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她是小脚时代的大脚女;

她是最早留学美国的四位女生之一;

她是首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女性;

她还是把公共卫生输入农村的第一人。

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白衣天使,

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病人。

她,就是现代医学先驱石美玉

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石美玉

留学美国,醉心医学

1873年,石美玉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非常开明,在他们坚持下,石美玉不仅成为当地第一位不裹脚的女孩,还顺利进入了教会学校读书。

在学校,伶俐又好学的石美玉深得校长、美国卫理公会来华宣教士昊格珠的喜爱。在父亲请求下,1880年,昊格珠带着7岁的石美玉一同返美。

到美国后,石美玉潜心向学,十年时间里,先后掌握了英、德、日等多国语言,中学时,她对诸多科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优异的成绩令昊格珠惊讶不已,连连赞叹自己发现了一块"瑰宝"。

1892年,石美玉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她"疯了一般"醉心医学,四年后,成为密歇根大学首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女性

毕业典礼上,她身穿粉色旗袍,优雅又自信,上台演讲时,独特的东方气质赢得了全场师生的掌声。

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她毫不犹豫拒绝了,她的愿望是:

回祖国去,创办医院救治同胞

去国多年,石美玉和昊格珠养女康爱德一同回到九江,迎接她们的,除了亲友庆祝的鞭炮,还有一例急诊病人——一位双胞胎孕妇出现难产,当地中医正束手无策。

多年苦学有了用武之地,石美玉的高超医术让孕妇和婴儿最终脱离了危险。

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石美玉在做手术

首战告捷,她成功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在华传教士们纷纷邀请她到美国教会医院工作,但她坚持要开办自己的诊所:"如果我们那样做,中国人会认为我们没有学好自己的学业。"

小诊所办起来了,病人慕名而来,应接不暇,人力、设备、场地的不足常常令石美玉忧心如焚,她决心要开办一所大医院。

没有资金,石美玉给美国的朋友们写信,请求援助。

1901年,在芝加哥名医但福德慷慨捐助下,但福德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石美玉出任院长。在手术室观察过她的手术后,但福德由衷称赞:"没有一个芝加哥的外科医生能比她做得更好!"

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为了培养护理人员,石美玉又创办了但福德护士学校,亲自教学。没有中文课本,她白天行医、教学,晚上翻译英文教科书、画人体解剖图,此外,还积极争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机会,选派优异的护士出国留学。

呕心沥血换来社会的尊重,声誉日隆,多家报纸高度赞扬,梁启超特撰文赞誉:"女士无他志念,惟以中国之积弱,引为深耻……"

心怀慈悲,永不懈倦

工作繁重,石美玉分身乏术,但福德医生建议从美国派人来华支持,被她婉拒。她坚信:"中国女性能够做那些以前做梦也不敢做的事情。"

多年劳碌导致身体状况频出,1906年,因盲肠炎发作,她不得不赴美手术。

在美国,石美玉四处演讲筹募资金,鼓励中国留学生努力钻研学术,日后回国服务。

靠着筹来的资金,医院不断扩大,现代医疗覆盖城市后,石美玉又将目光伸向农村。她向偏远农村派遣护士,定期巡回救治;她举办公共卫生讲座,亲自授课培训。

在她的感召下,妇女们踊跃参加,积极投身护理,石美玉由此成为"把现代医疗输入农村的第一人"。

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健康宣教

"要保持专业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医疗事业占据了她的全部身心,她无暇他顾,年过不惑时仍选择赴美进修。

1920年回国后,在上海一所长期"被鬼和老鼠占据"的老房子里,石美玉创办了伯特利医院、伯特利护士学校,

通过募捐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石美玉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华妇女节制联谊会在上海成立时,她担任了第一届主席。联谊会公开反对纳妾、缠足、束胸,提出女性合理维权、经济独立、婚姻自由等多项主张,为女性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心怀慈悲,永不懈倦。1928年,山东大灾荒,大量难民涌入上海,石美玉设立孤儿院,成立中、小学,为难民子女提供教育。教室外,她常常盯着学生们出神,眼神恬静而安祥。

不幸的是,抗战爆发后,伯特利医院被日军强占,孤儿院被毁,古稀之年,她被迫远走异国。

生于清末,7岁留学美国,23岁成博士,为中国医学,她终身未婚

晚年石美玉

石美玉终身未婚,50年间,她创办医院、学校多达15所,遍及10个省市和地区,收养孤残儿童近千人。动荡不安中,她一次次在废墟上燃起希望之火,如日月之光永不湮灭。

"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石美玉人如其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