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二戰德國軍事的錯誤認知第二部:虎式坦克?對不起,我沒見過耶

虎式坦克,作為一款在1942年開始服役的坦克,憑藉著強勁的火力、堅固的裝甲、優秀的機動以及高大帥氣的外形。不僅在二戰屢立奇功,且在半個世紀多後仍然在很多不同場合裡被人提起,甚至還出演了不少電影,如此高的熱度和經久不衰的魅力足以證明這款武器的傳奇性。但遺憾的是人們都是熱衷於造神和造謠的動物,虎式坦克這種強勁的吸粉體質也意味著它也不能免俗,在一次又一次針對虎式坦克的討論中,各種天馬行空想當然的說法層出不窮,而虎式坦克也在這種環境下從一款帶有先天不良的優秀武器,搖身一變成為毀滅之神。


對二戰德國軍事的錯誤認知第二部:虎式坦克?對不起,我沒見過耶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款坦克,但是我不太想去聊虎式坦克的性能數據、經典戰例、亦或者虎式和別的二戰知名坦克站樁對抽會怎樣,因為這些東西已經在不同場合裡被無數次的討論過了,不僅在網上被討論,各種文獻、回憶錄、甚至於電影遊戲都對虎式坦克的性能戰例作出了或精準或直觀的體現與描述,想了解的同學只需百度一下。我們今天就單單說虎式坦克作為一款在二戰中服役的坦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對於立場不同的各個國家參戰士兵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

虎式坦克過的最舒適的時間就是它服役的一兩年左右,橫空出世,所向睥睨,沒有天敵的環境下虎式真的可以說是在戰場上擁有威懾敵人心靈的力量。不過阿喀琉斯還有個腳後跟呢,虎式的弱點那就不止一處了,可靠性不行、維護困難堪稱後勤噩夢、耗油腿短、造價高、生產工時長。對陣T-34不能打出1:5的交換比就有點血虧了。再加上到了戰爭後期,蘇聯各種新式武器入役,英美盟軍也開始對坦克作戰方式作出了調整,虎式的日子就開始愈發艱難起來,直到後期完全停止生產。


對二戰德國軍事的錯誤認知第二部:虎式坦克?對不起,我沒見過耶


由於虎式昂貴的造價和數倍於T-34的生產工時,從服役到退役一共生產了1355輛,這是一個什麼概念?謝爾曼在戰爭期間生產了49230輛,而T-34則造了約45000輛,還不算應用其底盤的其他戰鬥車輛。就算所有虎式都不用輪換部隊來進行必要的維修和養護的話,一次性可以投入戰場的虎式數量也並不多,就這還要分出相當一部分去西線以及北非。這種數量放在東線戰場那種地獄一般的戰役規模和戰場寬度來說,虎式坦克就彷彿泥牛入海不見蹤影,很難在戰役層面上翻出任何有意義的浪花。正因為如此,很大部分蘇聯以及盟軍大頭兵,甚至於坦克車組,打到戰爭結束其實都沒有真正見識過虎式,知乎裡關於虎式坦克有這麼一個高贊回答我很喜歡:“最優秀的坦克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在我身邊用發動機和主炮的轟鳴安撫我的恐懼,給予我信心,而不是我在東普魯士被吊打,然後你告訴我魏特曼在波卡基有多牛逼,,,,,,”。


對二戰德國軍事的錯誤認知第二部:虎式坦克?對不起,我沒見過耶


對於蘇軍士兵來說,服役不久的虎式坦克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存在,正面硬鋼很難有戰果,只能憑藉多部隊配合,合理運用戰術和地形才能有效的對抗虎式坦克。而在戰爭中後期隨著蘇軍多種新型裝備入役,其中諸如T-3485、SU85、IS2等等武器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迎頭痛擊虎式,蘇軍士兵面對虎式的壓力驟減,看見虎式心態也從最開始的手足無措變成嚴陣以待再變成謹慎樂觀。當然咯,有這種心路歷程的蘇軍畢竟是少數,別忘了很大一部分蘇軍士兵打完全場都沒見過虎式坦克。

對於英美士兵來說,虎式坦克也對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但是整個西線戰場打下來,虎式並不是什麼可以阻擋盟軍士兵腳步的武器。尤其是歐洲的地理條件極大限制了虎式交戰距離的優勢,在加上盟軍的空中優勢以及後期坦克作戰觀念的改變,虎式其實過得很不如意。不僅虎式過得不如意,效率上千的大佬卡爾尤斯哪怕換裝獵虎也過得同樣悽慘,只有白天躲在橋洞下這樣才能維持得了生活。(泥濘中的老虎一書中有此描寫,此書超值,推薦購買。)和東線戰場一樣,由於虎式本來數量稀少,很多盟軍士兵也同樣是打滿全場卻未能窺見虎式坦克真容,當然咯,波卡基的英軍士兵是個例外。


對二戰德國軍事的錯誤認知第二部:虎式坦克?對不起,我沒見過耶


虎式坦克是明星坦克,吸粉坦克,能在為數眾多的遊戲和電影裡出演配角也是對其流量的認可,驚豔的戰損比更是說明了虎式坦克作為裝甲車輛的戰鬥力。但是也僅止於此了,各種先天缺陷和錯誤的理念讓虎式坦克只能在帝國的餘暉裡匆匆落幕,而它的兩個主要對手(人頭),謝爾曼和T34,不僅打滿全場,甚至一部分改進型號在相當多的國家裡一直服役到冷戰的中後期,不少轉為民用的底盤更是一直被使用到今天。虎式坦克確實很強,但卻不是在所有意義上都是最強,結局的落寞更是為其增添了一抹悲壯的色彩。先是出道即巔峰,縱橫戰場無敵手。然後雙拳難敵四手,苦苦支撐。再到最後戛然而去,卻又被世人談論到今天,也許這就是傳奇應有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