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层,湖北人,在京工作,拿着还不错的收入。本来上级定目标,今年要将业绩迈上一个台阶,我也立下了军令状,可是受疫情影响却延误。

我知道我暂时回不去,开始担心互联网更新换代地这么快,真的怕自己不被需要了。公司这次的裁员名单里虽然没有我,但是这次没有不一定下次没有,时刻提心吊胆的。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但是随着各地的同事都回去上班了,我反而不慌了。好像辞职也没什么大不了。静下来才有时间思考。仔细想了想这个公司,消耗了我五六年的青春,也毫无晋升空间了,我决定拿着这几年攒下的钱,在湖北好好和家人“生活”,北京是一座让人疲惫且丢失人情味儿的城市。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企业因生存问题选择降薪、裁员,让面对生活压力的员工难接受;而很多个人因家庭或环境变化选择主动辞职,这些主动辞职的员工多数是企业主力军,他们的提前退场让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企业究竟有多难?


上个月,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第一波降薪潮来了:刚复工,我的工资降到1500元》。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里面提到,市值20亿美元的诺亚财富降薪,三位董事0月薪,员工少拿近1/4工资。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倡议书中提到:为了保证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和人道主义原则,公司决定在疫情期间(特指2月和3月),原则上不因疫情做主动裁员。同时,公司提出倡议,在疫情期间所有员工(含海外),每月有5个工作日无薪休假。员工可以申请留职停薪,公司会在疫情好转后再逐步安排复工。


此外,在疫情期间,诺亚财富三位董事汪静波、殷哲、章嘉玉主动将薪资降为零,而A+类核心管理层降薪40%,A类高管降薪30%,海外高管可以提请无薪休假。


除了诺亚财富之外,有的公司只发1500元,有的全员工资打3.5折……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我们先不提被降薪了怎么办,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遇到危机,企业通常都会选择先裁员再减薪的方式呢?其目的是什么呢?


前不久,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分析报告在网络流传。其中疫情期间,公司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如下: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到,员工工资与五险一金占比62.78%。而复工后一切需要缓慢进展,能维持正常的运作已经极为艰难,再加上员工工资与五险一金的必要开支更是极大考验。


根据现有的一系列政策:员工工资可以协商,社保可以延缓补缴,但更直击心底的意思是员工工资可以少,社保可迟不可少。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而调查中看到账上现金余额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缩短,我们看到4/5个月是最为艰难的时期,可又有多少企业可以维持负债运转这么久呢?


再看看关于预计疫情对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的影响程度。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5%的企业撑不过3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曾经艰辛奋斗的5年、10年,一切的努力成为泡影,要重新洗牌从头再来。对于企业无疑是重创。


一位“活下来”的老板和笔者感叹:“要不是有备用金,我早就死一万次了。”


因此企业渡过危机的方式也只有从支出最多的部分开刀了,对不必要的员工进行裁员,对核心员工进行降薪或协商。比如笔者熟知的一家广告公司就进行改制,改为合伙制。不发工资,按项目分成,员工与公司共进退。

把员工“借”出去


不过,笔者更看好的还是西贝的“求生”方式——员工“共享”。西贝有大概两万名员工不能复工,白白消耗,那怎么办呢?


西贝选择曲线救企,把员工“借给”盒马鲜生。于是,盒马鲜生 “借用”西贝员工并支付薪酬。西贝员工待业,盒马鲜生缺人,一个没活干,一个不好招,索性一拍即合。此后,沃尔玛、阿里、苏宁、联想等巨头亦先后跟进。


其实,“共享员工”并不算是一种新的模式。早在1949年,这种用人模式就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上,它的名字叫作“灵活用工”。这一用人模式,在《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里》一书中被详细介绍。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尽管说是在未来,其实现在就已经实现了,只是国内还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管理者目前只把这种灵活用工的方式当成救急手段,并未常态化,但是现在很多工作早就走出企业围墙,管理者也在从“我要招聘多少员工”,转变为“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完成”的理念。管理者的任务也变为组织工作者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绩效本身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我管理固定的员工去做什么。


从而,公司也不再对员工有完全的控制,需要学会管理无法控制的事和人,这样的方式更灵活,也大大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不过,如果一个灵活用工平台只罗列一堆职位和自由工作者,任其选择而不提供其他服务,显然无人问津,因此灵活用工的完美实现还需要自动化岗位匹配带来的高效率


自我雇佣制度是未来人资的大改变


我们现在把目光回到开篇最初的留言上,笔者认为那位读者足够幸运,有一笔足够支撑规划未来的积蓄。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除了主动离职外,还有“被”离职。


有道是,低能力人的被离职、高能力人的主动离职。


1、低能力人的被离职


这类就不用多说了,属于公司里可有可无的状态,做着不痛不痒、人人都可以替代的工作,出现什么问题,首先被放弃的就是这一类。当然也不是说真的能力就低,一个人的成功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就算你能力再强,遇不到好机会好平台,也还是会被离职,所以姑且都归于这一类。


2、高手快速撤场


很多早就有自己单干想法的人,在这次疫情长假中,更加决定了自己单干的决心,在别人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已经迅速的盘活手中的资源和人脉,拉起自己的大旗,虽然前期的收入并不比工资高,但是,人家积累够足,半年支撑还是没有问题的,加上这帮人往往有些固定资产,所以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够他们去折腾自己想干的事。


过去呢,这帮人也一直想出来自己做但是比较瞻前顾后,不太敢轻易踏出这一步,但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这次疫情算是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当然也不一定是单干,也是有其他想法的人存在的,就比如有别的人生规划了,和开头的留言一样。这次疫情有助于很多人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说的单干,不一定是去创业,做生意,自己雇佣自己也是可以的。这次疫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速了不少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与发展,比如我前文提到的灵活用工。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由于灵活用工分为两端,一是企业,二是员工,所以条件的达成二者缺一不可。同时,灵活用工还需要第三方的监管,因此灵活用工不一定是线下,它还完全可以依托互联网+,摇身一变为在线用工,有技能、有能力的人,完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打破时间和地域地限制,足不出户就能挣钱。自己单干或者寻求第二职业都是可以的,多一分酬劳来源,这完全可以抵抗突然失去收入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说自我雇佣制度是未来人资的大改变,原因如下:


1、公司精简人力的选择,许多工作在没有那么多人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达标、灵活用工岗位提升防御危险的能力。这次之后,灵活用工会成为一些公司的常态化用工。再加上,个人是最小的经济单元,自我雇佣的用工费用更低;

2、员工诉求的变化。借此“长假”,发现了新天地,自由职业更自由或者第二份职业挣得更多。


综上,在现在以及不久的将来,用工将会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自我雇佣制度(灵活用工)将成为企业抵抗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其意义甚至超过全职。


说在最后的话


我为什么在题目中用的是“报复性”离职潮,却在全文没有解释一句呢?因为我想放到最后解释可能意义一些。


“报复性”指的是之前过于依赖不起眼的东西,往往给你才是最大的冲击,我认为可以几乎等同于灰犀牛事件。


“报复性”离职潮会很快来临?


全职雇佣,从公司制诞生之初,就开始存在了,也很稳定,所以估计没有人想过如何替代它,因此,出现疫情这样的临时状况,全体完全崩溃了,这个“报复性”是对于公司而言。


对于个人而言,“报复性”代表了你只拿一份死工资带来的经济等各方面危机。通过这次的影响, 可能大部分人认清了一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永远的稳定,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被打破而诞生的,为了防范风险,都应该有个应急的、常态化的plan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