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号称“面包篮子”,为什么1932年苏联会发生乌克兰大饥荒?

建宁李俊阳


先说个题外的。5.9胜利日,2019年莫斯科红场阅兵式后,照例是“不朽的军团”游行。这项活动自2012年开始以来,不但涉及了俄罗斯各大城市,还包括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家,发展到今年,已经增至5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法国、葡萄牙,甚至包括中东国家和“反俄急先锋”波兰。

而乌克兰这边呢,不但禁止民众参加“不朽的军团”活动,还有高官提议,要效仿“不朽的军团”的模式,整一个“受苏联迫害者军团”大游行。建议那些在斯大林时期被压迫过的乌克兰人的后代们,高举自己前辈的照片,组成“受迫害者军团”,趁着其他国家“不朽军团”游行的热度,进行“受迫害者军团”游行,来达到震撼世界,“教育”国民的效果.......

(像下图这样打苏联旗帜,唱苏联国歌,拿俄语标语,佩戴橙色条纹的“近卫军绶带”的活动,在当今的乌克兰都属于违法行为)
这是多大的仇恨,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早在沙俄时期,乌克兰就已经被视为俄罗斯帝国的粮仓,压迫乌克兰农民的传统源自罗曼诺夫王朝。到了苏联时期,最初,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有产者被强行”镇压”,占人口多数的乌克兰中下层人民还是挺欢迎苏维埃政权的。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此时的乌克兰有过生动描述,苏联初期的乌克兰的赤贫阶层,的确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苏联刚站稳了脚跟,就轰轰烈烈的干了几场运动,让乌克兰从东欧粮仓,世间乐土一下子坠入了地狱。

除了极少数的苏联特权阶级,乌克兰各界群众的劳动成果被强行“征收”,活活饿了好几年,最严重的时候真的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令人脊背发凉的人吃人现象。尤其是1932-1933年间,大约饿死了乌克兰总人口的1/7(乌克兰最近又说,这个比例已经涨到了1/4)。这宗冤仇,也成了前面提及的要成立“受斯大林迫害者军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按时间顺序看:

1.强制集体化。斯大林特色的阶级斗争模式——“把富农当成一个阶级来消灭”,而其具体方式就是“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效果很明显,直接导致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甚至引发了部分农民的抵制和反抗。比如,多数农民赶在“被”入社之前,对自己的牲畜进行了屠宰和出售,这直接导致到1933年时,苏联的牲畜总量降低了50%。除了屠宰牲畜,不少刚烈的农民还用毁坏农具,纵火焚烧谷物的形式抵制强制集体化。

实际上,1929-1934年,全国范围内,斯大林都在强制推行集体化,而乌克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苏联的主要粮食产区,农业人口比例大,所以,受到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地区。
当然,集体化政策也为下一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不可否认,它由几千万人的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其中的血泪,乌克兰算是流的最多的那个,流的哗哗的。

(乌克兰大饥荒中,倒在路边的饥民,很快,他们就成了尸体,之后,甚至会被趁着夜色肢解,给活着的人充饥)
2.自然灾害+人祸。

正如上段讲的,乌克兰在集体化过程中受到了民众或明或暗的抵制,生产工具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之,集团化农庄开始运行后,反正都是给“公家”干活,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社员没有生产积极性,多数都属于“出工不出力”类型。

此时,又赶上了旱涝频发的气象灾害,农作物感染了严重的黑穗病和锈病;各种害虫疫病,包括亚洲蝗虫、甜菜象虫、草原蛾、毛毛虫等,还有严重的鼠患。于是,本身低下的生产效率+官僚主义的管理模式+生产工具被蓄意破坏+天灾=乌克兰农业大量减产。

然而,苏联的特权阶级们才不管这一套。像沙皇政府一样,苏联政府也大量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用以狂热的发展军工产业。

在饥荒中,地方政府并没有如实汇报受灾情况,反而向上级描述了一派“大好形势”,硬着头皮按粮食丰产的要求,对地方农民进行强制征收。

这导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在乌克兰受灾地区,不但没有专门的救助行动和政策倾斜,反而被变本加厉的征收粮食、谷物、牲畜,禁止农民将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否则就是反革命。对,自己种的粮食不让自己吃,偷着留下点口粮就有被拉出去枪毙的危险。

此外,政府还封锁了乌克兰周边的交通线,禁止人们外出逃荒(因为严禁任何人向外界透露关于大饥荒的真实情况)。未经许可,任何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逮捕。结果,有地区整村的农民饿死家中,铁路沿线布满尸体,因为,饥民们被禁止上车离开,于是他们就沿着铁路线走,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很快成了尸体......直到,1933年初,苏联政府才始进行了实质性的救助。一部分已经收购的粮食又被归还到了乌克兰农村;将私人的谷物交易合法化;在对拖拉机等机械的分配方面,也特别倾向于乌克兰。

从次年起,在政府的帮助下,粮食开始增产,乌克兰逐渐摆脱了饥荒的影响。到了“玉米爱好者”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当一把手的时候,乌克兰在他的治理下,总算缓了过来,重现了“东欧粮仓”的风采。此后,不管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或勃列日涅夫任内,这场人间悲剧始终是敏感话题,甚至国家机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高呼“全人类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有关大饥荒的部分历史档案才首先在乌克兰重见天日,进而在苏联解体后,上升为乌克兰日常“卖惨”的主要话题。

尤其是现代乌克兰官方,还特别倾向于把这段历史给解读成“苏联蓄意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

这个其实有点过了,毕竟,这场运动中,从伏尔加河,到高加索山区,西伯利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还有远东地区,全苏联人民都是受害者,没有针对哪个民族预谋的特征。比如,全苏人口调查数据表明:三十年代初的饥荒,也导致哈萨克斯坦农村人口减少了30.9%,伏尔加河流域减少23%。因此,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场饥荒算是整个苏联人民共同的灾难。

除了乌克兰大饥荒,还有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也是当今乌克兰“卖惨”的重点。其实,靠着苏联解体时分到的那些家底,乌克兰本可以发展成真正的欧洲强国,而非当今这种跟俄罗斯不计成本的死磕,卖惨成瘾的“怨妇”形象,其中缘由,非常值得深思。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上世纪三十年代,乌克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饥荒,300-350万乌克兰人被饿死。可是,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的粮仓”,沃土千里,河流纵横,一向是农业生产大国,按理说是最不应该发饥荒的地方,怎么就被逼到如此境地了呢?


当时,苏联的工业化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成绩喜人。但是,苏联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无休止的巧取豪夺榨干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秩序,是乌克兰三十年代大饥荒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座乌克兰村庄,1933年


从1929年开始,苏联政府使用武力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农民的住宅、牲畜、农具、农田等等,通通收为国有,为了在限定时间内征集到所需的粮食,苏联派了征粮队下去,用低价收购粮食,农民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很多不愿意贱卖粮食的农民不出所料地都被斯大林处理掉了。中央抽派了大量人力到农村镇压不服从的人,几十万农民被扣上富农的帽子被流放、监禁、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力。


此过程对正常生产的破坏极其严重,大批劳动力被损失不说,还有无数牲畜、农业工具、设施被杀死或毁掉。乌克兰的粮食生产量不断下滑,但是中央的要求依然不切实际地高。1931年,乌克兰农业产量从1930年的2290万吨跌到1760万吨,被迫动用了储备粮才完成了上面的征购指标。1932年,产量进一步下跌到1280万吨,而中央的胃口却比去年还大,征购要求是770万吨,尽管后来减到660万吨,但这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饥荒期间的乌克兰街头,一个被饿晕或者饿死的人


可是中央没有放过被逼入绝境的乌克兰农民,直接动用武力运走了700万吨粮食,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牙缝中抢食。随之而来的就是1932-1933年的大饥荒。


更要命的是,中央在饥荒面前没有做任何补救措施,斯大林甚至根本不信乌克兰发生了饥荒。许多乌克兰的干部领导都向中央请示过,降低征购量,或者拨粮赈灾,这些请求不出例外地都被驳回了。而且斯大林为了保证粮食的征缴,还下达命令不许农民离开村庄,免得他们跑到城市找工作,那地就没人种了。

饥荒的两大责任人:卡冈诺维奇(左)和斯大林


被榨干的农民被囚禁在被榨干的土地上。于是不出意外,乌克兰在这场饥荒中变成了人间地狱,人食人不再是稀罕事,饥荒抹掉了大片大片的人口,很多村落彻底消失。这也成为了乌克兰无法愈合的民族伤痛。


参考文献:沈莉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历史研习社


乌克兰饥荒,不仅是乌克兰,是整个苏联农村和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

在人类历史上,农业国想完成工业化,只两条路可走,没有其他办法。

🍏对外抢劫。

例如普鲁士对周边德意志小邦国的吞并,对法国的抢劫。

例如日本对中国的抢劫,对朝鲜与台湾地区的殖民掠夺。

例如英国对西班牙的抢劫,欧洲整体对殖民地的掠夺、鸦片走私、人口贩卖。

🍏对内原始积累

例如英国的羊吃人。

日本的米骚动与日本女子卖淫世界。

美国的黑奴、对印第安土地矿山的抢劫,对爱尔兰工人与华工的压榨。

作为后发国家,当然没有殖民地可以掠夺,苏联(还有我们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压榨农民,用农产品与基础商品出口换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与设备,这是无可选择的办法。

所以,乌克兰如同怨妇一样对历史问题的喋喋不休抱怨,毫无实质意义。


四川達州


乌克兰的这一次饥荒,事实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一种人祸上。

对于乌克兰来讲,当时的前苏联并不是特别友好,甚至乌克兰人加入前苏联都是感觉自己有点儿不情愿的。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还有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被统称为东斯拉夫人,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民族很团结。事实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大,所以对于当时的乌克兰来讲,这个时候的俄罗斯肯定是不欢迎她的,包括斯大林,斯大林本身就是一个大国,沙文主义者,对于他来讲,俄罗斯主体民族才是他应该维护的利益中心对象儿。至于其他的少数的民族,你们都给我种土豆去,我不管你们死活,你们只要给我俄罗斯主体民族服务就行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的少数民族被驱离繁华的地区,然后到了一些偏远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形成的各个聚居的区域就是当时前苏联解体之后脱离出来的那些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这个地区很适合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他的北大荒出产出来的稻米特别香,为什么?那个地方的黑土含有的有机物质特别多,肥料充足,乌克兰地区也拥有黑土资源,并且他的耕地资源比较好在整个前苏联的体系内,乌克兰生产的粮食占到了整个前苏联粮食生产的40%以上。

这个时候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前苏联来讲,一穷二白,拿什么东西去创造外汇呢?这个时候天然气什么的还没有彻底挖掘出来,所以对于前苏联来说,出售农产品换取大量的外汇就成了一种务实可行的办法,但是农产品毕竟是农民生产耕作出来的东西,你不能直接硬抢这个东西到国家,然后拿出去卖,这样的话你损害农民的利益,因此斯大林换了一种方法,这就是集体农庄。

原本农民生产粮食,只要交纳一定的粮食,说这样的话,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但是斯大林上台以后,要求大家一起劳动,这样的话生产出来的粮食全部归集体所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集体是谁集体就是国家!国家分配粮食。

但是这样的问题很明显,有的人劳动多一点儿,有的人劳动少一点儿,结果劳动少的人和劳动多的人分配到一样的粮食。对于劳动多的人来讲,他的心里就不平衡了,凭啥我工作了这么多只获得跟他一样多的粮食,我也不干了。因此造成乌克兰连续三年粮食产量不断的减少,但是前苏联的农产品的出口量却是一年比一年多。

就在这个时候,饥荒发生了,国家急迫地希望能够出售这些农产品换取外汇,但是底下的粮食已经生产不够了,这个时候前苏联的官方派出专门的人去缴纳这些粮食,把这些粮食全部硬性的收了回来,真正留给农民去吃的东西不多了。

当然,如果说此时此刻能够调动一下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其他地方去获取粮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前苏联为了封锁消息,同时也为了借刀杀人,对付乌克兰的民族主义,独立者选择封锁这个地区,你只要敢逃离乌克兰,你就是背叛了布尔什维克革命!你需要被处以极刑。

根据非官方统计,这一次乌克兰发生的饥荒共造成了300多万人的死亡,1933年前苏联迫于压力,启用了新的粮食统计法,也算是一种治标不治本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打到前苏联的某些地区的时候,前苏联的人民甚至拿着鸡蛋,拿着水欢迎纳粹德国进入,时至今日,乌克兰跟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闹得如此之僵,也有这个原因。


漩涡鸣人yy


谈1932年的乌克兰大饥荒,就不得不谈苏联以往的经济政策,如果不将苏联政策串联起来分析,就如同盲人摸象,因为乌克兰大饥荒与苏联之前的政策是有极大关联的。

苏联经济发展路线,并不是连续均匀上升的曲线,而是摇摆而多变的,苏俄的头三年是残酷的内战,苏俄经济完全为前线服务,1918年到1921年实行了极为大胆的“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不只是一种为前线服务的制度,当时还希望在此制度的基础上直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但这却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和军队需要农村的谷物和原料,却拿不出东西来交换,唯一用来交换的就是五颜六色的纸币,发行的纸币毫无信用可言,农民开始设地下仓库来躲避征收,政府则派出武装工人队收粮,于是,农民削减了播种面积,1921年苏俄内战结束刚刚不久,工业生产降为战前水平五分之一,谷物收获量由八亿零一百万担降到五亿零三百万担。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于当时的革命者,俄国本身就国穷民弱,从这样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权还是头一遭,对于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中间的这部分,还在摸索当中,更不用说面临国内叛乱与国外的武装干涉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人还寄希望于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来援助苏俄。

战时共产主义的困境让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6年工业恢复至战前水平,农业虽然速度适中一些,但收获量大大增加。1923年在苏联历史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年份,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在工农业关系上的分歧日益尖锐,农民经济有其自给自足性,小商品经济又产生了剥削的雇佣关系,两者之下的产物就是富农,1925年,雇佣劳动力和租用土地在农业中已经完全合法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所有制的形式方面进行的革命,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问题,只不过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而已,1925年斯大林开始把土地非国有化,富农阶层势力大大增加,1926年,在市场上出售的粮食的百分之六十是掌握在百分之六的富农和地主手中,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可它又产生了新问题,过度放任的经济产生了顽固的富农和地主,由于国家经济越来越依赖富农,工业化计划推迟了,一般农民也受到了打击,富农和小资产阶级夺取了苏维埃的基层,压制了工人阶级。尽管产生了如此之多的问题,但集体化和工业化的政策却迟迟未到,担任农业人民委员的雅诃夫在1927年写到,集体化工作“也许十年也完不成”,莫洛托夫甚至认为,集体化与国有化是一种小农幻想,27年的四月,斯大林认为,试图建立第聂伯水电站,“就像农民不买牛而买了一个留声机一样”。农业政策上的妥协退让,工业政策的迟滞,农民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富农,越来越消极怠工,他们既不把粮食拿到市场上买,也不增加播种面积,由于工农业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党内的分歧,1927年才起草的五年计划贯穿着让人难以置信的胆小色彩,直到两年后,修改后的五年计划才可以称为大力发展工业。

在个体农民面前的妥协,对工业化计划的犹豫,对低速度的维护,工业与农业撕裂是造成乌克兰饥荒的根本原因,工业化迟滞,导致无法拿出足够的商品同农民交换,以致于农民减少播种,没有足够的谷物与原料供给城市,阻碍了工业发展,减少的出口直接影响了苏联对生产工具的进口,为了维持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采用新经济政策与土地非国有化,又产生了一批占有大量土地的富农阶层,富农敌视无产阶级政权,同时也因在市场上无利可图,拉拢了中农拒绝继续出卖粮食,联手对城市进行粮食封锁。

1928年,城市饥荒渐显,镇压富农阶层已迫在眉睫,随着五年计划的进行,为了获得出口与养活城市与工业,必须马上从富农那里得到粮量,斯大林一改之前对集体化的冷淡态度,开始进行“全盘集体化”,互相矛盾的命令一个接着一个,比粮食配给命令还要多,在农业问题上,别说五年计划,连五个月计划都没有!在粮食问题面前,迅速集体化带有一种经济冒险的性质,由于没有料到政策的急剧转变,既没有新方针,也没有基本的政策准备,地方政权机关处于一处混乱,农民听到谣言,国家要没收他们的财产,他们非常愤慨,粗暴的集体化使得农民纷纷廉价出售牲畜和宰杀牲畜取得皮肉,任凭余粮烂在田头,一刀切的集体化还使农民积极性大大降低。已经有了一定实力的富农阶层,开始消极与积极的抵抗这一政策,对了镇压富农的暴动,苏联封锁了乌克兰地区,但却继续从乌克兰向外输送粮食,于此同时,乌克兰还遭遇到了严重的旱灾。饥荒从城市扩大到农村地区,而且越发严重,苏联的粮食总收获量由八亿多担降到七亿担以下,正好少了城市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糖产量减少了一半,马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五,生猪产量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五,羊减少了百分之六十六,1931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一点七,1932年工业产量只增加了百分之八点五,此时,危险的不是五年计划的命运,而是苏维埃政权的命运。

政权最终侥幸保存下来了,暂时…


心惊胆颤的旁观者


看了前面许多回答,却没有一个能解释清楚:既然是“粮仓”,显然土地、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那么发现粮食要接济不上了,这时农民再种上一些菜和粮食(蔬菜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填肚子),也不至于饿死人吧?何况还饿死那么多。

因此根本原因肯定不是许多人回答的那样,而是当时的环境下,农民不愿去种或不许种,甚至宁愿或直到饿死也没有去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参考所有近代史中饿肚子和大规模饿死人的国度当时搞了些什么名堂就知道了,包括现在的朝鲜和委内瑞拉。


手机用户53141448805


乌克兰是欧洲的农业大国,不仅有“面包篮子”的美誉,更有“欧洲粮仓”之称。

乌克兰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就有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同时,其国内河流纵横,有超过100条水量充沛的长河,超过2万个湖泊。这些黑土地在河水的灌溉下,盛产玉米、小麦、大豆、甜菜等农作物,其粮食出口产量位常年位居全世界第三。

(获得丰收的人民,图取其意)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粮仓”,在1932年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一直持续到了1933年底。这段时间里,乌克兰广大的农村里饿殍遍地,甚至出现人食人的现象。

饥荒蔓延了整个乌克兰的44个地区,同时遍及了苏联其它重要的产粮区,如伏尔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地区、哈萨克斯坦等,波及大约5000万人。

关于在此次大饥荒中的死亡人数,一直存在争议,西方国家普遍认为超过1000万。乌克兰独立后,官方公布的数字大约在700万人左右。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相关档案的解密,客观的人数大概在500万。但这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当时不足4千万人口的乌克兰,有八分之一的人死于这场饥荒。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人间浩劫。

那么,造成此次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认为,这次饥荒是苏联政府蓄意制造的,是一场针对乌克兰人民的“种族灭绝”计划。莫斯科政权是这场饥荒的主谋和刽子手,导致了全体乌克兰人民的深重灾难。由此,乌克兰大饥荒就由经济问题演变成了政治事件,是苏维埃政权对乌克兰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种说法貌似有几分道理,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无论是苏联的各种史料记载,还是历史教科书中,都刻意回避了这段悲惨的历史。对当时的情况,只字未提。仿佛在苏联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一事件一样,它被苏联“小心地掩盖”了。

在上世纪40年代,部分流亡西方的乌克兰侨民,将乌克兰饥荒的真实情况暴露,西方媒体才对这次饥荒进行调查和研究,由此提出了苏联政权故意为之这一说法。

直到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国内才开始正视这段历史,在2007年编撰的《俄国史》中,对此次饥荒事件做了详尽而客观的分析。但关于导致饥荒发生的原因,以及死亡人数等问题,仍和乌克兰的观点有根本的分歧。

(大饥荒下悲惨的人民,图取其意)

那么,乌克兰饥荒真是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有意为之吗?

这种说法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乌克兰之所以在此次饥荒中受灾最重,并不意味着此次饥荒,就是专门刻意针对乌克兰人民的。因为乌克兰是苏联当时的主要产粮地,担负着苏联国内大量的粮食生产任务,当然遭受的损失相对来说就更为严重。

同时,在上世纪的冷战时期,西方为了打压苏联,故意将经济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具有明显的遏制苏联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激起当时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敌视。

那么,发生这次饥荒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造成这次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1932年,苏联广大的产粮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粮食严重欠收。在当时的苏联,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收成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天吃饭”,恰好苏联全境在那年的降雨量很少。

其实,1931年苏联受干旱的影响还不算特别明显,但粮食产量已经出现了下滑。在1932年,苏联的农作物产量仅仅是前一年的35%。由此可见,干旱是造成饥荒的首要因素。

(政府征粮,图取其意)

当然,人祸也是饥荒的重要原因。

一、苏联政府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苏联政府提出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计划,但操之过急。

在这个过程中,富农被剥夺了私人财产,为防止自己的财产“被公有化”,他们变着方法藏匿粮食,屠宰牲畜,导致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牲畜被宰杀,生产工具被蓄意破坏。

为阻止局面的继续恶化,苏联政府逮捕、流放和处死了一大批富农。剩下的穷苦百姓无钱购买生产资料,导致大片土地荒芜。在农民的抵制下,1932年出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减产。

在粮食减产时,苏联政府反而超负荷收购粮食。

苏联在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部分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的减少。而上缴的粮食任务却并未降低,反而有所上升。在乌克兰地区,粮食储备增加了近40%,而在高加索地区,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60%。

为了更多地征收粮食,苏联在1932年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可以将“盗窃集体农庄财物”的农民判处死刑。同时,政府还出动征粮队伍,四处搜查粮食,没收农民家里的口粮,甚至包括种子。

在法令和征粮人员的双重压力下,农民的粮食被收刮得一干二净,导致大批农民饿死。

二、苏联政府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

在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成了牺牲品。大量的粮食被用于出口,以换取工业化所必须的机器设备。尤其是产粮最多的乌克兰,上缴的粮食最多,承担的负担最重,因而遭受的饥荒灾害也就最为惨烈。据统计,当年出口的粮食大概够500万人生活一年,而这恰好接近在这场饥荒中饿死的人数。

因此,在1932年发生的乌克兰饥荒中,苏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失误,确实是导致饥荒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32年到1933年,有将近400万乌克兰人深陷饥荒之苦。

一,自然灾害、农业全盘集体化和消灭富农导致1932年到1933年乌克兰粮食大歉收。

二,苏联为国家工业化战略需要,从农民手中收取过多的粮食,忽视了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苏联对饥荒的救助工作展开缓慢,甚至封锁消息。

虽然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但是1932年到1933年“苏联饥荒”中受害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苏联时代共有三次饥荒),保守估计,大饥荒造成乌克兰人口损失400万到500万。


五味社


乌克兰号称“面包篮子”,然而却在1932年至1933年发生了乌克兰大饥荒。据估计,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那么,为何乌克兰这样一个粮仓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呢?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上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发生的灾难,既有天灾,更有人祸。事情的起因是在1930年,当时的乌克兰第一书记斯塔尼斯拉夫·维肯季耶维奇·科西奥尔认为乌克兰农民不支持农业集体化运动,企图扼杀苏联政权,为了教训不合作的乌克兰人,乌克兰第一书记斯塔尼斯拉夫·维肯季耶维奇·科西奥尔采取了一列政策,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

第一项政策就是打击“富农”,导致乌克兰的农业生产停滞。当时,为了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派了很多“急先锋”到乌克兰的农村,动员农户加入集体农庄。一旦遇到不合作的农夫,就会被这些“急先锋”扣上“富户”的帽子,全家被发配。此举导致大量善于耕种的农户被划为“富农”遭到流放,并且使乌克兰农户不敢耕种,以免被流放。这样的结果是1932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暴跌。乌克兰粮食产量的暴跌,为接下来的乌克兰大饥荒埋下了隐患。

接下来第二项政策是收缴农户的粮食。苏联规定“盗窃集体农庄财物”可以判处死刑,这个规定将乌克兰农户收获的粮食全部收归公有,并且还将乌克兰农户手中的农具、牲畜、种子等生产资料都全部收归公有。总之,就是禁止乌克兰农户手中有任何农产品。除此之外,苏联还禁止任何农产品在乌克兰进行买卖,禁止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这样一些列的举措导致乌克兰农户手中没有粮食,是接下来乌克兰大饥荒爆发的根本原因。

1933年春,乌克兰就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大饥荒。随后,乌克兰又发生了大干旱,可谓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大饥荒。虽然当时苏联当局向乌克兰运进了32万吨救灾粮,但是乌克兰收缴的公粮一直向外运出,并没有停止。这32万吨救灾粮对于数量庞大的乌克兰灾民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除此之外,当时苏联禁止乌克兰饥民离开乌克兰逃荒,否则就以“阶级敌人”逮捕。

由于这天灾和人祸凑在了一起,造成这次大饥荒到了人吃人的极其严重的地步。据乌克兰的研究者估计,1932年至1933年发生了乌克兰大饥荒中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亡。对于乌克兰大饥荒,乌克兰人认为这是针对乌克兰人的一次“种族清洗”,被称为“饥荒种族清洗”。除此之外,苏联还对不听话的乌克兰知识分子、作家等精英人士进行了清洗。一个疯狂的年代,人命如草芥,可悲可叹呀!


密探零零发


为什么”面包篮子“乌克兰会发生大饥荒?这其实很正常啊,超级大国也曾发生鱼米之乡饿死人的事件,你觉得奇葩么?而且为什么这种事件会在这类国家发生——这么说,即便是在物质充足的22世纪,此类事件仍可能在某些遥远的地方发生,你不信就等着看。

而在正式开讲之前,你要知道:第一、乌克兰至今仍被称为”欧洲粮仓“,粮仓为什么会闹饥荒?第二、乌克兰大饥荒,拉丁文的字面意思是:“以饥饿灭绝”,而不是“因为饥饿灭绝”。

事情的起因,是大批苏联某党党员被派去乌克兰,要求当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个事在全国各地都有,但问题是:乌克兰农民的抵抗,最为明显。

怎么办?苏联上层下令,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于是大批乌克兰农民被划为富农,直接流放去西伯利亚——其中很多人,是一去不复返的。

乌克兰人又不傻,看见富农都被发配了,晓得马王爷杀人不眨眼,咋办?唯有一个办法,就是少种田、少收获,尽量让自己穷一点,避免被划为富农。

结果,1932年,苏联预计可以收获9000万吨粮食,但是实际上只收获了6000万吨。这下变成什么问题了呢?不但是乌克兰缺粮,就连莫斯科也缺,因为苏联政府原计划要征收2650万吨粮食,结果只搞到1850万吨。

咋办?苏联老爷不但没有吸取之前发配乌克兰富农的教训,而是更上一层楼,颁布法令,禁止农民把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违者死刑。

(请允许我用一张画而不是真实照片,照片不是没有,但是太真实了)

至1933年初,抓了7.9万名农民,枪毙了其中4880人——你说这些农民冤不冤?自己种的粮食不能吃,吃了直接就给枪毙,这是哪门子的法律?

其中,专门针对乌克兰人,苏联老爷颁布秘密指令: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都收归公有,任何粮食,都不许运入乌克兰农村,全乌克兰禁止农产品的异地买卖。而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将被老爷派出的搜粮队全部没收。

这里,要特别指出一个叫做沃特·杜兰蒂的美国人,美国人真的是太坏了。他是《纽约时报》驻苏联记者,明知乌克兰大饥荒死了很多人的情况之下,仍然虚构了所谓苏联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功,他说:“乌克兰根本未发生饥荒,而且也不可能发生”。结果他获得了普利策奖。

而这一时期的苏联官方宣传报,却写着: "食用自己的孩子是野蛮人行为",据说有超过2500人因为食人被定罪,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有父母吃掉自己的孩子吗?

苏联自称,他们向饥荒地区运去了一部分粮食用于救济,但请注意:在饥荒同时,他们从乌克兰向外运出的粮食更多。而且,他们禁止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甚至被禁入进入和外出,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者作为“阶级敌人”被逮。

于是,1933年起,苏联启用了一套新的粮食统计手段,啥手段?你们都懂的。

也因为这一点,乌克兰人至此之后,乃至今日,都与俄国关系僵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