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闲田”养牲畜,白天无需看管,看看养成啥样子


在皖西南山区,不少村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每年秋收过后,第二年春耕之前,在此期间,大量稻田进入闲置状态,村民们称这段时间的稻田为“闲田”,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让“闲田”变得不闲,合理利用起来增加收入呢?多年来,一些村民在探索这个问题,有一个村的村民在这方面动了一番脑筋,想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图为2020年3月5日,三五成群的牛儿在田里悠闲地吃着草。

千百年前,后河村大山里本无稻田,村民将荒山开垦出来,并砌上一条条石坝,修水渠,把水源引进来,建成一个个虽然大小不一但很平整的水田。千百年来,这些田地解决了无数人口粮问题,时至今日,村民们看到闲置期的稻田,觉得造成资源浪费。于是想合理利用谋发展、促进增收。图为山边闲置期的稻田。

从秋收过后到第二年春耕前,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村民们想到在田里种植蔬菜等农作物,但由于山里气候及销路等问题只得作罢,后来,有的村民想到了养殖业。秋收过后,稻田内会长出再生稻,这些再生稻可以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不过,为便于管理,最后,村民选择养殖牛、羊等牲畜。


几年前,村民开始在“闲田”养殖牲畜,将牛、羊等放养在田里,节约了养殖成本,牲畜粪拉到田中又成为有机肥,被农作物吸收,减少了化肥的涉入,既生态,种植稻谷的成本又降低了,一举多得。图为稻田边建造的羊圈。

在“闲田”里养牲畜,再生稻吃完了怎么办?这个时候田里已经长出了青草,又够牲畜吃上一段时间,秋收后,村民们把稻草收集堆成一堆堆,用来喂牛,还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图为三五成群的牛儿在田里悠闲地吃着草,没有人看管。

不过,有的村民在稻田闲置期还在田里撒一些草籽,等草长出后,以草养畜,成片稻田在闲置期的数个月里成了放牧场,眼下,即将进入春耕时期,田里的草儿大都被牛啃光。 图为村民将牛棚建造在山边。

因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村民在层层叠叠的稻田里养殖牲畜,管理也比较轻松,一条条石坝成了天然的“围栏”,牛放在田里,白天基本不用人来看管,不用担心走丢。图为稻田漫延到大山的脚下。

村民在稻田的出口处用竹子做起围栏,所有的牛全部“关”在田里,眼下,成片的“闲田”成了名副其实的放牧场。

也许会有人问,村民发展养殖业,在“闲田”里养牛、羊,到了春耕过后,田里栽种了水稻,牲畜吃什么?“这个不用担心,过了闲置期,野外的草儿都长出来了,根本不愁牲畜没食物吃。”村民介绍说,他们在“闲田”养牲畜,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看管,节省出不少人工干其它活儿。

村民们在“闲田”养牲畜,生长速度较快,牛儿膘肥体壮,谈起“闲田”养牲畜的好处,村民表示,用再生稻、草来养畜,形成了一种特色生态养殖模式,不但可以节省养殖成本,而且把有限的耕地合理利用,创造出更大效益增加了收入,此举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闲田”里养牲畜,虽然一举多得,但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不可盲从。图为梯田入口处的石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