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 情景難題 -

在開篇之前,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讓你在今天獲得5000元和明天獲得5500元兩個選項中進行選擇,你會怎麼選?

如果讓你在選擇30天后獲得5000元或31天后獲得5500元的話,你又會怎麼選呢?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 書中的答案 -

《思維騙局》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選擇就是由我們今天介紹的“未來貼現效應”決定的。

一、未來貼現效應是個啥?

在解釋未來貼現效應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概念:貼現率。

我們的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比如,10年前的5000塊錢跟現在的5000塊錢,那價值肯定不一樣,現在的5000塊錢再過10年,價值又不一樣。假如現在的5000塊錢,1年後相當於6000元的價值,中間這個換算率就是貼現率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舉個例子:如果貼現率是20%,現在的5000元一年以後就是6000元(5000+5000*20%),1年後的6000就相當於現在的5000(X+X*20%=6000,求X)

接下來我們看看未來貼現效應是個啥:

我們以開篇的案例為例來說明: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主流經濟學薩繆爾森認為,如果某人在第一個在第一種選擇了A今天獲得5000元,那麼,在第二組的A1和A2中也會選擇A1,因為在他認為

貼現率是固定的,與時間無關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貼現率並不是每個時候都一樣,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人們的決定也會隨著不同時間的貼現率做出不同的選擇。

為此,泰勒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以奧瑞岡大學的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實驗,實驗中他要求學生們寫出自己認為一個月後、一年後以及10年後用多少錢可以提到眼前的10美元。學生們給出金額的平均數分別為

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貼現率分別是345%、120%、19%。

該實驗告訴我們,不同時間點適用的貼現率並不相同

行為經濟學中把這種由於決策時間不同、折現率/貼現率不同造成的前後偏好的不一致的現象叫做未來貼現效應。

為了證明未來貼現效應,卡內基梅隆大學喬治·勒文施泰w'sa因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德拉岑·普雷萊茨教授作了開篇的那個實驗: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結果發現,選擇今天獲得5000元的人幾乎都選擇了在31天后獲得5500元,而選擇在選擇30天后獲得5000元的人非常少。

二、為什麼會出現未來貼現效應

未來貼現效應之所以會出現要分兩部分去看:

1. 在第一組中,選項A(今天獲得5000元)和選項B(明天獲得5500元)中,一般人都會選擇A,這是因為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都存在這些想法: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l 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

在人們的意識中,認為我們的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如果選擇現在擁有,那麼就不必擔心因為風險帶來的損失,而如果選擇未來擁有的話,正好相反,所以人們總是希望規避這種不確定性,即規避風險與偏好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案例中人們可能會想,我今天能拿到5000,相比今天,明天屬於長遠的了,萬一我今天不拿,今天到明天這段時間出現什麼事情,拿不了怎麼辦?

l 將當前的消費推遲到以後進行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損失

在人們看來,將當前的消費推遲到以後進行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損失,這種情況下貼現率的高度要看把消費推遲到未來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損失,而且人們往往更看中現在的價值。

比如,今天看中的某件衣服或者某個包包打折,我今天拿了5000,我可以2000塊錢買到,如果我明天拿5500,但是我要花3000才能買到,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今天打折的包包放到明天再買本身就是一個損失。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2. 在第二組中,選項A1(30天后獲得5000元)和選項B1(31天后獲得5500元)中,一般人都會選擇B1,這是因為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都存在這些想法: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對於他們來說“今天”和“明天”相比,“明天”看起來不僅遙遠而且風險大,但是在第二組中正好相反,30天只比31天多一天,人們就會想既然已經等了30天了也不差再等一天,況且多等一天還有500塊拿,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根據未來貼現效應的內容,人們在決策前,相較於長遠利益,人們更傾向於眼前,某種意義上也屬於一種非理性陷阱。


三、未來貼現效應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很多人都有一種傾向,就是避免從事一些需要在短期內付出成本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其收益的活動,我們都喜歡近在眼前的滿足感。

比如減肥,我們都知道,減肥這件事情急不得,慢慢堅持運動、肯定能瘦,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歡近在眼前的滿足感,所以選擇不吃飯、過度的節食,已獲得短期內瘦下來的快感。

這也正是現在很多減肥產品使用的套路,比如說,7天不節食瘦10斤啊,20天瘦30斤啊等等。

30天后得5000元、31天后得5500,選哪個最好?未來貼現效應告訴你

除反映出大多數人缺乏耐心以外,這種行為更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貼現者對現在和未來的同一件事的判斷是不一致的。

比如現在的知識經濟時代要求大傢俱有快速的學習能力,為此,很多人都報了各種輔導班,有些還很貴,但是報了以後我們發現,其實,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人其實非常的少,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總是說,反正明天也可以去,那就明天去吧!

所以,根據未來貼現效應也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要獲得長遠利益,除了必須有著眼於未來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自制力應對自己一次次的衝動,戰勝心中非理性的貼現心理,堅持就是勝利可是一句大實話。

當然,你也可以將長遠利益分解,形成一個個短期利益併為之奮鬥,這樣對於我們來說更容易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