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您希望孩子在学校被“关照”吗?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提问和鼓励吗?希望孩子每天都积极向上吗?回答一定是yes 吧!为此您是否曾经给过老师物质感谢?是否建议孩子和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伍?是否承诺过孩子如果能考多少多少分给多少多少奖励?

其实,每一个家长无论多富有做多大官,为了孩子都愿意去低下头求别人帮忙的。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老师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其实并不是这些。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呢?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01家长首先要会【沟通】~心态

人们常说最好的语言就是微笑,微笑给予我们美好的心情和美好的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孩子进入高三后,家长常常抱怨对孩子束手无策,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实际上隐喻着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话语权,甚至是没有了话语权。但这个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家长。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让我们失去耐心,心态逐渐失控,所以说,用不好的心态去处理不好的事情,那得到的也一定是不好的结果。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01家长首先要会【沟通】~时机

家长要学会把握有效的时机。既然要沟通就一定要把握好的时机,切忌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随口即来,有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常犯的错误就是不在乎孩子情绪的好坏,直接进行说教式交流,孩子在情绪低落时就要换换话题,不要直接谈学习的问题,沟通的过程中不进行思考张嘴就来是不行的,不加思考的沟通,结果也就不尽人意。“懂闭嘴,敢发声”是需要条件的,在不该说的时候不说,在该说的时候斟酌再说。选准好的时机沟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家长首先要会【沟通】~方法

交流要讲究方式方法。理性的家长往往采取缓和式沟通,例如趁孩子出门时发个短信,微信文字留言,语音留言等等来倾述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在接收到父母的信息后会反复回味,进行思考,会考虑到父母出发点以及自我反思,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01家长首先要会【沟通】~内容

好的内容会引导好的方向。一切的铺垫式沟通,最终都是为了引导一个好的方向,好的方向一定需要好的内容去引导。积极向上的内容要配合着成功案例,故事的趣味性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去,领悟到精神,从而达到效果。这与一味的批评会形成很大的反差,其效果屡试不爽。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02家长要学会【尊重】

学会尊重孩子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是独立个体,孩子希望有存在感,希望自己能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而家长往往在孩子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地位”不平等,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不能进行平等交流,这一点是值得家长反思的。

做得好,不表扬。

做得差,无纠正。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无所谓了。

好与不好之间没有没有明显的界限,那么孩子在界限中徘徊,没有丝毫存在感,甚至通往今后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偏。

只有尊重孩子的存在感,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想法。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03家长要学会【信任】

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学校之间彼此的信任是提分的保障!

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充分信任学校。什么是信任,就是相信并委任。当孩子出现学困时,我们应该分析原因,冷静处理,与老师共同想办法。相信学校能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而不是不问缘由马上与学校树敌。

疫情期间,当班主任希望家长配合拍照片打卡查看学生在家学习状态时,是班主任对家长的信任,相信家长能与学校配合好,孩子在学习中的进步,班主任老师很快就会捕捉到,会及时的在群里进行表扬,会与家长互动,这正是告诉家长孩子学习的态度较好,那么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的闪光点予以认可和表扬,这样孩子更能获得存在感,成功感。学习也会更有动力。而反之,家长在回复班主任表扬孩子的这个事件上用了“知道了”、“嗯”、“收到”甚至是一个普通表情,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积极性是相互感染的,你积极地与班主任互动,感谢老师对孩子学习的照顾,那么老师在上课时会对孩子更加关注。

04家长不要吝啬【表扬】

积极的表扬让孩子更有动力,能拉进彼此的距离。我们不要忘记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蹒跚学步又到吃饭穿衣,他的言行举止从小到大做的所有事情你都看在眼里,他一定有一件事情令你振奋,并引以为傲,但这大多发生在孩子小的时候。随着孩子长大,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也会导致家长产生距离感,于是批评开始多与表扬了。家长与孩子的分歧导致矛盾层出不穷。这时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心平气和像朋友一样坐下来聊聊,哪怕是调侃的方式中掺杂着嬉闹也好过于高高在上的说教。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爱他就说出来,去表扬他,十七八岁的年纪需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05家长要学会理性【评价】

特别是对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的评价。家长对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这个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往往老师在了解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欠缺客观性。希望把孩子的分数说高点,给老师更多的压力,让孩子提更高的分,但这个做法却是犯了大忌!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不理性评价,通常会误导到老师在升学规划中定的目标过高,而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自己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从而感到疲惫没有动力,于是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可控的目标会更有效果。成长的根本一定是理性的评价。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理性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地阐述孩子的实际情况,老师会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无论是教学还是德育,学校能更准确地做好孩子的成长手册和学科诊断,切勿自欺欺人。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朋友, 珍惜陪伴吧!

八月后只能挥手告别,道路且长,从此一路都是他(她)的风光。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儿「幸运」一定眷顾你的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