刀了。

他就是波波沙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是一款由蘇聯在二戰期間研製及生產的衝鋒槍,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子彈。這款衝鋒槍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900-1000發的理論射速。

而且這把衝鋒槍簡單耐用,造價也非常低。

到了戰爭後期幾乎蘇聯士兵人手一把波波沙。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當日本士兵將子彈退下槍膛準備和蘇聯人拼刺刀的時候。

蘇聯士兵就會掏出波波沙衝鋒槍,對只握著刺刀的日本士兵進行掃射。

這樣一來日本軍隊也漸漸不敢和蘇聯人拼刺刀了。


軍武數據庫


二戰,我軍和日軍拼刺不佔優勢,主要原因手上武器以及訓練都不如日軍,平時訓練,拿著木頭製作的刺刀對著不會動的木樁、稻草人練習拼刺刀,其次,招式華而不實,訓練時間短。而日軍平時訓練,拿著真槍真刺刀,士兵對練,甚至拿戰俘練習拼刺刀,白刀進紅刀出,不具備日軍的狼性與獸性。



其次,日軍練習拼刺刀,注重進攻性與實用性,招招斃命,在近身拼刺刀時,講求團隊協作,相互協防,彌補身材矮小的缺點。彼消此長,在和日軍拼刺刀,不佔優勢,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日軍刺刀術很強。

甚至認為日軍刺刀術遠超蘇軍,事實是這樣嗎?

這完全是主觀意識,事實上,二戰,蘇軍刺刀術並不比日軍差,蘇軍擁有日軍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身材高大,壯實,其次蘇軍步槍刺刀更長些,一寸長一寸強,同時刺出,必定蘇軍的刺刀先捅進日軍身體,其次,蘇軍武器裝備精良,彈藥充足,槍中有子彈,蘇軍是不會像日軍將子彈卸掉,進行決鬥,能用子彈解決的,絕不會同日軍拼刺刀,而且經常趁日軍正在卸子彈之時,直接開槍將日軍擊斃,日軍在與蘇軍近身拼刺刀時,沒少吃過這樣的虧,誰曉得蘇軍槍裡是否有子彈,因此,日軍不敢賭,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在我們觀看的抗戰電影電視劇中,經常看到我抗日軍隊和小鬼子拼刺刀場面,那為何經常出現拼刺刀的情況呢?抗戰時期,國家經濟困難,食物短缺,我軍將士營養不良,身體素質遠遠比不上日軍,另外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彈藥供應不足,和日軍拼刺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日本人的拼刺刀的技術很強,我軍吃虧很大。在當時的戰場上,我軍平均要犧牲五個人,才能消滅一個日本人,所以不要被抗日神劇所迷惑,質疑抗戰時期的艱苦性°


但日軍為何不敢和蘇軍拼刺刀呢?首先蘇聯軍人身體素質好,個個“人高馬大”在氣勢上就佔上風。另外蘇軍的武器裝備和日軍相比,要先進的多。

二戰時期,蘇軍是全球使用衝鋒槍最多的軍隊,僅波波沙衝鋒槍一款槍械,就生產裝備了數百萬支,戰士幾乎人手一支。所以日軍和蘇軍作戰,蘇軍根本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當日軍接近蘇軍時,波波沙衝鋒槍直接橫掃,就像割韭菜一樣成片的倒下。

(本文系原創,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看法)

謝謝閱讀多多關注!


風雨兼程170983658


說起日本和蘇聯拼刺刀,很多人會聯想到蘇聯是白種人,白種人人高馬大,而亞洲人特別是當時二戰期間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只有區區1米6,怎麼敢和蘇聯人拼刺刀?實際上,要說日本人前期不敢和蘇聯人拼刺刀是假的,後期日軍確實不敢,但這和高低胖瘦沒太大關係。

日本一直崇拜武士道,崇尚拼刺有幾百年的歷史,日本人幾乎每個男人從小都要學練拼刺刀。客觀地說,拼刺刀是日軍的一個強項。

蘇聯和日軍作戰,大致分為三個戰役。第一是蘇日之間的張鼓峰戰役,第二是蘇日之間的諾門坎戰役,第三是蘇日之間的八月風暴滿洲之戰。在這三個戰役中,最出名的蘇日拼刺大戰是張鼓峰戰役。張鼓峰戰役發生在當時的中國東北境內。1938年中旬,蘇聯突然佔領張鼓峰高低,日軍感到對自己不利,派7200多人進攻蘇聯,而蘇聯也調兵遣將派了2萬多人。

雙方圍繞張鼓峰爆發大戰,但僅僅半個月就結束了,最終日軍戰敗,放棄了張鼓峰,蘇軍傷亡2800人,日軍傷亡9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和日本在張鼓峰發生了白刃戰,蘇軍在拼刺中傷亡110多人,而日軍只傷亡4人,比例28比1,從這以後蘇軍再也不和日軍拼刺刀了。

到了諾門坎戰役,日軍還想和蘇軍拼刺刀,可蘇聯根本不給他們機會。看見揮舞戰刀的日軍,直接拿機槍掃射,讓日軍嚐到了死神收割的威力。打這以後,日軍也不敢和蘇聯拼刺刀了,但日軍並不是怕和蘇聯拼刺刀,而是刀法再好,也怕機槍。

抗戰初期,八路軍與日軍拼刺時,也吃了不少虧。日軍一個人可以對戰3個以上八路軍,參加平型關戰役的老八路回憶,當時八路軍也是採取“三打一”“五打一”的方式與日軍對戰,在局部形成人數優勢。日本人這種拼刺優勢,到了抗戰中後期不復存在,原因是八路軍強化了訓練,同時日軍緊急徵召的兵員素質降低,已是秋後的螞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