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被钻心虫危害有什么特征?不使用药剂该怎么防治?

雾都山客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豆角被钻心虫危害会有以下特征,钻心虫通常从豆荚的中部蛀入,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种子,被害籽粒重则被蛀空,仅剩种子柄,轻者被蛀成缺壳,几乎都不能作为种子使用。豆荚内的蛀虫排泄粪便,会污染并导致被害籽粒霉烂,降低种子产量,影响种子品质。对于以嫩荚作为蔬菜食用的豆科蔬菜作物来说,嫩豆荚被钻心虫蛀食后,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也不能食用。春播和夏播豆类蔬菜和豆类粮食作物受害严重。

我总结了一些不用药剂的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虫品种。早熟丰产、结荚期短、少毛或无毛品种较为抗虫,可以减轻钻心虫的危害。

2、合理布局。在钻心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应避免豆类作物多茬口混种,避免与用作绿肥使用的豆类作物连作或邻作,最好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减轻钻心虫危害。

3农事作业。开花期浇水,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幼虫化蛹率。成熟后及时采收清园,减少田块内越冬虫的存在数量。

4、物理防治。在豆类田块中,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5、生物防治。于钻心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效果良好。在钻心虫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合适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每亩使用1.5公斤加拌细土4.5公斤,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让白僵菌中的细菌寄生到虫体内,最后杀死害虫。




奋斗姐生活记


钻心虫是豆角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常见豆角有 白豆角 紫豆角 豇豆角等等。特别是豇豆角本身细长,成熟后还有在豆荚内侵食嫩豆,虫子长大后钻出豇豆外。这种虫害繁殖快,面积广,很难铺杀彻底,菜农们对它们很是头疼,近年来也用了各种招数对付这种虫害,总结一下几点建议。

特点

钻心虫是危害豆角主要害虫,它成虫后分散隐蔽性很强,产卵范围广,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嫩豆,蛀入豆荚内根本看不到,防不胜防。等到病害出现时,才知道这个钻心虫的厉害。钻心虫长到3龄以上,幼虫钻进豆荚中,喷洒烈性药剂也难防治,所以防治这种害虫就从根本上开始防治。

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以避免某些重大病虫害发生。轮作倒茬 栽培中实行轮作和间,混套作,使病原菌和虫卵不能大量积累,以起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加强田间管理

对蔬菜种子播种前消毒处理,减少种子带菌,定植前清除病株杂草,并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虫害基数,最好使用营养钵育苗防治土传病害,适当时候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及时搭架整技,利于通风的环境,摘除老叶病叶,带外远点地方集中销毁,减少病源。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加大繁殖量,释放草蛉消灭蚜虫,利用细菌 真菌 病毒消灭害虫。常用的有白僵苗,绿僵苗,在利用抗生素杀灭菌如阿维菌素,新植霉素。还可用昆虫外激素及内激素来诱杀 迷向 调节蜕皮变态,如氟啶脲筹。在利用植物性杀虫,如苦参碱等。利用无害的天然物质防虫害,如草木灰浸泡液可防治。

物理防治

通过调节温度,光照等或利用人工和器械杀灭害虫,例如,采用高温闷棚杀灭棚室豆荚钻心虫的蛹 幼虫,用遮阳网降温预防。用银灰色光膜驱虫,人工摘除病叶,病荚及害虫卵块,捕捉集中灭掉。

豆角钻心虫虽然难防治,但是找准其弱点,还是可控。选择对品种,合理安排施肥等各种原因。

影响豆类蔬菜商品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品种特性,栽培区域,栽培模式,栽培环境,病虫害防治,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影响豆类的商品性生产。满足以上的防治措施,豆角会达到高产高质量,满足市场价格。


华姐说三农


钻心虫爱钻豆角,玉米,稻谷是最常见的害虫之一,钻心虫的最爱就是喜欢吃一些甜食,像豇豆角,老来白,云豆,都是钻心虫的最爱,豆角被钻心虫钻了有什么特征呢?又该怎么预防呢?自己种豆角的经验来聊聊种豆角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外貌特征

豆角被钻心虫钻了留有痕迹,钻心虫钻入豆荚内,蛀食豆粒,啃噬豆荚,裂开,断掉,使豆角变形,食用性极低,啃噬后的豆角严重影响了品质,产量直接下降,给种植户带来损失

生活习性

钻心虫喜欢吃甜食物,豆角上的花蕾,嫩芽,花瓣都是它们的主食,当幼虫蛀入花蕾,可在花蕾中啃食,直到花蕾慢慢干瘪,伤口处还拉出颗粒粪便,下雨天还会发黏发臭

钻心虫的繁殖快,产卵数量多,面积分散隐蔽,成虫的卵一般产在嫩叶上,约5—7天成虫,3龄幼虫一但钻入豆荚中,蛀入豆荚蛀食豆粒,就不好预防,药起不到明显的效果

当花蕾被蛀食完,这时候就开始爬入豆荚,一个刚脱花的小豆荚,钻心虫一天就吃完,食量相当惊人,一根细长的豆角会钻2—3个洞,排出一堆暗褐色颗粒加丝粪便,破坏力极强,造成大量的落花,落荚现象,

农村预防

种植前要深翻土地,将一些过冬的落花,落荚,秸秆,杂草都清理干净,最好要深埋和渗水沤烂,达到发酵为最佳,足以杀死虫卵和成虫,这样大大减少了虫害,在冬春季节要多浇水,提高土壤的温度,有助于增产

药物防治

一般选用的要有灭虫灵和敌敌畏混合喷施,效果很不错

豆角生长期,追肥灌溉要跟上,让花期集中开放,这样在喷施时能集中消灭钻心虫,注意,花期要低度用药💊防治

敌敌畏药性很强,打药时要选择晴天,中午10点前为最佳时间段,这个时候的花蕾都是开放的,药物直接喷洒,毒杀幼虫,效果很好

常期使用一种药不行,虫有抗药性,可交替用药,选择氯蝶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每周喷施一次,做到及时预防

喷洒均匀,隐蔽的叶面下要喷施到,一般虫卵产在嫩叶的阴面,杀死虫卵,注意采收前15天要停止药物喷洒,避免药物残留


不使用药剂的方法,幼苗期可撒草木灰,能起到杀死菌,虫卵的作用,对于长大了的成虫,还是早用药治疗,以免给经济带来损失

小结:要细心观察花蕾和叶面的变化,及时预防,关键时刻用药才能达到保收的结果,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李长芹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个钻心虫是属于哪类的虫害,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钻心虫很怕阴,我们可以适当的密植,这样有利于减少虫害的发生。及时处理虫害的豆子,人工捕杀害虫,减少虫口密度根据该虫的生物学习性、发生危害规律和年生活史,组织农民在正午阳光强烈时,对幼梢嫩叶萎蔫,叶黄枝萎或豆子不正常的植株,用力推或拉主干折断有虫株,砍下或锯下折断后上下两截虫蛀主干集中剖解或烧毁。务求彻底清除豆子地虫蛀主干,集中烧毁或浸水处理,不留后患




农人小祎


豆角是夏季盛产的蔬菜,也是我们日常家庭庭院种植很常见的蔬菜,但是豆角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受到豆角钻心虫的危害,它对于豆角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豆角钻心虫应该怎样防治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豆角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一、豆角钻心虫生活习性:

北方地区,1年可发生多代,一般年份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每年6-10月以2-3代幼虫危害豆角,成虫具有趋光性,现蕾前卵散产于叶、叶柄和腋芽上,以叶背为多;现蕾后卵产在花蕾和嫩荚上,卵期2-3天,多在上午6-9时孵化。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在花蕾或嫩荚上爬行几个小时后蛀入花蕾或嫩荚取食,造成落蕾、落花和落荚;3龄以后幼虫蛀入荚内为害豆粒,并有转移危害习性。叶上孵化的幼虫吐丝卷叶为害叶片。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白天潜伏在花或荚内,夜间出来活动,以20-22点活动盛。幼虫期8-10天,蛹期5-10天。

豆角钻心虫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以28℃,相对湿度80-85%利于发育。成虫产卵期若在6-8月,如遇降雨天气较多,常大量发生危害;高温干旱或幼虫入土结茧期,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对其发育不利,危害减轻。

二、豆角钻心虫危害特点:

豆角钻心虫是一种寡食性钻蛀害虫,只危害豆科作物,如豆角、菜豆、豌豆、大豆、绿豆等。幼虫蛀食豆类的蕾、花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豆荚畸形。食用价值降低,受害荚雨后易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幼虫还可卷叶和蛀茎为害。

三、豆角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冬、春多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可使入土结茧幼虫致死。冬季深耕土壤,使幼虫冻死或被鸟啄食,以减少越冬虫源。

2、黑光灯诱杀:成虫有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诱杀。

3、生物防治:以菌治虫。可用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或B·t乳剂500倍液,再与敌敌畏混合喷施,防治效果尤佳;也可用每克活孢子100亿的白僵菌300倍液防治。菌液要随配随用(白僵菌配液后要在2小时喷完)。防治时期宜在2龄幼虫盛期喷施,隔7天喷1次,连喷几次。

5.加强栽培管理。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防治豆角钻心虫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这样才能防治的更干净彻底。








天涯浪子边关月


豆角被钻心虫危害有什么特征?不使用药剂该怎么防治?

豆角的角被钻心虫危害一般在秋天不使用药剂泡点辣椒水给它喷上

还有烟叶泡水也可以防治

要是豆角春天的钻心虫地下的都用药个人建议尽共参考谢谢


用户名贠方


你好,我是乡村李大大,希望采纳,谢谢

钻心虫是危害豆角生产的虫害之一,其繁殖快,数目大,面积广,很难防治,它们啃食豆角,造成豆角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是豆角种植户十分头疼的问题,那么,角钻心虫危害特点有哪些?豆角钻心虫究竟该什么措施进行防治?

豆角钻心虫危害特点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

豆角钻心虫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部分,约5--7天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豆粒。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

它是一种寡食性钻蛀害虫,只为害豆科作物,如豆角、菜豆、豌豆、大豆、绿豆等。幼虫蛀食豆类的蕾、花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豆荚畸形。食用价值降低,受害荚雨后易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幼虫还可卷叶和蛀茎为害。由于豆角钻心虫的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特别注意技巧,抓住其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效果。

豆角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1.注重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将其深埋,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冬、春多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可使入土结茧幼虫死亡;冬季深耕土壤,使幼虫冻死或被鸟啄食,以减少越冬虫源。

2.加强栽培管理。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3.生物防治。可用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或BT乳剂500倍液喷施,也可用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白僵菌300倍液喷雾防治。菌液要随配随用(白僵菌配液后要在2小时喷完)。防治时期宜在2龄幼虫盛期喷施,隔7天喷1次,连喷几次。





乡村李大大


你好,我是农人盈盈,我是农村的,我家以前也种了不少豆角,所以对这个有一定了解,所以我说说我的建议。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其幼虫蛀食豆角的花蕾和嫩荚,主要危害特征是: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荚;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啃噬豆荚,使豆荚畸形;受害荚雨后易腐烂。

豆角钻心虫的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扑杀或诱杀、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上,孵化期5-7天。3龄以上幼虫钻入荚中蛀食,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使豆角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

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豆角种植前,深耕土壤,对土壤做灭杀虫处理,将土壤上越冬的虫源消灭。杀虫药剂加施新高脂膜以增强药效。

②豆角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让豆角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方面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豆角钻心虫。

③在发生虫害时,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

2.生物防治:采用“以菌治虫”。

可以选择青虫菌或杀螟杆菌500倍液与敌敌畏混合喷施,防治效果尤佳;

可用白僵菌300倍液喷雾防治,菌液最好随配随用,以免药效减弱,白僵菌要在配液后两小时内喷洒完毕。

防治时期建议在钻心虫2龄幼虫盛期喷施,隔7天喷1次,连喷几次,效果最好。

3.药剂防治:

①喷药应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把握在晴天的上午8~10点,即花苞开放期防治,能时药液进入到花苞中,毒杀幼虫,效果较好。

药剂可选用:功夫、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虫酰肼,茚虫威、苏云金杆菌等复配甲维盐加有机硅喷雾,交替用药,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豆角花蕾凋谢后,豆角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药剂喷用功夫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15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效果较好。

③成虫防治:在成虫盛期每亩还可用90%晶体敌敌畏150克拌土25千克撒施,以熏杀成虫。还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诱杀。

④注意事项:

要喷匀喷细,植株各个部位都要喷到;微生物农药勿与化学杀虫剂混用;药剂防治时要在豆角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以上回答的建议,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农人盈盈


豇豆钻心虫

中文学名:二星蝽

拉丁学名:Eysacoris guttiger (Thunb.)

别称: 豇豆野螟、豆荚野螟、豆荚螟、豆螟蛾、大豆螟蛾

目: 半翅目

科: 蝽科

分布: 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临滨海,西至内蒙古、宁夏、甘肃,折入四川、西藏。

简介

豇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豇豆钻心虫、豆野螟、大豆卷叶螟等。全国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豇豆及其他豆科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6mm,宽3.3—3.8mm,头部全黑色,少数个体头基部具浅色短纵纹,咏浅黄色,长达后胸端部。触角浅黄褐色,具5节。前胸背板侧角短,背板的服区黑斑前缘可达前胸背板的前缘,小盾片末端多无明显的锚形浅色斑,在小盾片基角具2个黄白光滑的小圆斑。胸部腹面污白色,密布黑色点刻,腹部腹面黑色,节间明显,气门黑褐色。足淡褐色,密布黑色小点刻。

卵:椭圆形,扁平,表面具六角形网状纹,约0.6×0.4毫米,初产时淡黄绿色,后变淡黄色,有光泽。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排列成2排,前列4个较大,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较小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

蛹:外被白色薄茧丝,体长11~13毫米,黄褐色,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可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的隐蔽处,偶尔见之,趋光性较弱,以夜间活动为主。成虫寿命7~12天不等,卵散产或多粒产,平均每雌产卵80左右粒,大部分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危害,可在花蕾中取食一直到老熟幼虫,然后脱落化蛹,或被害花瓣粘在豆荚顶部或脱落粘在豆荚上,蛀入豆荚继续危害,幼虫有转花、荚为害的习性。老熟幼虫落地化蛹。3龄幼虫开始排出大量的粪便,若遇雨天容易引起腐烂。

钻心虫是豇豆生长中的大敌,钻心虫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黏湿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防治

1、农业防治

在种植前要深翻土壤,对其进行灭虫处理,将土壤上越冬的虫源消灭,在发生虫害时,要及时的清除田间的落花落果,还要及时摘除被害的叶片和荚果,将其深埋,消灭虫卵,减少虫源。在冬春时要多浇水,提高土壤的湿度,这样可导致在土壤越冬的幼虫死亡。提高一系列的农业防治手段,能大幅度的减少钻心虫的危害程度,对于产量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2、加强肥水管理

在栽培管理上要做到出苗一致,出苗整齐,这样以便在开花结荚时集中消灭钻心虫。所以要加强豆角的肥水管理,在花荚期要施足肥料,并且适当的摘除一些提前或延迟的花蕾,这样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力,减轻钻心虫带来的危害。

3、生物防治

可青虫菌或杀螟杆菌500倍液喷施,也可用白僵菌300倍液喷雾防治,菌液最好随配随用,以免菌液中的活孢子死亡,导致药效减弱,而白僵菌要在配液后两小时内喷洒完毕。防治时期在2龄其的幼虫喷施最佳,每隔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几次,效果较好。






职业农人


豆角钻心虫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部分,约5--7天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豆粒。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应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

题主所说不使用药剂可以在前期搭建防虫网进行预防,或者搭建引诱灯进行诱杀,也可以用引诱板进行引诱捕杀!总之应该了解其生活习性还是可以做到不使用药剂防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