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溼氣重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能改善?

晨晨媽育兒


首先,脾虛也可以通過食補來調理。脾虛患者宜吃山藥、蓮子、芡實,這三樣被稱為“健脾三寶”,因而特別推薦一款兼具兩寶的“山藥薏米芡實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脾虛患者不宜吃吃辛辣食物、巧克力、生洋蔥、柑橘類果汁、雪糕、西蘭花、生包心菜、豆類等食物。

其次,建議脾虛者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需準時,遵循“早餐吃飽、中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做法。脾虛患者還可以飯後堅持走一走,這能夠加速毒素排出,長期堅持下來,對於脾胃消化有明顯的效果作用。

調理好脾虛,促進消化與新陳代謝,減肥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們減肥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聽信節食等極端的方法,要結合自身情況,採取科學方法。如果用了不當方法,造成機體功能紊亂、衰退,從而使肥胖加劇這就得不償失了。


奇妙的本草


脾胃虛弱吃什麼藥能緩解?

脾在中醫裡面有著很高的地位,脾是人的後天之本,因此養好我們的脾胃不僅可以健康長壽,還能使我們整個人精氣神都不同。那麼脾胃虛弱的人,會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倦怠乏力,食後睏倦,食少乏味,四肢欠溫,氣短怯冷等等症狀。


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吃什麼藥才能緩解?

(1)香砂六君丸

香砂六君丸主要是由木香,砂仁和黨參,白朮,陳皮,陳皮,半夏,茯苓和甘草八味藥組成。這八味藥具有很好的芳香醒脾,補足脾氣,又能防止痰溼在人體內形成,因此可以起到祛溼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



香砂六君丸主要有健脾益氣,和胃降逆的功效,能夠改善那些那些飲食稍微有不慎或者稍一勞倦就容易嘔吐,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倦怠乏力等等問題。

(2)補中益氣丸


脾虛一般分為脾陽虛,脾陰虛,脾氣虛。那麼脾氣虛的人一般也比較多,多表現為飯後犯困,吃飯沒胃口,便秘,睡覺愛流口水等等,補中益氣丸可以補益脾氣,適合中氣下陷引起的各種症狀,那麼中氣下陷的人一般觀察舌頭會發現舌中間位置是凹陷,同時舌頭胖大,舌邊緣有齒痕。





(3)保和丸

長期消化不良,有積食,舌苔厚膩的人要用——保和丸。保和丸就適用於吃多了腹脹不消化,口苦口臭,飲食不消化,胸悶經常噯氣,噁心嘔吐,舌苔厚膩甚至發白,這些都可以用保和丸清清積食。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常識。

脾虛溼氣重,中醫稱之為脾虛夾溼證,主要是脾的功能減弱,無法正常運化,致使水溼內停的一種證候。現就來談談脾虛夾溼的主要表現症狀,以及調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脾虛夾溼的主要表現症狀

脾虛有溼,主要是先由脾氣虛,然後進一步發展所致,若不及時調治,任其發展,就會發展為脾陽虛以及其它脾虛證候。脾虛夾溼主要表現症狀為身重身困,食後腹脹,食少便溏。有時還會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的症狀,這主要是脾氣虛的原因。由於脾失健運,水溼停留,脾虛夾溼證的舌象往往以淡胖邊有齒印為多見。有時也可見襪子印比較深,下肢浮腫的現象。

脾虛溼重的調理方法

脾虛溼重的根本原因是脾的功能減弱,所以,在治法上應以益氣健脾為主,燥溼利水為輔,兩種治法缺一不可。現在很多人食用紅豆,薏米,用以祛溼,但卻效果甚微,主要原因就是隻知治其標(祛溼),不知治其本(健脾)。那麼,有沒有既能健脾,又能祛溼的中成藥呢?當然有,中成藥參苓白朮丸(顆粒)就有這個功效。參苓白朮丸是由黨參(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湯”加山藥,蓮子肉,炒白扁豆,砂仁,炒薏米,桔梗而成。方中“四君子湯”健脾益氣,為君藥,配以山藥,蓮子助君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並用炒白扁豆,炒薏米助炒白朮健脾滲溼,再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宜肺利氣,培土生金。對脾胃氣虛,溼盛洩瀉的脾虛夾溼證,標本兼治,有顯著的療效。



參苓白朮散的最佳服用方法,是用米湯或姜棗湯送服。現大藥房都有粉碎機,也可用黨參1OOg,炒白朮1OOg,茯苓1OOg,炙甘草1OOg,山藥1OOg,蓮子5Og,炒薏米50g,砂仁5Og,桔梗5Og碾粉,過90目篩,每日三次,每次5g,米湯或姜棗湯送服。

以上簡答,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


三七8113


您好,微醫君來為您解答。

脾虛溼氣重的人可以從情志、飲食、中醫治療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調理。

1、情志

中醫學認為,脾主思,過度憂思則傷脾,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會損傷脾氣,脾的運化功能減弱可導致水溼滯留在體內,所以要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解除思慮過度,防止脾虛溼困。

此外,情緒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調理脾虛,必須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利於脾胃正常的運化。

2、飲食

飲食要清淡,不能吃的太甜、太鹹、太油膩等加重脾胃負擔,也要少吃冷飲、海鮮、瓜果等易損脾陽加重脾溼等不利於脾的運化的食物。可適量食用荷葉粥、山藥粥、芡實粥、薏米粥、扁豆粥、茯苓粥、小米粥等具有健脾祛溼作用的粥品。注意三餐飲食要規律,不可飢飽失常、暴飲暴食損傷脾氣。

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服用一些有健脾祛溼作用的中成藥,如參苓白朮散/丸、香砂養胃丸、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或到正規醫療機構找中醫內科醫生面診進行專業的湯藥調理。

也可選擇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穴位在家進行按揉、艾灸等,如陰陵泉、豐隆、承山、足三里、中脘等。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更多健康知識等你來 微醫 瞭解】

微醫


傳統中醫認為虛胖的是因為脾虛所導致的,身體內的水溼運化出現了障礙,導致水腫現象。

現代科學角度來看,虛胖是由於人體長期不鍛鍊、身體過於虛弱、低血糖等導致的。

虛胖就是身體虛,體形胖,明明是有瘦子的潛質,卻偏偏穿上了胖子的外套,還脫都脫不掉,冤不冤啊?

如何解決虛胖

1、食物上注意健脾祛溼

在營養健康搭配的基礎上,給身體祛溼,餓了就吃,飽了就停,注意身體的需求,營養健康搭配。

健脾祛溼的食物有薏米、紅豆、冬瓜、山藥、小麥、芡實等。

2、控制鹽分攝入

虛胖的人群本身就屬於容易水腫的體質,而食鹽進入體內之後需要經過腎的代謝才能排出體外。

少鹽的飲食方式可以減少水腫現象的出現,並且減輕腎的負擔。

3、作息上提高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的好壞也影響到身體的肥胖, 提高睡眠質量,人體更容易瘦下來。同時良好的作息習慣還可以避免吃夜宵等問題。

4、運動

有時候,其實不是你減不了肥,而只是你怕痛,偷懶。

經常不運動會導致人體如剛出籠的饅頭,白白胖胖又虛軟。通過有氧運動和肌肉鍛鍊,可以讓身體更為苗條緊實。(很多美女說的塑形也就是這個)


戴老師講中醫


應邀以答:

脾虛溼重這樣整理:以四君子湯補脾;以平胃散除溼運脾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兩方化裁如下——

陳皮6 蒼朮15 厚朴9 甘草6 黨參IO 白朮12 茯苓12 (以上單位克)

以上或煎或泡不時飲。1一2天一劑


田子369


臨床上,以益氣健脾為主,佐以滲溼。

建議用(局方)參苓白朮散加減。補氣健脾胃,滲溼不傷陰。

以上個人見解,不對之處請見諒。


趙醫生216597905


看我教你怎麼祛溼\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618750799972736579,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367876425838b112c849e\

牛包禕



杏林回春21


脾虛、溼氣重,在人體的表現是什麼

  • 總睡不醒的感覺,沒有精神;

  • 頭髮愛出油,臉上油光發亮;

  • 吃不下,沒有胃口,肚子卻感覺是脹的;

  • 口水粘稠,舌苔肥大;

  • 身體重且感到睏乏;

  • 大便不成形,感覺拉肚子,大便黏馬桶,衝不乾淨;

  • 脾主肌肉,肌肉鬆軟無力。

  • 夏熱,晚上喜吹空調,四肢受涼,寒氣隨經絡到脾胃,脾虛溼盛。

如果有以上症狀怎麼調理呢

  1. 睡覺不要把手腳露在外面,寧願熱一點。

  2. 去蒼朮10克代茶飲,可健運脾土。

  3. 平胃散,健脾祛溼,對胃口不好,噁心,返酸很好。

  4. 參苓白朮丸,補中氣,滲溼濁,脾氣健運,去溼邪。

  5. 人參健脾丸,補氣健脾,理氣和胃,更適合脾虛的食慾不振,腹痛拉肚,體弱倦怠。


  6. 飲食要規律,清淡,少油膩刺激食物,加強鍛鍊哦。

關注顏途康品說健康,瞭解更多中醫健康知識,全網同名:顏途康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