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民族的盛衰

契丹指北宋時期的遼國。契丹本是東胡(春秋時強盛一時的北方少數民族,因居於匈奴以東而得名)的一支,自北魏開始在遼河上游活動,以牧獵為生,逐水草而居,逐漸形成八個部落。

契丹民族的盛衰

唐代時,契丹部落先是臣服於突厥,突厥被唐打敗後,又歸附於唐王朝。其首領被唐封賜為都督,管理契丹故地,逐漸形成有勢力的地方政權。907年,唐朝滅亡,有才能的耶律阿保機被選為新可汗,領導契丹人陸續征服突厥、吐谷渾、党項等部,契丹成為新的北方霸主。

契丹民族的盛衰

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宣佈建國“契丹”。契丹趁中原大亂,向南擴張。後因契丹佔有漢地越來越多,統治的漢民數量猛增,為取得漢人心理認同,改國號為遼。後晉石敬瑭為得契丹出兵助其與後唐作戰,對契丹自稱兒臣,且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契丹騎兵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中原。

契丹民族的盛衰

北宋初建時,遼國領土包括今山西、河北、東北大部和蒙古草原在內,其面積大約是北宋的兩倍。北宋一直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好關起北方門戶,多次派軍隊攻遼,甚至宋真宗御駕親征,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只得通過每年向契丹賠款供絹來換取和平。

契丹民族的盛衰


後來金國崛起,於1125年滅遼。遼亡後一些遼國貴族又跑到新疆以及中亞地區建立西遼,後也覆滅在了蒙古大軍的鐵蹄下。此後,契丹民族逐漸融入漢族或其他當地民族之中。

小編有話說: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契丹是這樣一個民族。她是個最神秘的民族,來無影去無蹤,以最耀眼的方式登上歷史舞臺,卻又驟然消失。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與猜測,同時也帶給人們無盡的爭論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