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20世紀90年代初,凱文•科斯特納攜《與狼共舞》,殺入奧斯卡頒獎典禮並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攝影等7項大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本片還曾獲得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和第1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可以說電影《與狼共舞》在影史上的地位是如此的突出,我們接下來就從主題內涵方面來看這部影片對人類與自然之間對峙和抉擇的深刻表現。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與狼共舞》第一次把視點客觀公正地投射並再現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狀態,從而完成了一次對印第安人的再認識

以往的好萊塢時期的西部片往往以19世紀美國開拓西部邊疆,用文明和秩序改造蠻荒之地為背景,通過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與衝突展開情節,頌揚美國人開拓進取的精神,及其在法治和秩序之外,弘揚著外來的美國人代表的個人主義和自由的價值觀念。

《與狼共舞》則從影片一開始,鄧巴就放棄了現代文明都市,而選擇西部邊遠的大草原和蒼天開始將影片節奏逐步推起,這使影片多少具有一些中國道家迴歸自然的初始精神,這種迴歸過程隨著鄧巴中尉的逐步印第安化而最終完成。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因而,《與狼共舞》可以說是對傳統西部片的一次全面重寫,對傳統類型片的繼承與超越是其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

本片劇情如下:

鄧巴中尉(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飾)在南北戰爭中立了大功,政府為了褒獎他,給了他任意選擇駐地的特權。鄧巴渴望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於是選擇了遙遠偏僻的西部哨所塞克威克。這裡住著大量的印第安蘇族人。一開始蘇族人把他的到來有著抗拒,當鄧巴主動接近和了解他們的生活,並搭救了一個從小在蘇族長大的白人少女後,族人和他之間的關係開始回暖。他得到了一個印第安名字:與狼共舞。鄧巴的騎術讓族人驚歎,他的善良被大家稱讚,和白人少女也日久生情。一次對抗外族入侵的戰爭中,鄧巴更是被封為了蘇族人的民族英雄。然而馬背文化的沒落已成必然,白人士兵來到這片土地,驅趕蘇族人,捕捉“叛徒”鄧巴,這片樸實的土地慢慢改變了容顏……

那我們會看到一個鮮明的事實就是《與狼共舞》有別於此前的任何一部西部片。

傳統西部片中最受人非議之處在於影片往往對印第安人進行了汙名化的處理,這些汙衊和歪曲的描寫引發了很多爭議。眾所周知,美國所謂的西進運動是以掠奪和屠殺印第安人為前提的,而在眾多西部片中這一史實不但未被提及,反將印第安人描寫為野蠻和邪惡的代表,成為白人征服和獵殺的對象。這對很多人的觀念上帶來了傷害情感的觀影體驗。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作為美國幾十年來第一部西部片,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改變了傳統西部片的西方中心價值觀,從老套的以白人為主的個人英雄主義跳出,對北美大陸上白人和原住民之間的

文化衝突和相互理解進行了探討和思考,可以說《與狼共舞》是最具有人類學精神的西部片。

這種有別於之前西部片主題觀念的推廣和普及,在本片中並不是僅僅停留在淺層概念化上,而是通過鄧巴中尉對印第安人的印象,從充滿恐懼、疑慮,到與他們友好相處,甚至自願同化為他們中的一員,最終變成“與狼共舞”的過程得以體現。

這一過程,在影像敘事上表現為鄧巴三次造訪蘇族村寨的不同經歷與感受,歷史的迷霧被層層消除,呈現給觀眾的是像西部天空一樣明朗而乾淨的事實。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這部影片依然存在著二元對立的衝突,只不過已經從傳統西部片裡的善與惡、文明與野蠻的對立,轉化為文明與自然的衝突

影片完全摒棄了傳統西部片對開拓疆土精神的歌頌,而是反思和批判了白人的野蠻入侵,對象徵著和諧美好的西部在世界的破壞。

影片中善良質樸的印第安人和水草豐茂的西部原野成為大自然的象徵,鄧巴中尉的立場極富深意和象徵意義。

在影片中,鄧巴中尉可謂是擁有了一系列經典的人類學調查體驗,通過一個擁有這樣個性的角色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思維方式的不同,可以讓原本習慣於西方價值觀的觀眾換個視角來觀察歷史上發生的這一切。

從環境上來講,蘇族人無法離開能為他們帶來食物的小範圍地區,那麼賴以生存的就是大平原上數量龐大的野牛,大酋長和七大氏族的酋長是蘇族人的行政和宗教精神首領,各氏族以部落議會為紐帶來決策各類事項,這也就決定了蘇族人對世界和自身的認識是有限的,他們的社會分工首先必須要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這也和西方白人世界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分工是不一樣的。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可以說美國政府在影片中表現的那個當時,對原住民的態度是“順則招降,逆則清剿”,不管怎麼樣也是為了維護國家和政府安全等等的需要,而強迫所有原住民服從西方價值觀,用白人的思維方式來進行生活,那麼白人對待土著居民的態度是自然而然形成,

這也是美洲白人的特定歷史和西方文明發展的必然性所決定的。

如果說身穿軍服、手持美國星條旗來到西部的鄧巴還只是徘徊在現代文明和自然之間的話,那後來一身蘇族人裝束、頭戴蘇族人頭飾羽毛的、能熟練運用蘇族人語言溝通交流的“與狼共舞”則標誌著鄧巴已經徹底拋棄現代文明而投身自然的懷抱。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這就是將主題從傳統西部片裡的善與惡、文明與野蠻的對立,轉化為文明與自然的衝突,使影片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內涵深度。

結語:演員出身的導演凱文•科斯特納執導這部處女作表現出了令人擊節的成熟技巧

未剪輯前長達236分鐘,剪輯後也還在180分鐘的影片敘事結構宏大,氣勢恢宏,西部大草原上很多場景令人過目不忘,比如大草原上劃過夜空的流星的畫面、鄧巴夫婦告別時走過的那片白雪覆蓋的大峽谷、蘇族人的帳篷在裊裊炊煙中被煙霧籠罩……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細節的處理非常注意前後的對照和呼應,即便在頭飾上都讓觀眾產生認可的心理,比如蘇族幾個主要人物的頭飾(羽毛)數量如下:踢鳥是5、6個,石牛是4個,風中散發是3、4個,十熊是2個,鄧巴則是1個,而數量變化是在蘇族出征之後出現的現象,這會讓觀眾觀影時似乎身臨其境,被情節引領,從而在敘事上達到一定的信服度,而這對於觀看西部類型的影片來說非常重要。

豆瓣8.9《與狼共舞》:從主題內涵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峙與抉擇

(全文完)

我是言言,歡迎關注我,一起徜徉在文字的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