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过得最好的依然是那群所谓的“差学生”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会有大批的自媒体作者来我们灌输读书无用论,并且被灌输的这些人还信以为真?


这个世界过得最好的依然是那群所谓的“差学生”


并且我的父亲还会经常向我讲述类似的话题,他会举例他的朋友顺带还会捎上自己来向我描述读书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他还会向我解释一张好的成绩实际代表了什么,但是从中我忽略了什么?

细想一下我父亲那个年代的有钱:成绩不好坏学生。乍一看没有经过分析我会想似乎就是如此,似乎真的是当初班里的那一群痞子成为了老板,反之当初的“好学生”成为了最底层的打工者,但是细想一下还是不对,是哪里出了问题?

貌似在底层打工的人一直都是老师口中说努力过但是不够聪明的人,就是那群默默无闻的人,那群成绩一般还不引人注目的人,是班里最默默无闻的那群人。

哄傻子的话你信你就是傻子

我的父亲向我描述的低学历有钱人绝对不是这些成绩一般还较为努力的人,这些人往往是最符合普通大众的人,往往也是现在那些为生活所奔波的底层群众,他们也是最信这些无用的知识的。

可笑的是他们会把这些知识当作自身经验一样传授给子女,他们本身对此是没有什么具体依据(例如他自己就是好学生但是后来一事无成)他们往往根据某个主播所写的收割焦虑的负能量产品来产生共鸣,通过看别人所写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人生经验。这就像高中生对未来的美妙幻想一样,忽略了过程只看成功者的结局。

这样的人就像是小说中描绘的江湖一样自己的道法,他们之间以英雄所见略同,很快的产生了一批的读书无用论赞同者。这些人把那个散播观点的人当做“再世鲁迅”来看待,把别人用来哄傻子的理论,来当做自己并未发现的真理,然后去斥责那些不符合“再世鲁迅”观点的人。

永远不去想背后的原因,这是他们不如别人最根本的依据

很傻很天真,这就像有人问我到底是“细节决定成败”对还是“不拘小节”正确,他们没有人关心这句话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诞生,他们只知道这句话矛盾或者是只是单纯的相信俩句中的其中一句话,然后用大量的事实来证明他所表达的是正确的。

要知道任何话语在没有足够条件的支撑下都会显得不合乎常理,哪怕我们随口吐露一个脏字那也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我们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就会说一句话,哪怕是在自我幻想中说的话那也是有前因后果的。

我记得曾经我做语文的阅读理解,里面有像刚讲的例子一样,卷子上总会有像“xx词和xx词冲突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当时我做这种题的时候秉着被老师教导了无数次的方法总会特别肯定的写下一句话“不冲突”至于为什么不冲突那就是靠套话来写所谓的压点词语了,具体到底为什么我是不能能理解的。

因为我根本没有了解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至于发生了什么怎么想的,我就连文章中的背景都不知道,所以我会像他们一样肤浅的乍一看,以此来观察表面的肤浅道理。我也就像那些大众的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我信奉的是真鲁迅的理,具体为什么我不知道,对我而言有道理能产生共鸣就行。

像当初那群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一样,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当初原作者写那篇文章的本质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有理,有共鸣。

最后的问题为什么混的最好的是差生?

这些人很喜欢看高学历的穷人的例子来掩盖自己的平庸,更喜欢看低学历逆袭的例子来满足自己的幻想,这很像穷人的特产仇富

我的父亲就是高学历的穷人,他是80年代的大学生,只不过因为后续的种种无可奈何的原因而变成一个水电工。而他所说的读书无用路并不是说读书真的无用,而是说人生不止读书一条出路。

例如我父亲那一辈人那些差学生现在都比我的父亲生活的要好,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跳脱也可能是因为家境,总之无论如何这群人都比我的父亲过的要好。

我记得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命运是环境和机遇的总和。”

因为对于他的人生而言仿佛就真的像命运捉弄一般都是只差一步,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他的的话那就估计就是差一步了,以我现在的文笔无法去还原他当时的无奈,所以我也只能说这么多。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我是否可以寻求这些人成功的本质,就像我现在看古典观看这些人的人性一样。

就举一下网红吧,这些人最开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跳脱(无论是成功之前就具备还是成功之后才具备的)。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直播当网红这事不可靠,觉就是短期行业过几年就不红了,之后就没饭吃了。当时就连我也深深的唾弃这个行业,觉得这是网络乞丐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群网红依然在,而且他们都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月入几十万而且还越来越火爆,而我所担心的至今都没有现实。

我还一度曾经担心电竞选手退役了以后怎么办,但实际人家还可以通过直播来挣钱。

看出来了吗?他们敢做。这就是我们和这些人的差别,他们即使没有到绝境也会想着干其他人不敢干的事,像那群最开始的老板,那群网红们。而我们只有到绝境才会考虑这些“另类”的工作,甚至我们到了绝境只会自杀。

就像我们曾经一味信仰不读书没有出息一样,因为我们不是最差的但相对来说还较为努力,所以我们会一味的想读书就是好的,也有可能是我们没有到我们认为的绝境所以我们才会固执的认为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

这才是本质,要学会分析那些事物背后的本质,而不是听信那些在世鲁迅哄傻子的词,这样就你真的是傻子了,然后你的儿子受你的教育也是傻子,找个媳妇也是傻子,然后又生下一个傻孩子,到孙子这代估计就没后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