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 北宋建築閻塔

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閻莊西北隅聖壽寺內。俗稱閻塔。始建於北宋。塔高22米,底座周長28.4米,為六角形9層密簷式磚塔。簷下用疊澀磚砌,第一層高約3米,簷下有向南半圓形拱券門。一至六層外壁嵌磚雕佛像,造像各異。塔內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亦用佛像磚砌,頂部飾彩繪圖案。

聖壽寺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後臺鄉閻莊村西北200米,是睢縣著名的宋代文物旅遊景點。聖壽寺塔俗稱閻塔,為宋代建築物。雖經多次地震侵襲,風雨剝蝕,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撥款維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長28.4米,為平面對稱六角,九級密簷式結構。塔身外部每層簷下均用迭澀磚砌,第一層高3米,簷下有南開一半圓形拱圈門。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磚數百個,佛像造型各異。塔內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磚砌,頂部飾有彩繪圖案。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雕刻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

河南商丘 北宋建築閻塔

聖壽寺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內外兩層,外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餘四面闢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闢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簪。

塔的各層,均疊澀出簷,托出一平臺,惟底層有瓦脊。各層簷角皆有挑簷木,外端有鐵環,原置有風鐸(大鈴)。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在塔座基主壁龕內,以及各層迴廊的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和名人題詠,對研究宋代歷史及古代建築有重要價值。沿各層磚質梯階順級而上,可達塔頂。凌塔頂遠眺,平原縱橫阡陌,太行峰巒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歷歷在目。筆者曾數度登臨,每每生髮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切實感受。睢縣千年古塔——聖壽寺塔從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在長達千年的風雨剝蝕中,此塔經歷了十幾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聳立。可惜的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東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壞了這一重要建築物的完整。從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投巨資對其進行整體加固維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預計2002年年底向社會開放,這一歷史名塔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

河南商丘 北宋建築閻塔

聖壽寺位於今睢縣西南45裡的後臺鄉閻莊,該寺院始建於盛唐時期,為中原名剎之一。昔日的聖壽寺建築佔地面積約六十餘畝:前有正門,後有大殿,中心建有高聳入雲的寺塔,寺內配有和尚院、魁星閣等諸多建築。寺前有一棵千年古槐,身已朽空,可容納幾人共座,其勢遒勁,態勢奇絕。由於聖壽寺坐落在黃河下游,千百年來,歷經了多次自然環境的侵襲和人為損壞,目前,僅存一塔,世人將此稱之為聖壽寺塔。該塔身高為22米,為平面呈六角型九級密簷式磚塔。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此塔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8月,該縣組織專業人員,蒐集文獻材料,完成了聖壽寺塔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2006年6月2日,聖壽寺塔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該縣歷史上第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保”的誕生將進一步提高睢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同時,也將為該縣的文化旅遊業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