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关山五十州——岳阳打造“中国磁都”纪实

收取关山五十州——岳阳打造“中国磁都”纪实

岳阳县高新技术产业园。

(岳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

吴广 亚平 罗平 陶玮

上世纪60年代,岳阳老“电磁人”千方百计将电磁铁产品争取到当地生产,开启了岳阳电磁铁的生产历程。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岳阳冶金磁力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岳阳因此被誉为“中国磁力设备产业化基地”“中国磁都”。

隆冬时节,岳阳经开区内的几家电磁企业车间里电弧闪烁,生产一片繁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国祥说,岳阳冶金磁力产业,裂变出30余家过亿元资产的企业,形成了以中科电气、科美达等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高铁、矿选等领域,占据着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推动着中国电磁冶金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破茧成蝶,绽“岳磁产业”之花

半个世纪前,岳阳县电机厂的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开始了“岳阳电磁”艰苦创业历程。1966年,文革席卷全国,该厂受到冲击,生产瘫痪,职工面临失业,机遇却悄然而至——厂里接到了试制生产25台电磁铁的计划任务。

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电磁铁的试制工作亦是如此。1968年,电磁铁试制人员凭着蚂蚁啃骨头般的拼劲,仅用3个月时间,就试制出5台电磁铁,成为岳阳首批“电磁铁”。

1971年,岳阳县电机厂的电磁铁车间被划至岳阳地区机械厂。次年,机械厂改名为岳阳地区电机厂,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专业生产电磁铁的企业。电机厂不生产电机,却专业生产电磁铁。为了改变这种名不符实的状况,于1980年更名为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以下简称“岳磁”)。

建厂初期,岳磁制造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1981年到长沙参加全国机电产品交易会,成交额为零;而当时国内各大钢厂、港口每年要耗费几百万美元从国外进口起重电磁铁。

如何扭转局势?时任岳磁厂长、人称“周大胆”的周觉锐意改革,带领团队摒弃计划经济时期“等靠要”的销售模式,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完善销售体系,大胆“下海”闯市场。成立电磁装置研究所,建立电磁铁成套装备中心试验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大量聚集,产品总值迅猛增加。

1983年,岳磁被国家列为首批中日合作诊断改造企业;1986年,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一跃成为全国起重电磁铁行业的主导厂、亚洲最大的专业起重电磁铁生产企业。此后,岳阳电磁产品成功返销日本,畅销美国、新加坡、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岳磁产业”之花绚丽绽放。

乘风破浪,塑“中国磁都”之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岳磁无力应对市场变化,负债累累。1998年,岳磁历经7年调整改制后还是宣告破产。调整改制的阵痛,如同婴儿降生,带来了新生和希望。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遂百舸争流,群雄逐鹿。此后,在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原岳磁厂许多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以全新姿态创新创业,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8年,行业已发展出30多家企业,产品品种由几十个发展到上千个,年销售量由不足1亿元上升到近10亿元,接纳4000多人就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

1997年,技术工程师廖志强带领原岳磁10多个下岗工人创建了科美达公司,现已发展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装备制造水平在湘北地区首屈一指,创新研发能力居电磁行业领先地位,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和北美CSA认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初,原岳磁厂下岗职工余新、禹玉成等人,筹资600万元注册了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创业之路。2009年,中科电气成为国内电磁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现有70多项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应用于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工程机械等多领域,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为了改变行业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低价竞争等现象。2008年7月1日,政府牵头、企业协作成立了岳阳市电磁制造行业商会,宣告“岳阳磁都”确立。

一路铿锵一路歌。在市工信局的组织协调下,“国家磁力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磁力设备标准化工作组”落户岳阳,结束了磁力设备行业没有国家标准的历史,确立了岳阳磁力产业的全国领先地位。 2012年11月,中国首届“工业磁力及熔炼技术装备展览会”与高峰论坛在岳阳成功举办,向世界亮出“中国磁都”的闪亮名片。

握指攥拳,铸“创新发展”之魂

岳阳电磁传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新兴产品市场占有量却不足50亿元。如何做大做强岳阳电磁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行差异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岳阳电磁行业商会会长余新称,各企业已达成共识:加速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电磁产业集群;在“标准统一、型号统一、价格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保持产业链有序运作。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省工信厅组织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017年11月,岳阳被确定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电磁产业试点地区。

岳阳市委领导同志多次到岳阳经开区调研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标杆企业,示范带动全市企业发展壮大,振兴实体经济,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握指攥拳,同心合力。岳阳坚持政府、企业、行业三方联动,执行《岳阳电磁制造行业自律公约》,构建行业标准,加快差异化发展;建立产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聚集全国70%的电磁技术人才;将电磁及磁力装备产业链纳入12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工信局顺势而为,指导中科电气、科美达、大力神、华中科技、鸿升电磁、强力电磁、新一步科技、岳磁高新8家骨干企业合资合作,成立了湖南和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政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总经理肖文长说,公司正致力于研究攻克工业磁力共性关键技术,储备核心知识产权和成果,孵化应用转化基地,打通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

“岳阳制造业正昂首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余国祥说。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新金宝1300万台打印机、华为高端制造等项目纷至沓来,岳阳电磁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以中科电气、科美达为代表的企业拥有专利400多项,每年申报冶金磁力相关专利超全国75%;世界上最大断面的电磁搅拌控制系统成功研发;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制动与受流装置投入市场,打破德、日等国垄断;神舟飞船携带的试验用成套电磁搅拌装置、用于冶炼中国航母部分特种钢材的电磁搅拌设备相继研发投产……岳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实力与品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展望未来意气风发:岳阳将聚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部署,抢抓快速发展机遇,攻克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国际市场,营造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