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蒼涼的時空 ——我讀張愛玲(五)


讀書‖蒼涼的時空 ——我讀張愛玲(五)

《她從海上來》劇照


張愛玲小說中的葛薇龍、範柳原、白流蘇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事實上,幾乎所有她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都不能理直氣壯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張愛玲對她筆下的人物,沒有同情,只有哀矜。

讀書‖蒼涼的時空 ——我讀張愛玲(五)

張愛玲手繪自己小說人物圖


她說:“因為是寫小說的人,我想這是我的本分,把人生的來龍去脈看得很清楚。如果原先有憎惡的心,看明白之後,也只有哀矜,眼中所見,有些天資很高的人,分明在哪裡走錯了一步,後來怎麼樣都不行了,因為整個人生態度的關係,就壞也壞得鬼鬼祟祟。有的也不壞,只是沒出息,不乾淨。不愉快。我書裡多的是這種人,因為他們最能代表社會風氣。”

張愛玲賦予其作品的整個氛圍的蒼涼,浮華,落寞。並不是一種徹底意義上的腐朽,她往往運用參差對照的寫法,竭盡鋪成、華美、排場。

因而能夠化腐朽為傳奇。

她在《自己的文章》裡說:“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張愛玲認為壯烈是一種力,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她所要表現的就是“人生蒼涼的情義”。運用參差對照的手法來表現。她又深受我國傳奇文學的影響。她認為《紅樓夢》、《金瓶梅》在她是一切的源泉。同時她又熟讀《海上花列傳》、《醒世姻緣》、《老殘遊記》等晚清小說。因而她筆下的故事通俗、傳奇。

她說:“我對通俗小說有一種難言的愛好——如果說太淺薄,不夠深入,浮雕也一樣是藝術呀!”

所以她的故事裡從閨閣衣裳到雕樑畫柱,無不呈現出一副繽紛天地。她描摹世界和她自己本身,是活生生地,帶有傳奇性質的。

《金鎖記》中曹七巧因為出身卑微,導致婚姻悲劇。使她得不到愛與尊重。在叔伯姑嫂的勾心鬥角中受盡凌辱踐踏。因而一旦有機會自己主宰渴慕已久的財富,便變得瘋狂而不可理喻。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孃家的人恨她。”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向上推,一直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青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

情愛上的欠缺使她自己骨瘦如柴,另一方面她又詭秘的斷送了女兒長安和兒子長白的幸福。“使她們一階一階走入沒有光的所在”。

即使如此心狠,曹七巧的生命依然是蒼涼而哀傷的。

“季澤走了……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七巧扶著頭站著倏地調轉身來上樓去,提著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蹌蹌,不住的撞到那陰暗的綠粉牆上,佛青襖子上沾了大塊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樓上的窗戶裡在看他一眼。無論如何,她從前愛過他。她的愛給了她無盡的痛苦,單只是這一點,就使她值得留戀。多少回了,為了要按捺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然而,就是這微乎其微,苟且的對小叔子的愛她也因為害怕他算計她的錢而抓不住,她的生命失重,空洞,陰慘,令人憎惡,毫無溫情可言。

傅雷說:“《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她在《金鎖記》中敘事的老辣,怪異,蒼涼可謂登峰造極。

縱觀張愛玲的作品,無論散文,還是小說。無論是絢爛之極。亦或歸為平靜。筆鋒流轉之間,總是潛藏無限機趣和蒼涼。

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上,作為一代傳奇作家,她已在紅塵中飄然遠去。而她的作品,無論被頌揚或被批判,都吸引著千萬人痴迷的眼光和心意。

五十年前的月亮已經沉下去了。古代至今的夜裡,依然有無數美麗蒼涼的故事在時空中流傳——不說也罷。

(全文完)

1997年3月30日-31日

初稿於西北師範大學

2019年6-7月修改於

安寧北岸公館

作者門田:天蠍座女子,喜歡閱讀、觀影、旅行。洞見世界,記錄日常,忠於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