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祕魚類的生長

漁民的想法很簡單,想讓魚兒長得快,但有時候這並不是通過多投飼料就能解決的事。如果不綜合考慮魚類的生長特性,盲目加大投餌量,只會加速敗壞水質,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果。

其實,只有在特定的生長階段,針對性的增加投餌量才能取得理想的養殖效果,因此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魚類的生長規律。

那麼,魚類的生長有什麼規律呢?

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表現出不同的生長特性。魚類的生長和高等哺乳動物相似,在性成熟之前也有一段生長最快的“青春期”,在性成熟之後,魚類的生長速度就變得十分緩慢。總體來看,魚類體重、體長的生長規律呈現出不對稱的“S”型(如下圖所示),在性成熟之前的仔魚期、稚魚期和幼魚期是主要的生長期,其絕對生長速度最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最高。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如上圖所示,在魚類的主要生長期增加投餌量、改善營養,就能夠在最短的養殖週期內加快魚類的生長,增加養殖產量。那麼,除了在生長期增加投餵,魚類的生長還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5大方面。

1.養殖魚類的體型(種類)

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都一樣,個體的體型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也就是個體龐大的物種,其後代的體型一般也很大,魚類也不例外。

魚類的生長速度與個體的大小密切相關,體型大的種類,生長速度比體型小的要快的多,這一點也與常識相符。通常用體重和體長為指標來衡量個體大小,根據這個標準,我國76種主要養殖魚類可以分為4種類型:小型魚類、中型魚類、大型魚類、巨型魚類。

  • 小型魚類有8種

小型魚類中比較常見的有泥鰍、斑點鬍子鯰、中華烏塘鱧、大銀魚等,此外還有斑海馬、公魚、山女鱒以及有“淡水魚之王”稱號的香魚。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水產養殖業常見的小型魚類,除了泥鰍,其餘的經濟價值都很高

  • 中型魚類有33種

中等體型的養殖魚類中很多都是名特優水產,常見的有黃顙魚、黃鱔、鱖魚、加州鱸、鯪魚、銀鯽、高白鮭、白點鮭、真鯛、黑鯛、大黃魚、半滑舌鰨、赤點石斑魚、許氏平鮋、暗紋東方魨、藍鰓太陽魚等等。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水產養殖業常見的中型魚類,經濟價值普遍較高

此外,不常見的種類有黃蓋鰈、花尾胡椒鯛、紫紅笛鯛以及大瀧六線魚(青島沿海經常可以釣到野生的大瀧六線魚,但人工養殖的很少見,其幼苗如下圖所示)。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大瀧六線魚的幼苗,體色很漂亮

  • 大型魚類有30種

我國的大宗淡水魚中有很多都是大型魚類,“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就在此列。常見的淡水種類還有鯉魚、革鬍子鯰、大口鯰(在美國叫catfish)、長吻鮠、蘇氏圓腹魚芒(也叫淡水鯊魚)、匙吻鱘(鴨嘴魚)、虹鱒、大馬哈魚、短蓋巨脂鯉(又名淡水白鯧)等。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常見的海水種類有鰻鱺、鯔魚、軍曹魚、大菱鮃、牙鮃、紅鰭東方魨、美洲條紋鱸、花鱸、卵形鯧鰺、杜氏鰤等。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 巨型魚類有4種

體型最大的魚類都屬於鱘魚家族,如果中華鱘、西伯利亞鱘、施氏鱘、俄羅斯鱘。由於鱘魚一般需要

10年以上才能夠性成熟,如果不是專門做魚苗繁育的,只需要餵養1年半-2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西伯利亞鱘

注意:鱘魚類的人工養殖行業可能會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有媒體稱鱘魚類的馴養繁殖與養殖都是禁止的,但具體的實質性政策和文件還需要進一步觀望。

2.養殖魚類的性別

對於多數水產養殖魚類來說,雌性的生長速度要比雄性快,比如半滑舌鰨、鯔魚、星鰈等,有的種類雌雄個體生長速度差異不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黃魚。對於羅非魚等少數種類,雄性的個體生長速度比雌性要快。

另外還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極少數魚類雌雄個體生長速度會隨著體重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鱖魚就是這樣一種魚類,在體重小於170g時,雌雄鱖魚的生長速度並沒有顯著差異;體重在170-800g時,雌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快於雄魚;當體重大於800g時,反轉出現了,雄魚的生長速度開始趕超雌魚。但總體來說,在2斤之內,雌魚的平均生長速度要大於雄魚,2斤以上則是雄魚大於雌魚。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從鱖魚的生長特性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種啟示——如果生產目標是要養成大規格的鱖魚,那麼就要儘可能多地選擇雄性的魚苗,反之,就要儘可能多地選擇雌性魚苗。如果在放苗時這樣安排,那麼在預定的時間內,就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經濟效益也就更高。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快速地將不同性別的鱖魚幼苗區分開來,因此鱖魚的性別控制技術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3.養殖魚類的生長水溫

首先對於廣溫性魚類來說,其生長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比如,廣東養殖的花鱸比黃、渤海地區的要快,河南養殖的俄羅斯鱘比北京的快,武漢水庫放養的施氏鱘比俄羅斯的要快。

其次,對於狹溫性魚類,也就是冷水魚、亞冷水性魚、暖水魚和溫水魚,同樣也符合這種規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冷水性魚類——虹鱒,在14℃時的生長速度明顯比9℃時要快;暖水性的大黃魚在

25-35℃時的生長速度比17-22℃時要快。而對水溫的精準控制,目前的工廠化養殖模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雜交新品種的生長比普通品種快

雜交後代同時具有親本雙方的性狀優勢,在生長速度、抗逆性、繁殖力、產量及品質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比如荷包紅鯉(雌性)與元江鯉(雄性)雜交得到的荷元鯉,其生長速度比父本快21.2%-23.2%,比母本快30.05%-38.57%;散鱗鏡鯉(雌性)與興國紅鯉(雄性)雜交得到的芙蓉鯉,其生長速度比母本快40%,比父本快60%左右。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散鱗鏡鯉

5.水質:pH、水的肥度、溶解氧

其他環境因子,比如pH、水質的肥度、溶解氧等都會影響魚類的生長,它們的作用機理各不相同。

  • pH

pH值是養殖水體中的一個綜合指標,養殖水體pH的動態變化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當變化幅度過高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問題了。在傳統的池塘養殖中,夏季中白天水中的浮游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產生大量的氧氣,這會導致水體pH值的升高——早晨的pH為6.5-7.0,中午會升高到9.5-10.0,當變化幅度超過3個單位時,就要及時調節水質了。

  • 水質的肥度

不同的魚類喜歡不同的水質,一般來說,鰱魚、鱅魚、鴨嘴魚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更喜歡肥沃的水質。一些耐低氧的溫水性魚類也喜歡棲息在肥水中,比如鯉魚、鯽魚、鰻鱺等。而虹鱒魚、大西洋鮭等冷水魚和鱖魚、真鯛等肉食性魚類喜歡清新偏瘦的水質。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典型的冷水魚——大西洋鮭

  • 溶解氧

人工養殖條件下,冷水性魚類對溶解氧的要求很高,要求一天24h中有2/3的時間在6mg/L以上,其餘的任何時間都不能低於5mg/L。比如鮭鱒魚類,其適宜的溶解氧含量為

6-7mg/L,但當溶解氧降低到3.0mg/L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現窒息死亡的現象。

再比如香魚,在養殖期間,溶解氧含量不能低於5.0mg/L,否則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當水體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到2mg/L的時候就會窒息死亡。

相比之下,溫水性、暖水性魚類對溶解氧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我們最常見的鯉魚,當溶解氧降低到1mg/L的時候依然能夠正常生存,只有當溶解氧進一步降低到0.2-0.79mg/L時才會出現浮頭現象。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鯉魚

6.養殖密度

在自然狀態下,魚類的生長需要佔據一定的空間與資源,當空間變小或資源衰退,魚類的生長就會受到脅迫。同樣的道理,當養殖池塘中,投放的魚苗數量過多,每一尾魚所平均分配到的空間與資源就會大大減少,產生的脅迫效應會嚴重限制魚類的生長。養殖密度過大的池塘,甚至還會出現“光吃料不長肉”的現象。

研究人員曾對尼羅羅非魚的最佳生長密度做過研究,實驗設立了養殖密度分別為45尾/m³、54尾/m³、63尾/m³、72尾/m³、81尾/m³以及90尾/m³的6個平行對照。結果發現,當尼羅羅非魚的密度達到54尾/m³時生長速度最快,超過這個密度時,尼羅羅非魚的生長和免疫功能都會受到抑制。

【水產養殖】魚兒怎樣才能長的快?6大因素揭秘魚類的生長

尼羅羅非魚

另外,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還能夠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的幾率,增加養殖的成功率。特別是近年來生態養殖理念的推廣,多品種、低密度的混養模式越來越普遍,這樣能夠生產出質量更高、肉質更好的水產品,自然也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總結

魚類的生長會直接受到外界生態條件的影響,這種影響要比哺乳動物更加明顯。除了與養殖品種及其性別、營養條件、水溫、水質(pH,溶解氧,鹽度、肥度)等直接相關外,養殖模式、養殖密度等人為管理也會影響魚類的生長。把握好這些要素並應用於生產實踐,更容易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關於養殖魚類的生長,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那麼歡迎點贊關注、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