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上的色斑原来这么美



(唐 黄釉绿斑席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自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这种斑驳陆离的釉色,传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学特质,让古人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古人不再囿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探索新路。其实,这种探索总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是主流,时而被主流社会抛弃,亦属正常。


(唐 黑釉蓝斑拍鼓 故宫博物院藏)

唐色斑作品首推拍鼓。故宫博物院的唐黑釉蓝斑拍鼓,早年就被定为国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此鼓长近60厘米,鼓身起弦纹七道,中间细两头粗,粗细比例悬殊,黑色器身不严谨、不规则的装饰有状如巴掌大的色斑,明亮抢眼,异域风采明确。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只有一点例外,在宋磁州窑风行的华北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两省,有一类瓷器以很个别的审美情趣,小幅沿袭了唐花瓷的风格,这就是铁锈斑。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幅抽象绘画。这类作品分两类,一类色斑呈无规律分布,如大英博物馆的黑釉铁锈花斑圆腹瓶);一类则呈有规律分布,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同类作品。


(金代 黑釉褐斑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过去曾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认为,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乃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但细观钧窑,这一说法无法成立。几乎所有钧窑带色斑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红色呈现时的笔触。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虎皮三彩。康熙一朝恢复、创新的品种最多,虎皮三彩算是创新。虎皮三彩是素三彩的变种,它将素三彩的一贯陪衬地位升至主角,让黄绿紫三色尽情展现,让没有规律形成规律。这种斑状三彩被誉为虎皮三彩,名称取其意并非取其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