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如何解更合理?

阳光明贞


无明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明,不明白世界与人生的真相,时时处处都是问题,人生就是问题叠着问题,短暂的几十年忙忙碌碌和各种问题做斗争,最后也没弄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无明又分为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无始无明这个暂不探讨。只说一念无明,禅宗说了此一念,就是了此一念无明。这一念无明无始有终,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此一念无明里有个重要的无明烦恼叫做见一处住地烦恼,又叫见障或者见惑。见惑可以在见道时一时顿断,也就是大家最喜欢讲的顿悟。而唯识宗认为见惑属于后天烦恼,因分别而起。

而分别来源于第六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识。能第六识一念不起分别,把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跟着就能转为平等性智,我猜这大概就算见道了吧。这是在理上能够悟透的东西,见惑能断,也算破除了一部分无明烦恼,剩下的就是慢慢修了。

佛教首重见地,见惑也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八正道里正见也是关键。理不明谈何修行。在见道以后是否就真的理解了无明的问题呢,这就不一定了,还有无始无明,这个超出我的理解范畴,实在解释不了。

最后用《楞严经》里的一个偈子做结尾,“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有位大和尚因此而悟道,他也做了一个偈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人称破楞严。

也就这个能比较贴切的解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问题。其实整部《心经》都在讲诸法空相,最后说心无挂碍,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是要破除我们虚妄的知见。因为妄知妄见才会有无明,无妄知妄见自然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其实不至佛地谁也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也只是谈点儿虚影儿罢了。


夕魄腾辉


假如你没有任何佛学基础,你也能看懂我的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首先要知道“无明”是什么?佛又是如何提出“无明”来的。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正觉的时候,在定境中发问“苦的根源是什么”,他想到了“死”,然后推演“老,死的根源是什么?”得到“生”,,,,以此类推,得出了十二缘起。限于篇幅我不全部打字,有点累,你就知道,佛陀的这种推理的最后一步,得出的结果就是“无明。他就是苦的根源”

你理解成佛陀在提出苦的根源是什么的问题后,他进行了十一次逻辑推论,在第十二步得出了“无明”,这是无明的由来。

知道了由来,再明确它的意思。无明的意思就是“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不仅指没有知识还指错误的知识”。十二缘起论在佛教中是什么概念呢,是重要的教法。是属于因果论的范畴。佛陀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这个因果论的,在这里我们也不说了,你知道无明还意味着“不知因果,不知这个世界本质”

你需要注意的是,无明是十二缘起,环环相扣的,依次推导出来的。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无明的解释,历代高僧都是有见解的,我的这种解释可能比较简单,来源于“杂阿含经”。以后得注解既多也杂,不再多费文章。

在“心经”中,这句话,如果单独解释,你即使解释好了,也让人无法看懂。心经也是按照一个层层相扣的过程写下来的。大概知道了无明以后,佛就继续推导,,,,,

十二缘起论,是因果论,在轮回中继起生灭,无始无终的循环,无论你身处其中的任何环节,你即是上一环节的果,也是下一环节的因,如何可以斩断其中一环,让因果链条彻底终结呢?

需要证悟自我的空幻本质。破除自我的执念。断尽因果。心经中所展示的般若智慧,以此观察因果,就可以发展空性,就可以在因果中解脱。接着,心经进一步说,因果的断灭也是空,因为如果发展因果已经是空了,又有什么可以断灭的呢?

这段话有点绕,让人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尤其是你不能贯穿心经前面所讲的内容,单独说这个的时候,在所难免。

观察十二缘起的顺序流转,领悟到了无明以及生老病死,佛陀又详细具体的把十二缘起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解,又称十二“支”。解完了以后,说十二支自性皆空,所以说“无无明”

这就是无明和无无明是怎么来的,大概如此。打字太累。。。

然后佛陀逆向观察因果,可以理解为倒着去推演十二因缘,为何逆向观察呢,是为了反着推导这每一缘如何断灭,这样就推演之后,佛陀领悟出来无明根本是空,无可断灭,所以说“无无明尽”

限于篇幅,我只能最简单化的这样说出这句话的意思。由来。这句话如果解释意思,很难直接会懂,所以要说由来。但是为了不迷惑大家,我必须说,这是偷工减料的解释。历代法师,也确有多种解释。因为仅仅说十二缘起,就有多种分类方式,有生灭可言的属于三藏教,无生灭可言的属于通教,无止境的,别教。无分别的,圆教。这就是说,即使我再打上万把字,也很难给普通读者解释清楚和更加精确。即使这样呢,我觉得也可以对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了解个差不多啦。


超级小勇勇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句话是描述般若空性境界之事,这只有开悟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它的真实义,普通人乃至二乘人都不可能理解!

所以,要有自知之明,不是大乘根器人最好不要参究这部经典,否则浪费时间不说,还会落个谤法的因果。

看着这么多的回答,正如大德所言:“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二百六十字的是五千多字的《金刚经》的浓缩精华。

所以《心经》的意思,必须从《金刚经》里解读。

《金刚经》作为一部究竟智慧圆满的经典,从三个方面让众生契入究竟解脱法门,即“空、无相、无愿”。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不断宣说,无我相无人相众生相无寿者相。

而且,这三解脱门也是一切众生,破迷得悟超凡入圣的必经之路。

你如果证到了“空、无相、无愿”,也就解脱了嘛!

还需要这些由言语文字组成的佛法(渡船)工具吗?

统统要丢掉,否则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言:“法如笺喻者,法且尚舍,何况非法。”

凡夫在求证这究竟解脱之道的时候,最不能放下的就是个人知见(我执+法执)。

一切众生皆是幻,以幻人而起的知见更是幻,

这种妄想(幻)知见,即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所以,佛在【楞严经】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又在【金刚三昧经】说:“见即为妄。何以故?一切万有无生无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身尚不有,云何有见?”



史记sj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明”源于“我相”,认为“五蕴”是真实的我,我所拥有的一切构成我,其实“五蕴”只是一辆智能车,是运输工具,如果人生只是追求“五蕴”的满足,相当于人生的所有努力都花费在运输工具上,自身“无所得”。


“老死”是“五蕴”的消亡,实际就是换一辆车,如果不能利用宝贵的人身修行,摆脱轮回(Samsara),换车的时候,很难保证再次获得人身。
“无无明尽”,“无老死尽”,只要地狱不空,“老死”,“无明”会不断上演,无穷无尽。摆脱轮回,“老死”,“无明” 不存在,既然“老死”,“无明” 不存在,“无明尽”,“老死尽” 同样不存在。

"心经”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哲学书,只是简简单单说明一个修行获得的事实,这个尘世是虚幻,还有一个极乐净土存在,这个简单的事实需要修炼亲自去验证,没有人能描述极乐净土,不可说,只能自己体验。


能量加持


无无明者,乃后天而返先天之像,圣胎功成之义。心如古镜,炁如浩月,毫无一点后天气质在内。何以故,夫先天之道,乃克已筑基,降龙伏虎,採水中之金,而擒於火乡,八卦太极炉中,三花团聚,五气围绕,日就月将炼魂制魄,三返四復,合而为一。久久炼成黍米,无为玄珠。上透三十三天,下彻一十八重地狱,中至九洲十方,莫不彻透。晃朗毫光万道,故曰无无明也。仙师云,一对金光照玉壶,朗然太极现宏图。光辉灿烂还无始,才是男儿大丈夫。节要篇云,九年面壁养神体,昏昏默默如炼已。无拘无束得自由,随缘随分安知止。心同日月一辉光,我与乾坤为表里。打破虚空不等间,收来六合一黎米。此皆言大道玄如,机关莫测之义也。亦无无明尽者。盖言修道之功,返本还原之妙。育养圣胎以至炼虚还无。工行成此,先天法像,致於此景足以尽矣。故曰亦无无明尽也。

偈曰:

降龙伏虎返先天,

日月精华鼎内煎。

鼓动巽风魂魄聚,

灵光闪闪照无边。


龚辉5949


物即无明,无因而来桎梏了自性,始有生灭灭生之不停轮转,体验物转化物即人类并万类之初衷使命,无无明即体验并转化物,无无明尽即掌控并享用物。

正见名出世,邪见即世间,邪正皆打却,菩提性宛然!


阳光明贞


为什么学佛的人都喜欢拽这个字,因为人家学佛了,高人一等,学佛了就NB了,说什么不学佛就不明白,释迦摩尼是你干爹,给你上过课,迦叶是你家管家,没事就帮你抄书,你没事就去各个佛国视察,阿弥陀佛亲自接见你,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家后花园,我就不明白了一个改编了很多遍的翻译版心经怎么就让你说那么神奇呢,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明就是明悟,了解的意思,无无就是,没有不,以前我就说过,其实心经是一部修炼心法,但是没有修炼功法,所以珍贵,回答下这句话的意思,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明悟到极致,通透的理解让自己没有烦恼。


天下狂生


要了解性空缘起。读心经之前最好读一下金刚经。金刚经是般若部经书的精华,心经又是精华的凝炼萃取。从十二因缘名义上的顺次弟一无明,跳过10个因缘写到第12个老死。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解释五蕴皆空的。读心经时,应知道佛学的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不然读起来是很乏味的。


张延礼


这句话是站在体性角度说的。在真实处,没有所谓的明与无明,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一切本自圆满、本自解脱、本自涅槃。

很多人解读心经和金刚经等经典,一说就错的原因,就是没有善知识引导(或者被恶知识误导),望文生义,加之没有实证,毫无证量,分不清体性和相用。

佛经都在说我们的生命作用。生命作用是检验佛经对错的唯一标准。


如来禅师


我的理解,无明和明相对,无明代表无知不知愚笨愚痴,那么明就代表有知了知一切真相,就像黑与白相对的反义词,对立面,这段经文应该是要说没有明也没有不明,没有黑也没有白,什么也没有,修行人就是想除去无明,无无明尽就是没有了无明除尽,就是没有黑与白,没有明和不明,什么也没有,和六祖的菩提本无树一样,什么也没有,没有分别,当讲无明和明,就已经有分别,这段就是叫人没有明和无明,超越明和无明,个人见解,有误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